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思想經營設計之三:新的資源觀
市場資源、消費資源、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是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基礎,但在知識經濟中,智力資源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市場是綜合資源的交彙點,必須根據各種資源的基礎來確立市場計劃。如果諸多資源能量不足,則說明此項市場立項不科學,不合理。比如我們確立一項產品,沒有足夠的市場資源不行,沒有足夠的消費資源也不行;沒有足夠的原材料資源不行,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也不行。我們以往不認為市場是一種資源,就把中國的市場輕鬆地丟給了外國人。錢是一種流通的手段,並不是資源的本身。中國的市場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這是中國的優勢。市場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應該相互依托,當市場資源被外國產品占有時,勞動力資源就會大大貶值。現在中國出現生產過剩、市場飽和,消費資源受到擠壓,進而擠壓了勞動力資源。麵對大量國外商品進入中國的局麵,中國人是否可以考慮對"洋貨"附加一些勞動力配重?中國的小"生物圈"能否和世界的大"生物圈"科學接軌並進入良性狀態?破壞中國市場資源的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大量的國外產品大量傾銷中國,掠奪中國的市場資源;二是中國的不合格產品、假冒產品。為了爭取中國的市場份額,國外許多不合格產品也湧入中國,中國消費者和外商的消費官司時有發生。
保持本土的消費資源和市場資源是關係到民族經濟興衰的大事,振興民族工業就是需要從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價格等各個方麵樹立國貨的精品形象,守住我們的市場,保護我們的有效勞動力,保護我們的市場資源和消費資源。
拿中國的國情來說,中國終究還是一個農業大國,這是放在我們麵前的事實,毫無疑問,中國農村的消費資源也必將引起企業市場設計家的重視。相較於城市,農村發展的速度畢竟慢,相應的,農村消費的品位也就低。在這個意義上,農村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中國的幼稚企業。號稱中國經濟"半壁河山"的鄉鎮企業正在經受嚴峻的考驗,對於大部分鄉鎮企業來說,前景不容樂觀。以前,農村小商品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生物圈",地方保護主義又為鄉鎮企業提供了生存的溫床,使鄉鎮企業"活得挺好"。現在的景況就大不相同了,小水泥、小造紙、小製造受到大氣候的強烈衝擊。過去,浩浩蕩蕩的打工潮湧進城市,不甘於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到城裏和市民分羹。經濟形式的低落,打工仔、打工妹開始回潮,重新回到生養自己的熱土,在自己的家門前盤算自己的生意經。同時,城裏人殺回農村的趨向也稍顯勢頭。這時很多人又說,"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做為的"。在我們分析種種資源的時候,當然也要考慮到,不管農村消費市場如何提高,農村的消費資源和市場資源不可輕視。
知識經濟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知識作為生產資源列入生產要素,我們將其稱作"智力資源"。如果沒有智力資源的支持,所有的資源都將枯竭。
d.思想經營設計之四:新的組合觀
全球化市場、規模化經營將重新組合所有的行業和企業,國際互聯網將重新組合所有的企業。我們所需要做的事情是,在網絡化經濟成熟之前,學會在網上生存。以往我們的企業都是遊兵散勇,大而全、小而全的重複投入,使企業即便擁有一個好的產品,但由於經濟實力的局限,使其失去了開拓大市場的後勁。如果他提高價格,則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如果他壓低價格,則會出現產品附加值低,企業再投入能力差,從而失去了繼續競爭的能力。現在看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固然重要,企業結構的調整更重要。在以後,每個品牌隻允許幾個企業存在,行業的係統組合已成大局。每個行業都會出現龍頭企業,由龍頭企業組織市場、組合市場。小而全、大而全的經營模式不僅是勞而無功,更是勞而有過。
考察中國的一些大型的成功企業之後,你會發現這麼一個問題:他們的產品(比如冰箱、彩電等)裏大部分部件都不是自己生產的,而是外加工的。他們的生產線實際上隻是一套嚴密的檢測流程和產品組裝流水線。同樣,我們現在購買到的許多世界名牌產品,其產地也大不相同。比如,我們可以買到日本生產的JVC電器,也可以買到馬來西亞生產的JVC電器。各種品牌的跨地區生產經營已成規模。由此可見,企業組合的係統已初見端倪。
在新的企業設計和思想管理中,根據市場設計來確立企業結構、嚴密設計和科學定位很重要。中、小型企業接受龍頭企業的序化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是一次深刻的經營革命。中、小型企業在行業類別中結合,在個性和分工中生存。本來,企業的集約化、集團化經營已在走進行業序化,但以往這些集團化組合隻是在企業結構上的結合,並不是在生產結構上全麵組合,還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以點代麵,力量分散。生產和經營的細分尚未完成,企業組合的係統性、完整性尚未實現。這是因為,我們倡導的多角化經營變成了多頭經營,資金分散,管理失控,將整體優勢化解成局部劣勢,最後瓦解。就像一個人,把自己的四肢全部伸直了,因而就缺乏進攻力。在戰爭中,成功軍事家的成功訣竅都在於將整體劣勢化做局部優勢,各個擊破後再逐步擴展整體優勢。商戰何嚐不是如此?
