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溫州市新居民供求變化及對策研究(2 / 2)

(一)強化政策引導,促進產業升級和產業布局調整。中西部和東部爭奪勞務工人的新現象是中國產業梯度轉移的客觀反應,是沿海地區產業升級緩慢的表現。隨著中西部崛起,無論是人力或土地等資源的廉價,沿海地區都拚不過中西部。對於東部地區而言,政府應繼續堅持“個人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通過稅收優惠或獎勵政策引導本地企業進行轉型升級或產業轉移,鼓勵行業協會在促進行業整體轉型升級中發揮積極作用,加大政府對產業升級過程中所需的技術工人的培訓力度,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和技能培訓,因勢利導和嚴格準入,淘汰已失去競爭優勢的產業,才能跳出在低端製造業與中西部地區爭奪民工的困境。

(二)開展創業型城市創建,打造區域性創業就業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曆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創業工作,從80年代對民營經濟的嗬護到90年代提出“二次創業”,再到溫商回歸創業創新,鼓勵扶持民間創業活動一直是政府的重要工作。通過鼓勵民間創業,解決了本地人口的就業問題,也消化了大量外來人員在溫就業問題。新居民管理部門要不斷強化創業機製,發揮溫州人創業基因,讓 “創業之城”更具活力,打造良好的區域性創業就業環境。

(三)實施新居民體麵勞動行動計劃。抓好新居民就業服務等工作,實現勞動有保障、報酬有提升、價值有體現,提高歸屬感和幸福感。一是加強新居民就業服務,完善用工信息發布平台,促進供求雙方對接,引導新居民就業擇業,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施行本地居民和新居民平等享受就業服務的製度,完善新居民免費職業介紹服務政策,提供免費的求職登記、信息谘詢等服務。二是開展新居民技能培訓,提高就業技能。鼓勵用人單位、培訓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大政府補助力度,拓寬項目提高標準,減免新居民技能鑒定費用,針對新居民就業需求,開展專項技能培訓,提高就業率。三是積極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健全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製,完善企業工資分配宏觀指導製度,擴大集體合同覆蓋麵,提高新居民勞動合同簽訂率。四是提高新居民社會保障水平,著力擴大保障範圍,不斷提高保障水平,為新居民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市民待遇提供保障,逐步提高新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參保率。

參考文獻:

[1]中國溫州.

[2]溫州市新居民服務管理局. 2013年溫州市新居民服務管理工作總結和2014年工作思路.

[3]中共溫州市委.中共溫州市委溫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和馨行動”的若幹意見[Z].2006.

[4]百度.中國最受農民工歡迎十大城市.

作者簡介:餘斌彬(1986-),男,浙江州人,研究方向:農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