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做好河池市山葡萄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思考(1 / 3)

關於做好河池市山葡萄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思考

地方經濟

作者:李梅

摘要:本文結合河池市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生態建設,開墾河池市大片石漠化地區,建設綠色山葡萄產業,將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一起抓,積極開拓山葡萄產業創新發展之路,推動河池市的山葡萄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山葡萄;生態建設;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2

山葡萄是廣西原產野生葡萄中分布最廣、蘊藏量最大的種類,主要分布在桂中、桂北和桂西北山區。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部,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氣候特點,孕育著豐富的野生山葡萄資源。抓住機遇,利用地方特色資源,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河池市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河池市山葡萄產業發展現狀

(一)河池市發展山葡萄產業的優勢

山野葡萄是河池地方特色的生物資源,廣泛分布在河池市石灰岩山區,具有悠久的開發利用曆史,其果實色澤豔麗,果味酸甜,營養價值高,保健成分多,加工釀製成葡萄酒,風味獨特,口感極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河池市位於廣西西北部,北麵有貴州高原,東部有九萬山,西麵有青龍山,南部地勢平坦,低緩,與桂中平原相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處於三麵環山的地理環境,西江水係有紅水河、刁江、龍江等水流域穿流於境內。河池市地處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亞熱帶氣候特征,氣溫適宜,熱量充足,夏季長冬季暖和,雨量充沛,夏濕潤冬較為幹燥,季風明顯。全市除南丹的氣候偏低以外,其餘各縣市的年氣溫都在20℃左右,全市年均降雨量在1311~1735mm,並且多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4%,除宜州、環江、金城江區、羅城4縣的年蒸發量略大於降雨量外,其餘的年蒸發量均小於降雨量。這一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對發展山野葡萄產業化種植提供了優厚的自然條件。

(二)河池市山葡萄產業的發展前景

河池市山野葡萄野生資源十分豐富,全市l1個縣(市、區)均有分布。山葡萄產業是河池市的特色產業,市政府把山葡萄做為主要支柱產業抓好,把山葡萄列為市西南出海通道經濟帶重點產業加以扶持。因為山葡萄酒釀酒原料的特殊性,如果將河池市種植結構進行調整,並實行大麵積的退耕還林,那麼果農種植山葡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產品市場前景好,山葡萄產業也將麵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河池市山葡萄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山葡萄種植與山葡萄酒經營缺乏統一管理與規範

河池市內山葡萄種植基地大部分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形成產供銷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然而山葡萄多數由農戶分散種植,以分散經營的方式來管理山葡萄,缺乏統一管理與規範,其技術、管理和效益得不到保證,產品技術含量低,質量不穩。其次,同地區同品種的種植水平不等和修剪水平不一,造成同一地區釀酒山葡萄品質參差不齊,山葡萄品質出現異質化現象。再者,對果農的技術培訓力度不夠,也是造成釀酒山葡萄品質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山葡萄酒品牌營銷意識缺乏,高端市場占有率低

河池市山葡萄酒開發曆史較久的有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和羅城仫佬族自治縣,這兩個縣的山葡萄產業發展較快,能抓住地方特色,結合民族文化,創建自己的產品,在區內遠近聞名。都安野生山葡萄酒采用古老的瑤族傳統工藝兼容現代釀造技術釀製而成。都安縣野生山葡萄酒廠的“瑤嶺”牌野生山葡萄酒,香醇美味。2003年,都安野生山葡萄酒廠改製重組新建廣西都安密洛陀野生葡萄酒有限公司,以傳說中國瑤族創世之母“密洛陀”之名為注冊商標。目前,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已被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毛葡萄之鄉”,“美人山”和“青明山”牌野生毛葡萄酒原產地標記注冊也成功地通過了國家級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