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衛星城數據對比分析看慈城經濟發展
地方經濟
作者:孫飛波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衛星城作為城市郊區衍生發展的小城市,對化解城市壓力,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等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從各項主要經濟入手,通過描述慈城經濟發展現狀、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對寧波市各衛星城進行比較分析,以此得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衛星城;經濟;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1
一、慈城經濟發展現狀
1.慈城經濟總量及三次產業結構
2012年,全鎮實現GDP34.66億元,占江北區的比重為13.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85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3.16億元,工業實現增加值20.98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65億元,慈城依然呈現“二、三、一”產業格局。
2.慈城企業分布情況
截至2012年,慈城轄區範圍內擁有企業法人1000餘家,其中工業700餘家,規上工業51家,服務業300餘家,限上服務業企業31家。
從行業分布看,企業分布相對集中,工業主要集中在裝備製造業,其中通用設備製造行業企業數達170家,所占比重達24%左右;服務業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業和商務服務業,兩者企業總數達210家,占服務業總企業數的70%左右。
二、慈城與其他衛星城經濟發展比較分析
1.評價指標的選取
建立區域經濟發展指標評價體係,在指標的選取上,既要體現發展現狀,還要兼顧各區域的發展潛力,同時考慮指標數據的可取性,因此考慮以下8個指標:
X1:人均GDP;X2:二產增加值比重;X3:三產增加值比重;X4:農民人均純收入;X5:固定資產投資;
X6: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7:二三產業從業人員比重;
X8:轄區麵積;X9:可用建設用地麵積
2.衛星城經濟發展的數據比較分析
為綜合比較分析寧波各衛星城之間經濟發展現狀,從中發現慈城在各衛星城之間的發展優劣勢、發展潛力等,本文選取主成份分析法。具體計算公式:
其中Y為行業的綜合得分,xi為第i個主成份,ai為第i個主成份的權重即第i個主成份方差貢獻所占比重。
對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利用spss軟件進行主成份分析,結果如下:
第一主成份表達含義:第一主成份在各變量係數數值上大多表現顯著,是區域經濟現狀的一個綜合測度,基本代表了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的綜合水平。值得關注的是第一主成份中,有兩個因子係數表現異常,分別是三產增加值比重及地域麵積,這兩項因子顯示出與經濟發展現狀不同步的狀態,分析原因,八個衛星城目前發展均以工業為主,在工業化進程中,第三產業的發展都相對落後,最高的也僅達到33%,反而像溪口、石浦等以休閑旅遊、農業聞名的地區,三產比重相對較高。轄區麵積較大地區,如溪口、石浦、江北等因工業化起步較晚或發展方向側重不同,其經濟總量都相對落後。
第二主成份表達含義:第二主成份在變量係數上表現顯著的主要是人均GDP、三產比重、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主要反映了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