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研究
地方經濟
作者:陳露 王文潔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融資困難一直是製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從政策性金融角度來探討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支持,並以江蘇省為例具體闡述。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江蘇省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1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促進國民經濟持久穩定的原動力,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其靈活的運作機製、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為國內生產總值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源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影響持續深久,國際貿易需求減少,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遭受打擊,資金匱乏,反之更加減緩國民經濟,動力後續不足。當然,我國政府也高度關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出台了一係列的財政政策。國內學者也研究了眾多理論成果,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方案。但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仍未解決,成為企業家和政府的一大難題。本文力圖從宏觀角度研究政策性金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問題,以江蘇省為例具體說明政策性金融的實施情況、效果和不足之處,從而優化政策促進體係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定義及存在的問題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符合國家產業、科技政策,擁有一定數量科技人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或專有技術,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1]它涉及電子信息、現代農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食品加工、製造加工等行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提供就業機會,深化改革開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科技型中小企業麵臨生產要素成本提高,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並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程度低,市場份額縮水等情況。究其原因,融資難是製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瓶頸。
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依靠民間融資、商業信貸、政府補助和自有資金來發展企業。但是,商業銀行基於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及審慎經營的考慮,發放貸款意願不強,融資手段也較少。目前,盡管國家出台多種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政策,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相比較而言,政策性金融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政策性金融的定義、作用和存在的問題
政策性金融是國家政府以國家信用為基礎,采取有償的方式並以優惠性存貸利率向特定經營對象進行資金投放,直接或間接地貫徹國家特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政策性金融在市場失靈狀況下是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基本措施。發揮政策性金融的指導作用,聚集更多社會資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政策性目標。雖然政策性金融在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但是研究表明政策性金融在結構和規模上還無法滿足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譬如,政策性金融製度不完善,難以適應全國各地要求;融資方式單一,額度有限;尚未建立長效穩定的資金來源和分險控製機製。為響應十八大三中全會積極“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的要求,政策性金融改革順應時代發展迫在眉睫,特別是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