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衛星城數據對比分析看慈城經濟發展(2 / 2)

第三主成份表達含義:第三主成份在變量係數上表現顯著的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可用建設用地麵積、地域麵積等。這些變量反映的是未來發展的空間及潛力,可理解為地區發展潛力的體現。

利用主成份分析模型,計算各衛星城的主成份得分及綜合排名,慈城在各衛星城中綜合排名處於第5,經濟總體及產業發展均處落後,但發展潛力排名第3,較為靠前,這得益於慈城較好的區位優勢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人文曆史資源的沉澱。

3.慈城經濟發展的優劣勢

(1)經濟發展的劣勢

①經濟起步較晚,總量偏小。2012年,全鎮GDP總量34.66億元,在全部八個衛星城中排名最後。②工業企業發展規模較小。700餘家工業企業中,規上工業企業數占比7%左右。③服務業發展淩亂分散,產業能級低,目標定位不明確。目前,慈城服務業發展排名墊底,從企業分布看,多集中在傳統的批發零售業和規模偏小的商務服務業,慈城未形成一條有特色的服務業發展產業鏈。

(2)經濟發展的優勢

①區位優勢明顯。慈城地處寧波中心城西北門戶,距離寧波市區僅14公裏,是除集仕港外,距離市中心最近的衛星城。並且慈城是連接中心城與副中心城的重要節點,充分融入上海兩小時經濟圈,極大提升了慈城的地理區位優勢。②獨特的人文曆史。慈城有“江南第一古縣城”的美譽,是寧波僅有的兩個國家曆史文化名鎮之一,是中國慈孝之鄉,悠久的文明形成慈城獨特的文化傳統、民俗風情、生活習性,為慈城發展旅遊經濟,從而帶動特色服務業產業鏈打下良好的軟件基礎。③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慈城鎮轄區三麵環山,一麵臨江,依山傍水,耕地麵積3425公頃,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為發展生態農業、休閑旅遊農業提供物質基礎保障,與慈城的曆史文化旅遊經濟相結合,實現發展自身特色的旅遊經濟。

三、意見建議

1.加快傳統主導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延伸產業鏈和發展精加工,逐步向產業鏈兩端靠攏,從而提升市場綜合競爭力。有色金屬行業內部利潤分配領域存在著一條“微笑曲線”。具體而言,上遊采選環節因為存在資源供應瓶頸而能夠享受到行業內部大部分利潤,下遊深加工環節因為存在技術壁壘而能夠享受較高的產品附加值,而中遊冶煉環節則因為原料供應與競爭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而隻能享受到較低的利潤空間。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向上通過兼並重組上遊資源,向下通過自身技術改造升級,發展精加工,從而占據行業高利潤、高附加值的兩端。

2.立足寧波都市休閑旅遊核心的定位,加快發展休閑文化旅遊產業,以旅遊業帶動慈城整個服務業的發展。深入挖掘和全麵整合曆史文化資源,與周邊的河姆渡、保國寺等共同打造曆史文化遊覽帶,加快慈城古縣城、綠野山莊、蓀湖等重點休閑旅遊區塊和項目開發,加速推進建設形成一批特色旅遊景點/景區、高星級酒店、民俗旅遊購物、民俗文化活動體驗等特色載體設施和特色文化活動,將慈城鎮建設成為以特色文化遊、健康休閑遊,為主的長三角特色休閑旅遊目的地。

參考文獻:

[1]高洪深.區域經濟學[M].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李嘉岩.北京衛星城發展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報,2003(6):43-45.

[3]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第3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