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城郊農牧業合作組織發展現狀實證分析
地方經濟
作者:丁科成
摘要:近年來納金鄉“崗堆奶牛養殖合作社”、“藏熱村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在自治區的優惠政策和各級部門的財政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較好的發展。但仍然存在合作不夠緊密,組織管理不規範,合作社產權不清晰,缺乏技術人才,銷售成本高等一些問題。在貫徹落實《西藏自治區關於加快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中應規範組織類型繼續加強以鄉政府引導和農牧局為技術支撐的政府支持,明確合作社內部管理職責,提高農牧民合作意識,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麵使納金鄉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組織得以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拉薩市;專業合作組織;農牧業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2近年來,在拉薩市有關部門的正確引導下和城關區黨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拉薩市農牧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在推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轉變農牧民就業渠道、增加“失地”農牧民收入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2014年5月拉薩市已注冊登記的合作組織已達455家,注冊登記數比2013年增加了222個,其中養殖類占118個①。但也出現了“重數量、輕規範”的發展問題。其中城關區納金鄉的奶牛養殖模式,在城鎮化過程中確保農牧民“失地不失業”,搭上城鎮化快車,繼續增收致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麵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目前情況看,引導失地農牧民“搞奶牛養殖”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但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納金鄉就如何以奶牛養殖業為依托,發揮好奶牛養殖業合作組織作用,實現失地農牧民的就業轉移,群眾增收致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我們在這裏做初步探討。
一、近年來納金鄉奶牛養殖合作組織的發展現狀及其意義
城關區納金鄉地處拉薩市東郊,現有6個行政村,農村總戶數2098戶,總人口為5010人,本地養殖戶275戶,外來養殖戶14戶,牲畜8760頭(隻)。全鄉現有“崗堆奶牛養殖示範小區”、“藏熱奶牛養殖小區”,兩個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組織和基地。今年4月,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到崗堆和藏熱奶牛養殖小區調研肯定了“統一管理、分戶飼養、利益到戶”實際、合理的管理模式②。
崗堆奶牛養殖合作社成立於2003奶牛注冊資金為125萬,現有成員30人,年收入45萬元;於2003年拉薩市科技局批準建立,2013年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建有60間養殖棚、草料房,包括改擴建工程。該工程農牧局投資340萬元,強基惠民項目資金40萬元③。小區總占地麵積85畝,現在該小區共有34戶養殖戶,共養殖321頭奶牛,日均產奶量4.5噸。藏熱奶牛養殖小區是2005年經自治區發改委批準建立的,項目總投資35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00萬元,城關區配套投資30萬元,群眾自籌資金20萬元;該養殖小區占地麵積20畝,該養殖小區有養牛戶41戶,420多頭奶牛,日均產奶量近8噸④。在新建成的養殖基地中設施設備較為完善,結構合理,儲料、排水排汙設備齊全,且形成了利用牛糞種植又回購青飼料這種變廢為寶科學的生態的養殖模式。杜絕了環境汙染,降低了飼養成本,形成了種養業良性循環。在運營過程中按照“群眾是經營、收益的主體”原則,通過項目的實施,搭建了為群眾長期增收的平台,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合作社+農戶”的城郊奶牛養殖發展模式,較為有效地提高了農民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與合作化程度。納金鄉作為城郊鄉鎮,交通便利,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牛奶消費需求市場大增,奶牛養殖業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廣大的失地農民在經濟市場的帶動下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奶牛養殖參與積極性很高。同時各級部門一直高度重視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的增收致富再就業問題,在強基惠民工作上給予了大力支持。
二、對納金鄉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思考
通過多次走訪調查、查閱資料和新聞信息發現在奶牛養殖業發展過程中有質量偏低、規模小、帶動少、效果不夠明顯、規範化管理程度低等不足。發展停留在生產環節,缺乏再生產資金和流動資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等、靠、要”的思想較為突出,積極主動性不夠強,首創意識弱。總體上,合作組織的市場占有率不夠高,服務層次較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