資本運營是一個全新的組合觀,它是通過優化資本結構、產業結構等手段,重新塑造企業。在中國,資本運營已經形成風潮。但是,很多企業還缺乏科學的組合觀,偏重於"大",失之於"強"。如果不按照科學組合觀去序化資本,"大"隻是形式上的疊加,並不能形成"強勢"。我們崇尚的設計,就是按照科學組合觀設計其結構。所以我們有必要研究"市場結構學"、"資本結構學"和"產業結構學"。
產業多元化經營結構必須經過科學的設計,它不應該隻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權宜之計,而應該是"亮了東方再亮西方"的漸進式發展。
放在我們麵前的是,我們如果仍用西方過去的方法去發展的話,我們隻有死路一條,因為我們不再擁有那一段時間了。在設計我們的戰略戰術時,我們必須采用組織優勢,替代生產優勢:以市場優勢,替代產品優勢,化他為我。
e.思想經營設計之五:新的競爭觀
企業的競爭與融合將成為交替存在的方式,而新的競爭格局的特點恰恰是依附性加強,對立性減弱。因為對抗性競爭不會有贏家,都是輸家。我們超脫了"小而全"、"大而全"的生產經營格局之後,企業和企業之間,市場和市場之間的對立性會大大減弱,係統結構會更容易兼容,互補性會更強。在這個狀況下,企業的損耗會大大減少,有效勞動率會大大提高,市場秩序會很好。我們一直在說的"序化"的本意就是說,將來競爭的對抗性會愈來愈小,協調性會愈來愈強,變"戰勢"為"爭勢"。產業結構的合理化,企業分工的細化,會在根本上降低企業的重複性投資和對抗性競爭,企業決策的科學化、精細化最終會顯現出來。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變通是最好的進攻。當國外經濟列強將中國市場視作一盤棋的時候,我們也必須把世界看成一盤棋,要變守勢為攻勢,變操作勢為發展勢,變對立勢為兼容勢。樹立這種大民族、大智慧的大兼容,隻有用老子的思想才能實現。因為在老子看來,"有"與"無"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先進與落後不是對抗的,而是互輔的。企業和企業之間,市場與市場之間是因為具有差異性而互存。資本運營和品牌運營就是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競爭觀,為我注入了大道多容的新思路。
競爭的最高形態是進入無競爭領域,它的表現為壟斷、兼並、兼融和消亡。
f.思想經營設計之六:新的市場觀
市場是一種組織,而組織方法在於實體組織和空間組織的結合。
在今後的市場結構模式中,傳統的產、供、銷模式將被徹底打破,市場成為係統的組織規模。在企業的設計程序中,首先需要設計的是市場的空間組織模式,它是市場空間和消費空間的基本測定;在此基礎上,運作者開始進入實體組織階段。在實體階段,當然還免不了做一定的技巧性修改。市場組織和市場設計者將是一種越來越專業化的角色,他們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和現代交通手段操作著市場。
商業型企業是市場的設計和操作者,生產型企業將和商業型企業嚴格分工。
物極必反,任何事物隻要發展到了極限,都會走向它的反麵。包裝革命之後會出現反包裝革命;市場競爭白熱化和極度市場無序之後會出現大市場的序化;廣告過剩之後會出現廣告的降溫等等,這是規律。市場的極度無序之後,將出現市場的大序化,這正是世界市場發展的軌跡。誰擁有市場已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企業與企業的差異也許隻是分工的不同而己。大市場不僅要造就衝擊和競爭,同時還會創造和諧的交響。於是,我們提出了市場和諧論。
沒有優秀的企業家,就沒有優秀的企業;沒有高明的企業設計家,就沒有結構科學的企業。中國的企業要走向成熟,需要首先產生一大批成熟的企業家。中國企業的改造工程,等待著我們--中國企業設計家來完成。整合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管理模式,探索最高境界的管理科學,重新設計中國企業,是我們探索和追求的目標。我們隻有發揚偉大的科學精神,才能攀登管理科學的高峰,才能造就世界級的中國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