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二)3
第3章 育人藝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育難成才。即使有一定才華的人,也需要幫助、教育、培養。否則,就難以適應更高一級崗位的需要。世界上每個領導都在有意或無意地培育自己的部屬,有的培養出來的是自己的接班人,有的培養出來的卻是自己的掘墓人。結果不同,就在於自己的培養教育方法不同。
(一)澄源清流
《荀子?君道》:"官人守法,君子養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是說:官吏要遵守法度,君主要修養本源(仁德),源頭清澈支流必然清澈,源頭渾濁支流一定渾濁。
領導者要想使下屬走正道,不搞歪門邪道,必須從自身做起。"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有令不行。"自已正了,導之以行,下屬就會見賢思齊,歪風邪氣自然不禁而止。這就是"澄源清流"的作用啊!
案例賞析:古代君王禁衣澄源
東周時,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以致於全國上下都仿照著穿了起來。由於紫色衣服造價高,齊桓公就想製止,管仲出主意說:"明天你朝見群臣,有意對穿紫衣服的人加以討厭就行了。"於是第二天清晨齊桓公上朝時,大臣中有幾個穿紫色官服的,齊桓公就正言厲色的斥責這些人說:"我十分討厭紫顏色衣服發出的氣味,你們不要靠近我。"從此之後,大臣中再無人敢穿紫衣服了,全國穿紫色衣服的人也很快沒有了。
後來,齊國的齊靈公喜好讓宮女穿男人的服飾,全國的婦女也都跟著穿了起來。齊靈公讓官吏發布公告製止讓:"發現哪個女子再穿男人的服飾,就撕裂她的衣裳,扯斷她的衣帶。"盡管如此,女子穿男人服飾的風氣仍然製止不住。齊靈公就問晏子是什麼原因,並讓他想個好辦法,晏子說:"你讓宮中人穿這樣的服飾而不讓外邊的婦女穿,這就好比外麵掛的牛頭而裏麵賣的是馬肉啊!你為什麼不先禁止宮中人穿這種服飾呢?隻要宮中人不穿了,外麵的人自然也就不穿了。"齊靈公照晏子的建議辦後,不到一個月,女人穿男人服飾的風氣就刹住了。
(二)養苗去穢
《諸葛亮集?治人第六》:"故治人猶如養苗,先去其穢。"是說:所以,治理人就像養育禾苗一樣,先去掉它周圍的雜草。
曆來帝王對所鍾愛的王子和大臣,都注意選擇賢德之人作師傅或作輔佐,發現其周圍有奸佞小人,必千方百計屏棄他。盡管如此,許多仍事與願違。如前漢時的七國諸侯王子叛亂被滅多是小人引起。晉時的八王之亂,也多由小人引誘。因此,一個領導對自己所要培養重用之人,不能不對他周圍親信的人而加以考察和選擇。
案例賞析:漢武帝的良苦用心
立苗先去其穢,漢武帝可謂是善於用人育人。
漢武帝打算立弋夫人生的兒子弗陵為太子,但因為弗陵年幼,他的母親又年輕,猶豫了好久才定下決心。他想讓大臣來輔助弗陵,觀察群臣當中,惟有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便讓黃門官中有善畫的,畫周公抱周成王接見諸侯的畫賜給霍光。過了幾天,借小故譴責弋夫人,並將其送入宮中的監獄。弋夫人再三求告,漢武帝也不寬恕,並狠狠地說:"快去吧,你活不了。"弋夫人終被賜死。過了一些時間,漢武帝問左右的人對這件事有什麼議論,有人回答說:"不少人議論,既然立了她的兒子為太子,為什麼要去掉他的母親呢?"漢武帝說:"這是一般人所不可理解的。過去有些朝代所以發生亂子,就是由主少、母壯引起的。君主的母親年輕寡居而又傲慢,淫亂自恣,誰也管不了,還能不出亂子,你們沒聽說呂後就是這樣嗎?所以不得不先將她(弋夫人)除掉。"左右聽後方明白漢武帝的良苦用心。
(三)教而不語
《老子?道德經上》:"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說:所以聖人以"無為"的原則處理世事,用不言的態度進行教化。
怒罵訓斥是教育人,滔滔不絕的說教是教育人,不動聲色,讓對方在事實麵前翻悟自省也是教育人,而且是更巧妙的教育人。其所以妙,就妙在無言勝過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