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人是管理者的必修課(一)2-1
第2章 任人方法
古人雲:"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則才著;用非其宜,則才晦。"
知人善任,同時也必講究方法。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任人就要揚長避短,任人者,要隨材任使,才優者使治事,德厚者令牧民則天下無棄人矣。
任人得當,一個人就能勝數人的工作,任人不當,許多人也不能幹成本屬一個人的工作,所以必須用人所長,避人所短,學會正確的任人之法。
(一)長短活用法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世間是沒有所謂"全才"和"完人"的,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尤其是現代社會行業繁多,知識無窮,而人卻人生有限。任何人都不可能樣樣都懂、行行都能。那些未曾被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未曾被他們掌握的知識,就構成了他的短處。
一個人有所長必有所短,沒有所短就談不上所長。世上沒有盡善盡美的人。另外,隨著條件的變化,人的短處也可以變為長處,其長處也可能變為短處。因此,在用人問題上,就不能機械從事,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靈活使用人的長和短,這就是我們介紹的領導者重要的用人方略--長短活用法。
從實踐看,長短活用法的形式主要有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和用短為長。
1.揚長避短
揚長避短就是指根據工作需要和被用人才的素質,堅持用其之所長,避其之所短。一個善於用人的領導者,首先在他善於根據每個人的才能和長處,把他們放在最能發揮其長處的崗位上,並著意為他們創設發揮才能的各種條件。
然而,假若人的短處足以抑製其長處的發揮,或與他本職工作的特殊要求尖銳衝突,那就不能僅僅是消極容忍,而應及時作出適當的組織調整。這也就是"避短"之意。如果反過來,棄長用短,硬要請吳、張、趙、馬、黃運籌帷幄,非要令諸葛孔明衝鋒陷陣,那麼他們在幹部檔案上隻能寫下平庸和失敗的記錄。正如唐朝陸讚所言:"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
2.取長補短
取長補短就是說,善於把各種不同類型的專才或偏才組織成互補結構;如同交響樂團配用樂師。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這種情況,對同一個人,用得如何,作用不同:"蟲"可以變成"龍","龍"可以變成"蟲"。至於幾條"龍"在一起,情況更是這樣。任何人才,隻有在集體中各顯其長,互補其短,才能充分地發揮其作用。特別是領導集體,更需要比較合理的結構。通常人才類型當中,有高瞻遠矚,多謀善斷,具有組織和領導才能的人,稱為指揮人才;有的善解人意,忠誠積極,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稱為執行人才;有的公道正派,鐵麵無私,熟悉業務,聯係群眾,稱為監督人才;還有的思想活躍,知識廣博,綜合分析力強,敢於堅持真理,稱為參謀(反饋)人才;等等。這些人,如果一個個孤立起來看,幾乎都是"偏才",但經合理組合,各展所長,就成了"全才",領導者組織的力量正在於此。列寧說得好,"組織能使力量增加十倍"。
3.用短為長
一般地說,人的短處屬於應克服之列,值不得加以肯定,更談不上"用"的問題。但是,人的長處與短處是相比較而言的,因而具有相對性,有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其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具體表現為質、量的相對性和時、空的相對性。在此地這項工作中表現為長處的東西,在彼地那項工作中可能表現為短處;過去認為是長處的東西,現在卻認為是短處;現在的短處也可能在將來被認為是長處;同一個人身上的某種素質,某甲認為是長處,某乙卻認為是短處;有些長處之中可能同時潛藏著短處;有些短處之中也可能同時包含著長處。
案例賞析:子發巧用小偷
"子發巧用小偷者"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楚國將領子發愛好尋求有一技之長的人。楚國有一個擅長偷竊技藝的人,前去見他說:"聽說您尋求有技藝道術的人,我是個小偷,情願把我的技藝貢獻出來充當您的一個差役。"子發聽說後,衣服顧不得係上腰帶,帽子也來不及戴端正,就出門去見他並待之以禮。左右官員侍從們勸諫他說:"小偷,是天下的盜賊呀,您怎麼能夠對他如此禮遇?"子發說:"這不是你們能理會的。"後來不久,齊國興兵攻打楚國,子發率領軍隊去抵擋他們,但是交戰三次都失敗了,楚國的賢良大夫們,都獻盡計策顯示了他們的忠誠,齊國軍隊卻愈戰愈強。於是,子發卻叫那個小偷在夜裏溜進軍營,把齊國首席將領的帷帳偷來獻給子發。子發便派了一個使臣將帷帳送回齊軍說:"我的士兵有出去打柴的,得到了將軍的帷帳,現特派人送還給你的侍從。"第二天小偷又去齊營,取回來將軍的枕頭。子發又派人送了回去。第三天小偷又取來了將軍的簪子。子發再派人送了回去。齊國軍隊聽說了這件事,大為驚駭。齊國將軍便和軍中官吏們商量道:"今天再不退去,楚軍恐怕要取我的頭了!"便下令退兵而走。從這個故事看,小偷本來是眾人皆恨的人,這不可不算其"短"了,但子發卻能以"短"變長,發揮其退敵兵的巨大作用,這種用人藝術是值得稱道的。
(二)當用其佳法
人才學原理告訴我們,人才的選用有一個最佳時機問題。這是因為人才之才並不是均衡發展的,它在客觀上存在一個拋物線過程,即有上升期,相對穩固期,下降期。如果一個人在其才能的上升期間就被使用,則會對本人起到激勵作用,其才能和貢獻將會增大;如果在相對穩固期和下降期使用,一般說來隻能起到安慰作用,雖然才能也有可能增加,但增加不大。
