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山葡萄產業的橫向發展
葡萄具有觀賞性、易采摘性、易釀性和易食性,能夠滿足人們的多種消費需求,可以通過整合農村的生產、生態和生活資源,針對山葡萄的發展,開創一些特色的產品,對山葡萄和葡萄豬進行研發,開發出化妝品、保健品、生態食品和長壽食品等特色產品,走特色扶貧之路。同時可以開發高標準山葡萄采摘生產園、以采摘山葡萄為主的農家樂、山葡萄主題公園,發展葡萄園旅遊產業,因地建設特色酒莊,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延長山葡萄產業鏈。在這些建設過程中需要政府優化山葡萄的產業製度,如葡萄收購製度、基地承包模式、葡萄酒營銷理念等,使果農及葡萄酒企的經濟效益能“和諧共進”。
(四)健全營銷體係,拓展市場空間,打造民族山葡萄酒文化
河池的山葡萄要走出河池,走出廣西,走向全國,需要一個成熟的營銷體係。目前,河池市應加大山葡萄特色產品和山葡萄產品品牌的營銷推介力度,努力開發區內外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河池山葡萄品牌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1.加強營銷隊伍建設。大力培訓現代營銷人員,大膽引進和使用營銷人才,製定落實營銷政策,建立獎懲製度,積極鼓勵和獎勵有重要貢獻的營銷人員;
2.加強營銷網點建設。在全區和全國主要城市建立河池山葡萄產品直銷網點,通過有效的營銷手段,讓河池山葡萄特色產品進駐各大超市,逐步在全區乃至全國各地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河池山葡萄產品營銷體係。
3.依靠少數民族文化,打造民族山葡萄酒文化。以銅鼓文化為代表的紅水河文化、以山歌文化為代表的劉三姐文化和以民族服飾及奇異婚喪為特色的白褲瑤文化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河池少數民族文化。憑借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和許多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能夠營造出超越一般地區的良好的市場環境。將少數民族特色融入到山葡萄產業中,形成獨具魅力的山葡萄酒文化,為河池山葡萄之路開創美好未來。
4.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招商引資。利用報刊、電台、電視和網絡等媒介向群眾宣傳山葡萄文化,突出河池山野葡萄的獨特魅力,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各種展銷會等平台,向國內外宣傳河池山葡萄,加大對河池綠色山葡萄的宣傳,積極推進山葡萄產業的發展。
在新的發展時期,根據現有的資源,走自己的特色之路,注重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標準化生產,充分利用生態建設,建設綠色山葡萄產業,積極拓寬山葡萄產業鏈,健全營銷體係,拓展市場空間,努力打造民族山葡萄酒文化,使河池市山葡萄產業得到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洪學.創新發展山葡萄產業[J].農業科學,2011(20).
[2]王華,趙現華,劉晶,付瑞鵬.葡萄與葡萄酒生產可持續發展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15).
[3]解娟.關於做靚璧山葡萄產業的思考[J].創新果業論壇,2010,7.
[4]梁俠,莫小敏.廣西都安縣山葡萄產業發展調查[J].廣西熱帶農業,2006(05)..
[5]覃遠,傅雨節.河池市山野葡萄產業發展的優勢與探討[J].貴州林業科技,2005年5月第33卷 第2期.
[6]莫宏盛.抓特色 創品牌 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J].計劃發展,2001(8).
作者簡介:李 梅(1981-),女,北流人,講師,研究生,城市工商管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