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二)4
第4章 育人禁忌
教育的興衰,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也關係到企業的發展。在我國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各企業之間的人才爭奪,已愈演愈烈。在人才市場上,供需矛盾越來越緊張,供需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大。一些目光敏銳的企業家已清醒地意識到,要想使企業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就必須不斷地培養自身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隻有使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資源不斷擴大,企業人才結構合理協調,才能適應企業事業發展的需要。人們常說:"不盡長江滾滾來",企業的領導隻有在人才問題上下功夫,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培育人才,才能出現"不盡人才滾滾來"的局麵。有此局麵,國家也好,企業也罷,必興無疑。
(一)忌吝惜教育投資
現在有相當多的企業領導者,不肯在培養自己企業人才上花錢,不肯拿出培訓費對部下進行培養;還有的領導對機器的投資比對人的投資還多。這種管理,是"棄才"、浪費人才的表現,是對下屬人員的不負責任,是對企業發展的不負責任。
如果一個企業領導者在培養用人的問題上,缺乏戰略眼光,根本不願意花錢為自己公司的員工進行培訓,認為員工的培訓教育是企業以外的事,企業花錢是無效的成本,是一種多餘。這樣的領導目光短淺,隻顧眼前利益,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是遲早要吃虧的。還有的企業領導,自己不出錢抓教育,對員工進行培訓,當員工自己掏錢到外麵進修,提高業務素質,企業領導非但不支持,且不準員工請假,常以扣發工資、獎金為由要挾企業員工。試想,這樣的企業怎麼會有後繼人才!又怎麼能全麵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
企業的榮昌,在於人才的興旺,而人才的湧現又在於企業家下大本錢去培訓自己的員工隊伍。隻有抓住人的素質的提高,才會有企業素質的提高。願我們的企業領導者為今後的企業發展,在教育培訓上多投資一些。
案例賞析:尼克斯道夫用人得失談
德國企業家海因茨?尼克斯道夫是德國電腦立業界的先驅,被譽為神奇的電腦巨子,至今已發展成擁有幾十家海外子公司和600家銷售網點的電腦帝國。但有誰能想到,尼克斯道夫在人才問題上曾走了一段彎路。創業之初,他任用了一批技術工人,公司的效益還不錯,但尼克斯道夫沒有及時地對這批熟練工人進行知識的更新與培訓。他的部下曾多次告誡他:計算機的新知識、新技術在不斷湧現,對現有的員工不能隻使用,不培養;對新來的員工不進行新科技開發的培訓,我們的公司就會落伍。尼克斯道夫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培養後繼人才、實施企業人才教育的重要性,隻片麵地認為,現有的人才力量足以應付幾年時間,等到企業員工的技能跟不上科技進步時,再從外麵物色、網羅人才也不遲,何況現有的勞動力成本低,比較合算。尼克斯道夫當時沒有樹立為企業培養人才的戰略眼光,沒有及時補充新鮮血液。由於計算機產業革命來勢迅猛,美國一些計算機公司注意了後繼科技人才隊伍的培訓,掌握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計算機硬件技術,很快就占據了歐洲市場。而尼古斯道夫的公司在技術上卻處於劣勢,遭受到重創。這時,才使尼古斯道夫認識到,掌握計算機現代化技術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僅靠到外麵去物色人才是遠遠不夠的。
痛定思痛,1970年,尼古斯道夫與帕德博恩計算機廠合作,首次創辦了自己的職業技術學校,不惜重金,聘請著名的計算機專家為科技人員授課。這種肯花大價錢進行教育投資,在當時,的確是一種高明的戰略。幾年之後,他又建立"信息加工職業培訓中心",其辦學效果十分顯著,為他的計算機軟件技術成為世界上一流技術,打下了雄厚的基礎。1980年,公司又辦起了一所職業大學,有數千名學員都成為他公司裏的員工。其接受培訓教育的比重,大大超過了聯邦德國的平均數,其中有1550名是在帕德博恩直接培訓的。俗話說;"幾分耕耘,幾分收獲",尼克斯道夫的公司正是靠著人才的培養,對員工培訓肯下本錢,才擁有了一支龐大的科技人才隊伍和掌握先進計算機技術的員工,使公司不斷地發展、壯大,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迅速崛起,短短30年內,一躍成為歐洲工業企業的耀眼明星,統治了歐洲的電腦市場。尼克斯道夫本人也成為戰後歐洲企業界的先驅。他篤信這樣的格言;"對人才的廣泛培訓和深造,是工業國競爭取勝的必要前提,而高等技能的教育,又是員工職業生活中自立的必要前提,對人的投資要比對機器的投資重要得多。"
(二)忌脫離市場需求
教育,特別是企業的培訓教育,必須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當今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大潮之下,教育要與之相適應。無論是社會辦學還是企業員工培訓,都應該像市場經營一樣,堅持"適銷對路"的辦學方針,即學校辦學一切以市場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為軸心,市場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學校就應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來辦學。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人才需求,構成人才市場需要內容的多樣化和專業化。對不同的產品市場,企業就要開發不同的產品去占領,因而在員工培訓上,就應該適應不同的市場需要進行施教。基於此,員工培訓的內容、方式、時間,就要以企業對市場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以員工的實際崗位操作需要為歸宿。隻有這樣,培訓教育才會有實效,才有利於人才的迅速成長。
如果我們的各類學校或企業員工培訓中心,能夠麵向人才市場堅持"適銷對路"的辦學路子,從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到培訓手段,都是以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則一定會培訓出高質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