領導者在用人中,應該特別注意防止的是該用的時候不用,才情薄暮了或"走下坡路"了,再來用。這就叫貽誤時機。這方麵的道理古人早就懂得,古人說"用人之道,當自其壯年心力精強時用之"。
用人要抓住時機,當用其佳,不僅僅要及時任命,還包括及時調換。列寧在寫給一位同誌的信中將全黨的工作比做一個"管弦樂隊",他說:"黨中央必須確切知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操哪一種琴,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如何練習完了某種樂器,什麼人,在什麼地方,為什麼不合節拍(當音樂刺耳時),要糾正這種不協調的音調,需要調換誰去,怎樣調換和調到什麼地方,等等。"(《列寧全集》),第6卷,第219頁)及時調換不適合本崗位工作者,這也是一種當用其佳。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應當成為各級領導者的座右銘。如果各行各業在職的幹部都是及時提拔起來的,那麼整個幹部隊伍的麵貌,定會大大改觀。
案例賞析:金世宗痛惜晚提阿魯罕
金世宗年間,阿魯罕被提升為尚書省令史。他足智多謀,老成持重,處事幹練,持心忠正,多次調動崗位,不論到哪裏,成績都很突出,深得朝廷的讚賞。當世宗召他為參知政事時,不料他從大定二十八年四月就任,到了八月,還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因年邁病重而請求辭職了。對此,世宗深為惋惜,他對朝臣們說:"凡要用人,應當在他心力旺盛時就委以重任,如果一味地考慮資曆呀,門第呀,往往會使那些有才能的人到了年邁體衰的時候,還沒有提拔到充分施展其才智的崗位上,他的才能還未來得及發揮,心力就不支了。這是過去在用人方麵所不曾想到的。就拿阿魯罕來說吧,要是早些年就把他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國家必定會得到他更多的輔助,他也必定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可惜現在他已經是八、九十歲的人了,衰老得無法再繼任下去。因此,希望大家要接受這個教訓。凡是你們認為確實具有將相之才的人,最好能盡早地把他們推薦上來。"金世宗這番話,既是他幾十年用人經驗教訓的總結,也為我們現代領導者敲響了警鍾:可用之才宜早用,不要貽誤時機!
(三)興趣效應法
興趣效應法,是指領導者在用人時,必須考慮人的興趣這一心理因素,使人才從事符合心願的工作,從而讓興趣發揮出最佳的效應性能,為人類作出積極貢獻。人對各種事物所抱的態度是各不相同,有積極的,有消極的,就是同一個人對於不同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態度。當然,態度不等於興趣,隻有當一個人對一定的事物長久地抱有積極的態度時,才稱得上為興趣。興趣是一個人能動地從事某一種活動並可能獲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前提。一個人事業心強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事業的興趣如何。對所從事的工作興趣濃厚,就會極大地增強事業心。可見,用人講究興趣效應具有重要意義。
領導者用人活動中的興趣效應法,其主要環節包括興趣的識別、選擇、優化、調整和培養共五個方麵。
1.興趣的識別
識別真假興趣,是領導者以趣用人的首要前提和條件。首先要掌握好"興趣"與"喜愛"的區別。"喜愛"是一個人對一定事業所抱的肯定的態度的體驗。一個人"喜愛跳舞",其對跳舞所抱的肯定的態度,既可能是屬於積極性的,也可能是屬於消極性的。而一個人對舞蹈感興趣就不同了,從仿學苦練到創作發展,所抱的態度必然都是積極的。另外,"興趣"和"嗜好"也是有一定區別的。"嗜好"是富於習慣的範疇,不富於興趣的範疇。還要注意的是,有人若從眼前利益出發,有時可能把對己有利的工作或者想入非非的事物假設成是最感興趣的工作,這就需要領導者認真鑒別。如果領導者不深入了解、準確掌握下屬人員的興趣情況,僅憑假象,選用隻"喜愛"跳舞的"舞迷"去從事舞蹈研究工作,選派隻"嗜好"喝酒的"酒鬼"搞造酒工作,就很可能給事業造成損失。所以說,領導者識別真假興趣很重要。
2.興趣的選擇
每一個下屬都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代表性的主體興趣。主體興趣發展的如何,對一個人的成就有著決定性意義。領導者在科學用人過程中,就要注意從對方各種興趣中選出理想的,或者說具有積極意義的興趣。領導者認真地從諸種興趣中選用具有高尚興趣、主導興趣、持久性興趣和富於效果性興趣的人從事相應的工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下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促進各項工作。
3.興趣的優化
一般來說,我們根據環境、年齡、經曆等各種因素對興趣的影響,可以把興趣的發展類型分為持續發展型、波動發展型、多角變化型和遊移變化型共四種類型。其中波動發展型的興趣是反複波動的;遊移變化型對事物和活動的興趣變化無常。所以,領導者在用人活動中,就注意優化人的持續發展興趣,因為這種興趣伴隨人的一生持續發展不間斷。明代傑出醫學家李時珍,就屬於這種類型。他繼承家學、研究藥物的興趣伴隨他一生持續發展沒有間斷,他經過深入民間請教和親自上山采藥及臨床實踐,著成《本草綱目》,對後世藥物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外,還要注意優化"多角變化型"的興趣。因為這種類型的人興趣既廣泛多樣又持久,而且社交範圍寬廣,性格開朗活潑,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興趣類型就類似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