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二)4(2 / 3)

案例賞析:豐田公司針對市場培訓銷售員

豐田汽車之所以能迅速走出日本,衝向世界,離不開他們的銷售員。出色銷售員的培訓,就在豐田汽車銷售公司的進修中心進行。

豐田汽車銷售公司進修中心的授課教師,全都是從汽車銷售公司和豐田銷售店挑選出來的具有銷售經驗的人來承擔。為使講課內容適應知識的更新,授課教師采取兩年輪換製。教材是經營管理協會、豐田汽車研究中心合作編寫的,緊密聯係汽車市場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貫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進修的學員從一般推銷員到管理人員,分別聽取各專門化的講座。還有一種是針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討論會,由教授主講,用具體事例進行教學。

培養推銷員的做法是:由在進修中心學完"訓練員講座"的訓練員,負責對新人進行教育訓練。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是股長,兼任進修中心的教學工作,一麵在工作崗位上從事實際業務工作,一麵從事銷售課的教學。新參加工作的員工,在上崗之前,首先要進行基礎理論課的學習,要學習有關銷售的基礎知識。其次,要學習具體的銷售程序和做法。比如:推銷員如何推銷自己的人品,才能取得顧客的信任;如何才能使顧客對汽車感興趣;如何製定銷售價格;等等。由於銷售汽車在日本以"訪問"為主,通過訪問活動進行銷售,因此,訪問技術便成為公司職前教育的重要部分。此外,還要通過扮演角色,學習說話方式和做買賣的技巧。

(三)忌重"能"輕"德"

在培養人才的問題上,對德與才應如何認識和把握,是今天許多領導者感到困惑的問題。在企業用人的實踐過程中,有的領導或求全責備,或重才輕德,反映了企業領導對德與才關係的不同認識。同樣,從事培養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對企業的員工培訓方麵,往往是隻抓知識、技能的訓練,而忽視思想、道德的教育,尤其對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教育更是重視不夠。

那麼,什麼是培養人才的理想標準呢?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此提出教育人才要從仁、知、信、直、勇、剛方麵著手。可見,孔子是十分重視人的道德品質的培養的。但孔子同時還認為,一個人如果好"德"不好"學",美德就會走向反麵,成為愚、蕩、賊、狡、亂、狂。因此,一個人才,光有德不行,還必須要有真才實學,使自己德才兼備。諸葛亮對人才也提出過八項要求,即:德、才、學、識、能、忠、義、信,這實際上講的是培育人才要德才兼備。可見,我國古代的思想家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中華民族的育人之路。今天的企業在培養人才方麵,也存在發何才能把員工培育成德才兼備人才的問題。

德,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講,它應該包括:人的崇高理想和信仰;高貴的思想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強烈的事業心。才,是指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知識。做為企業的領導者,德與才,二者不可或缺。《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指出:才德兼備者為聖人,才德都不具備者是愚人,德勝過才者是君子,才勝過德者是小人。自古以來,國家的亂臣、家庭的敗子,往往是才餘而德不足。司馬光還指出:一個人德行怎樣,決定著他利用才能去幹好事還是幹壞事。小人幹壞事很危險,因為他有才幹作資本。雖然,司馬光所言的德與今天所說的德其標準不盡相同,但他的見解卻相當深刻。

有一家公司經理很賞識一名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因為他專業水平高,又是業務骨幹,很想提拔他。就在這時,他竊取公司財物的事暴露,公司不得不開除他。事後,經理感歎地說,我們看一個人不光要看他的知識與才能,更要注重他的品德。

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嚴懲金融業犯罪分子的懲罰條例》,司法部門也嚴厲懲處了一批金融犯罪分子。在這批犯罪分子當中,不乏有從高等學府金融專業畢業的高材生、企業技術培訓學校培養出來的技術能手。論才幹,他們有資格勝任重要職位,但是,他們利欲熏心,大肆盜竊銀行的現款;還有的挪用公款,去炒股票,損公肥私;更有甚者,竊取他人帳戶資金、去走私販私。種種敗類的出現,種種沉渣的泛起,固然與中等、高等院校忽視德育教育有關,難道與企業領導的重才輕德無關嗎?德育問題是全社會的教育,對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決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大批"四有"人才。近年來,有的企業大肆宣揚"金錢萬能",否定無私奉獻,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一些人的靈魂,使一些意誌薄弱者染上了"道德貧乏症"。所以,做為學校,或企業員工培訓中心,都應當既抓知識、技能的培訓,又抓思想、品德、紀律、作風的教育。

事業的成敗在於人,而育人的根本,又在於德與才的培養,兩者不可偏廢。

案例賞析:李光耀嚴格吏治

李光耀非常注意從中國古代思想中吸取營養。他熟讀中國經史古籍,對《全晉文》中提出的"弘濟滋務,在乎官人"的思想推崇備至,不僅自己牢記在心,而且推薦給閣僚們讀。他認為,要治理好國家,任用和管理好官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他在新加坡推行了一套完整的"嚴格吏治"的管理辦法。

嚴格標準。李光耀常說,"你要想當一名公務員,就必須有奉獻精神;你要想賺錢,就去經商。""當領導的人不能自私自利和以自我為中心,人民行動黨的每個幹部必須抱著利他主義,有一種肯為同胞做事的氣概。"在他的這種思想指導下,新加坡的公務員錄用,不僅規定了嚴格的文化專業標準,而且規定了嚴格的思想政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