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做好河池市山葡萄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思考(2 / 3)

羅城的野生山葡萄酒在南寧和柳州很出名,憑借其較好的廣告知名度而獲較高的品牌認知度,但是出了河池,出了廣西,其知名度卻又是遠遠不夠的,基本上是鮮為人知。據分析,張裕、長城、王朝因強大的品牌優勢而受到消費者歡迎,羅城的產品在口味、價格上有一定優勢,但也表現出產品程低端型,附加值低,產品徘徊在中低端市場。河池其他的地方政府在打造山葡萄品牌的力度上不夠,隻注重產品帶來的短期效益,忽視對本地山葡萄產品品牌的培植。

隨著國內外葡萄酒市場發展和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現在的消費者喝葡萄酒不僅是喝一種概念了,葡萄酒文化已經不斷地深入人心。葡萄業麵臨著更高的要求,技術優化、改革、創新是必須,葡萄酒文化和品位將是重中之重。河池山葡萄酒要麵臨重大的挑戰,要走好自己的路,就要好好把握山葡萄文化的建設,打造響當當的品牌,開拓高端市場,走出廣西,走出中國,麵向世界。

三、創新發展河池山葡萄產業的對策與建議

(一)注重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標準化、產業化

1.製定山葡萄培育標準,建立山葡萄豐產示範基地

為保證山葡萄產品的品質,需要製定山葡萄產地環境條件、栽培技術規程等基本的地方標準,形成係統的栽培技術體係,以實行標準化管理。河池山野葡萄品種十分豐富,根據不同品種的適生特性,通過選優培育,實現優質種苗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為大規模人工栽培提供可靠的品種來源。首先,要抓緊製定山葡萄標準化栽培技術體係和盡快推廣實施。其次,在山野葡萄品種選優的基礎上,實現山野葡萄優質種苗的產業化。再者,要依賴高科技,不斷提高科技含量,以保證山野葡萄產業化綜合開發能循序漸進。

建立豐產示範基地,通過提高科技含量,建立人工栽培數據庫,提煉成熟推廣技術,能夠對河池市的山葡萄種植業起到帶動示範作用,不僅為產業化開發提供保證的資源基礎,而且還可以整合利用廣大農戶分散的田頭地塊,充分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帶動規模種植,擴大資源量和提高產品質量。

2.加強培訓,提高果農素質

建議自治區、河池市相關部門加大山葡萄種植和培育的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培訓機構,擴大培訓麵,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相關單位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對果農進行技術培訓,為果農提供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提高果農的科技水平,努力將河池市打造成為廣西山葡萄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範。

(二)充分利用生態建設,建設綠色山葡萄產業

河池市是廣西石山石漠化的典型地區之一。在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生態環境建設中,征服石漠,充分利用河池自身的優勢,擴大山野葡萄種植麵積,走綠色山葡萄產業之路,搞好生態建設,大規模開發治理,大規模經營,吸引周邊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和城市下崗人員,將這些剩餘勞動力引向“以種植山葡萄防治石漠化”,使他們在山葡萄產業中脫貧致富,減輕社會負擔,實現經濟效益,促進生態建設,發揮社會效益。

政府部門要發揮統籌管理職能,合理利用和開發現有的野生山葡萄資源。首先,直接開發利用野生山葡萄:對貯量大、分布集中的山地就地劃片保護,並加強管理,通過增加人工維護,提高現有產量。其次,充分利用山葡萄野生資源優勢,采用先進手段進行引種,進行人工種植,培養優質品種,再推廣種植,形成規模種植。再者,在管護經營區內大麵積栽培山葡萄,並在酒廠附近建立原料基地,以保證為酒廠長期提供充足的原料,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建設綠色山葡萄產業,實現山葡萄的綠色生產、綠色經營與綠色消費。

(三)拓寬山葡萄產業鏈

1.努力實現農企“雙贏”

目前,河池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的步伐,與科研單位合作,注重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和使用,加快企業的創新步伐。山葡萄加工企業作為中間樞紐,承上啟下,與市場、科研單位、基地、農戶密切合作,實行標準化生產。利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使工農和諧並進,既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又使農戶增加收入,實現企業和農民利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