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一)1(3 / 3)

那麼,怎樣做到放權用人,亦即在用人中怎樣把握權力的集中與分散之間的度呢?

這裏最根本的,就要注意領導和部屬之間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作為一級領導,你的崗位責任是什麼,哪些工作該你管,哪些是部屬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你和部屬都各有哪些權力等等,都必須搞明白。該給部屬的權力,領導不要占有;該是自己行使的職權,也不能疏忽。主要權力集中在領導手中,部分權力分散給部屬,正所謂"大權獨攬,小權分散"。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上下形成兩個積極性,工作才會形成一個合力。領導"大權獨攬"也好,部屬"小權"在手也好,其目的都應該是一個,這就是幹好一個集體或一個民族乃至整個國家的事業。

《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也是主張用人必須放權的,他在《九變》中提出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傑出思想。他在論述到權力的行使應以什麼為準則時說:"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地形》)就是說,戰與不戰,一切以能否認取勝為準,而不能受製於君主的命令。這就要求將帥門"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人是保,而利於主"(《地形》)。即一切從國家根本利益出發,毫不考慮個人的名利安危。

案例賞析:鬆下幸之助大膽放權任人

作為公司的領導,應當充分相信員工的能力,在這方麵,日本鬆下電器公司做得很成功。鬆下幸之助認為隻要事情的方針與目標明確了剩下的方法和手段,隻須作必要的提醒,一切都由部下去決斷。當然,年輕員工的經驗不足,能力不夠,隻要鼓勵他們,給他們以自信,是會取得如期的效果的。

例如,早在20年代初期,鬆下電器公司要在金澤開辦一個辦事處,選定了一個年僅20歲出頭的年輕人負責。"這次決定要在金澤設立辦事處,想請你去籌辦此事。請你馬上去金澤,在適當的地方租好房子,馬上就開張。"這個年輕人一聽,著實嚇了一跳。他進入公司剛兩年,就要去他完全不熟悉的地方開設辦事處,感到很緊張。鬆下幸之助卻給了他以熱情的鼓勵。"你決不會辦不好,一定能辦好。戰國時代的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等武將,當時都才十幾歲,就起到大作用了。年輕時,就鎮守自己的城池,統率家將,管理治下的百姓。他們幹得很出色。拿明治維新的誌士來說也好,盡是一些年輕人。就是困難,也要正確對待,那是為了建設日本嘛!你已經20多歲了,沒有理由說幹不了,不要緊的,一定會幹好。"後來,這個年輕人沒有辜負鬆下對他的信賴,幹得很出色。

堅定地把一些不好幹的工作委托給員工去幹,把重要的任務委托他人,這是鬆下幸之助的一貫做法,從而使公司在創辦初期,發展迅速。

(五)人盡其才

得一物,心盡其利;得一人,亦必盡其才。如果得而不用,用而不能盡其才,等於不得。所以,古人曰:"國之不治者三:不知用賢,此其一也;雖知用賢,求不能得,此其二也;雖得賢,不能盡,此其三也。可見,得賢而能盡其才者,是為真得賢也。但是,欲盡其才,必須注意用人之術。

1.啟動競爭,竭欲盡能

用人之術,當首推啟動競爭。因為,競爭能夠激起人的榮辱感,進取心,給人帶來對比的壓力,奮鬥的動力,竭力奪魁的決心。但是,啟動競爭,也並非易事,在許多時候,並非利誘、榮辱所能推動。所以,必須根據競爭的特點和人、事的具體情況,采取恰當的措施,加以啟動和引導,在一般情況下,尤其要努力做到下述三點。

(1)誘發逞能欲望。

一個正常的人,總有某一方麵或幾方麵的能力,其中有些人一旦具有某種能力,便想一試身手;而另有一些人,由於各種原因,暫時甚至永遠地"懷才不露",這就成為一些領導者如何誘發其逞能欲望,促使其才能顯露的重要課題。

(2)強化榮辱意識。

人知榮辱,是勇於競爭的基礎條件之一。但榮辱意識,各有區別,有的榮辱意識特強,"榮則狂,辱則崩";而有的榮辱意識特弱,幾近消失,有的甚至不知榮辱。因此,在啟動競爭前,必得強化人們的榮辱意識。

(3)給予爭強機會。

啟動競爭的目的是為了人盡其才,發展事業。為達此目的,還必須為每一個工作人員提供各種競爭的條件,也即工作進取的條件,尤其是要給予每一個人以爭強的機會。

2.優化環境,事行乘勢

人盡其才,並非憑空而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主要是:協調的人際關係,應手的工作條件和順應的成功趨勢。

(1)協調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與聯係的心理關係。人際關係是否協調對人盡其才產生很大影響。人際關係協調,心情舒暢,心理上有安全感,有助於發揮積極性與創造性。人際關係緊張,相互猜疑,彼此戒備,內耗叢生,心理上存在不安全感、壓抑感和恐懼感,阻礙創造思維的發揮,降低工作效率。人際關係一般分為縱向與橫向兩種,前者也就是上下級關係,後者就是平行的同事關係。

(2)應手的工作條件。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因則成,無因則敗,"可見,一定的工作條件是工作進行乃至成功的必要因素。首先,各項工作條件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離開一定的工作條件,任何工作都無法進行,任何事業都無法完成。其次,目前情況下,任何勞動都是社會化勞動,任何生產都是社會化生產。而生產社會化的特點就是分工過細而又互相銜接,各種類型、各項內容、各個勞動者的勞動都互為條件,互為因果,互為前提,所謂"工作條件",實質上就是別人的勞動成果或結晶。所以,既然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各方麵條件的相互配合,那麼,一定的工作條件也就成為工作活動的重要因素了。

(3)順應的成功趨勢。

孟子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可見,事之成否,與其所處之勢有極大的關係,原因何在?其一:勢不同,則所處環境不同;環境不同,則其結果也不同。其二:勢不同,其所處位置不同;位置不同,則其效果不同。

當然,強調成功趨勢,也不可否定人的自身作用。"夫勢者,便治而利亂者也",勢位,好人可以利用,壞人也可以利用,"賢者用之則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則天下亂。"有利之勢。隻有為智能之士所用,才能造福於民,盡利於國。

案例賞析:人盡其才廠興旺

我國上海新光顯示儀廠10年前還是家窮得叮當響的集體小廠,如今已發展成為擁有三大類100多種產品、經濟效益連年持續、穩定、高速增長的全國模擬屏行業首家省市級先進單位。

該廠顧廠長常說:"對於知識分子,我們要本著關心、理解、愛護、信任的工作原則,希望他們在企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實踐中,幫助他們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他愛才、惜才、重才、用才,不光是這麼說,也這麼做。該廠僅有200多人,卻擁有來自各大專院校的科技知識分子50多人,顧廠長根據他們各自的專長和特點,分別安置在最適合的工作崗位上,做到人盡其才,從而為他們實現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創造條件。

對一些專業基礎較好,又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知識分子委以重任,不斷地把一係列高難度的技術產品研製開發項目交給他們,使他們樹立起為企業作出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廠長與科技人員一起攻關,不僅密切了雙方之間的感情,而且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積極性,發揮出更大的潛能。不僅如此,顧廠長深深懂得,在產品激烈競爭的當今,沒有一支科學文化和專業技術隊伍,要想在競爭中取勝簡直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不斷舉辦培訓班、各種講座,對員工進行崗位技術培訓和思想、道德、法律意識教育。

由於該廠領導十分重視和關心人才,使每個人都能心情舒暢地發揮個人的才幹,因此,贏得了幹部、職工和技術人員的擁護,從而激發了人人願為企業獻身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