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他人的錯誤應委婉
有一次,查爾斯·史考伯經過自己的一家鋼鐵廠時,他看見幾個工人正在寫著“禁止吸煙”的牌子下抽煙。雖然是中午,但工人們沒遵守規章製度,史考伯很不滿意。史考伯是否會怒氣衝地指著那牌子說:“你們不識字嗎?”
哦,不,史考伯才不會那麼做呢!他朝那些人走過去,遞給每人一根雪茄,說:“諸位,如果你們能到外麵去抽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盡。”工人們立刻知道自己違犯了一項規則——他們很敬重他,哪怕他對這件事不說一句話,還給他們每人一件小禮物,他們也都知道自己錯了。
約翰·華納梅克則用自己的行動巧妙地批評了他的職員。華納梅克每天都到他在費城的大商店去巡視一遍。有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台前等待,沒有一個店員對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貨員呢?他發現他們正在櫃台的另一頭擠成一堆,彼此又說又笑。華納梅克不說一句話,他默默地鑽到站台後麵,親自招呼那位女顧客,然後把商品交給售貨員包裝,接著他就走開了。
民眾常常抱怨上訪時難以見到官員。的確,有時他們非常繁忙,但也有的時候,是他們的助理人為地擋駕,怕他們訪客太多,造成負擔。卡爾·蘭福特在迪斯尼樂園所在地佛羅裏達州奧蘭多市當了多年的市長。他時常告誡他的部屬,要讓民眾來見他。他宣稱施行“開門政策”。然而,當社區的民眾來拜訪他時,還是被他的秘書或行政官員多次擋在門外。
這位市長為了實現諾言,後來。他把辦公室的大門給拆了。自此之後,這位市長才真正做到了“行政公開”。
你想改變一個人,又想不觸犯他,隻要懂得轉折的妙用,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很多人在開始批評之前,都先真誠地讚美對方,然後才接一句“但是”,再開始批評。例如,要改變一個孩子不專心的態度,我們可能會這麼說:“約翰,我們真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但是’假如你代數再努力點的話,就更好了。”
在這裏,約翰可能在聽到“但是”之前,感覺很高興;而聽到“但是”之後,馬上他會懷疑這個讚許的可信度。對他而言,這個讚許隻是批評他失敗的一條設計好的引線而已。可信度遭受到曲解,我們或許無法達到要改變他學習態度的目標。
如果轉折委婉一點,把“但是”改為“而且”,這個問題就能輕易地解決了:“我們真的以你為榮,約翰,這學期你的成績有進步,而且隻要你下學期繼續用功,你的代數成績就會比別人高了。”
都是同一個意思,這樣表達,約翰可能要容易接受一些,因為沒有什麼失敗的推論在後麵跟著。我們已經間接地讓他知道我們要他改的行為,更有希望的是,他會盡力地去達到我們的期望。
對那些對直接的批評會非常憤怒的人,間接地使他們去麵對自己的錯誤,會有非常神奇的效果。羅德島溫沙克的瑪姬·傑格在我們的課程中提到,她怎樣使一群懶惰的建築工人在幫她蓋完房子之後還徹底清除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