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逐步搞好新要領下的生產經營設計
*知識經濟不可能淘汰生產經營,相反會賦予生產經營全新的概念
對於大多從生產經營時代走來的企業家來說,徹底改變原有的生產經營觀念是當務之急。
企業發展的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產品運營、資本運營和品牌運營。
產品運營隻是一般的生產經營階段,也正是我們大多數企業的現有狀況,但真正具有生產經營能力的企業並不多,數十年來的生產經營經驗並沒有造就成功的生產經營企業。從嚴格意義上講,重工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但是,重工業發展極其不易,進行一次生產改造需要若幹年的時間。生產經營企業需要具有硬功夫和實力,他們在設計企業產業結構時,需要擁有設備優勢、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和勞動力優勢等。
中國企業大多脫胎於過去的生產企業,舊的生產觀念和經營觀念的思維習慣一時很難改變。我們現在倡導的企業經營革命正是從生產企業開始的。我們現在走進一些冰箱企業,會發現這些所謂的冰箱生產企業並不生產冰箱,多數部件是別的生產企業供給的,冰箱廠實際是一個冰箱組裝廠。生產企業的屬性何在?
這種"組裝式"的生產企業結構向我們預示了未來生產企業專業化、細分化的方向。在將來,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擁有所有產品的生產優勢,專業化生產已成定局。在同樣一個電器生產企業的生產線上,可能會同時生產著SONY和JVC的電器部件,而它自己並不一定有自己的品牌。反之,沒有工廠的公司可能會擁有響當當的產品。
專業化生產符合產業優化的原則。英特公司的Pentium芯片就是具有技術優勢,在大多數的電腦上裝上奔騰CPU就是合乎產品優化原則。那麼,英特公司生產機箱則是一種浪費。反之,中國聯想生產CPU則又是一種浪費,因為你生產的產品不如人家好,成本又比人家高,那麼你的生產就變成了犯罪。在將來的經濟社會裏,生產企業生產出的耗能高、質量次的產品將難逃厄運。同樣,生產耗能高、質量次產品的企業將寸步難行,一敗俱敗。不生產產品並不可怕,生產劣質產品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不能實現最優化的任何生產,都是浪費和犯罪,因為你所浪費的資源無法返回,而你生產的產品又不好銷毀。以往,由於商業流通的阻隔,保護了大批的地方經濟和地方市場,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區消費群養一個地方企業。區域市場在一定的行業和一定的時間內還會存在,但不合主流。比如啤酒市場就擁有區域市場的特征。從整體來講,現在國際化的大流通已經打破了這種結構,但我們還存在著這種僥幸心理。對於相當多的企業來說,由於無法把握對生產經營的設計,隻好去玩命地搞市場運轉和促銷。
生產經營最終向產業規模化發展,對於中國大多數小規模的生產企業來說,要經曆一個痛苦的改造,是死是活終見分曉。恐怕以後最艱難的企業就是生產經營企業,生產過剩釀造無窮的危機。特別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將本來就有限的資金和人力分散在研製、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使企業既不能實現生產資源的優化,又不能實現市場資源的優化,既不能降低生產成本,又不能降低市場成本,更不能降低管理成本,因而進入惡性循環狀態。可見,企業根據自身擁有的生產設計能力設計生產已迫在眉睫。
進入知識經濟後,生產經營概念發生了質的變化,生產目標、生產資料和生產手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知識已經被作為生產資料存在於企業的生產要素中,同時知識又成為生產手段和生產目標。人們不僅以知識為生產資料,用知識作為生產手段,還生產知識產品,這是完全不同於傳統方式的生產的。如果我們的生產型企業不能適時地接受這一觀點,那麼,自己的生產空間將越來越窄,最終失去自己的生產權力。
3.重點搞好有備無患的資本經營設計
*不管你是否相信,未來資本市場最活躍的資本將是知識資本
企業在完成了原始的勞動經營之後,開始進入資本經營階段,這也正是當今大多企業的狀況。盡管還沒有搞清楚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是怎麼回事,但已都處於這個環境之中。在這個時候,大多數企業都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原始經營和資本經營是企業經營進程中的必然階段,但是由於大多數企業家對資本的屬性和運作規律不太了解,於是出現了嚴重的偏差。
首先,中國企業在走向資本經營的過程中,缺乏經濟理論的指導,對價值規律缺乏基本的認識和理解。中國在價值規律方麵交的學費太高了:五八年的"大躍進"就是中國經濟交的第一筆學費,大煉鋼鐵,遍地都是煉鋼爐,砸了鐵鍋煉鐵,荒唐而又滑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為我們製造了一場災難;之後,一個又一個的"風",一個又一個的"熱",地產熱,開發區熱,建廠熱,一次又一次地戲弄著價值規律,直至如今。這一切對於中國這個國力本來就不很強的國家來說,實在經不住再做那些違背經濟規律和價值規律的事情了。現在,當我們麵對一個又一個冷清的工廠大門,一個又一個悄然無聲的車間,一片又一片空無一人的開發區時,我們該認真反思一下了。
企業有了原始資本怎麼辦?
企業的資本僵死了怎麼辦?
原始資本的積累是企業的正常經營階段,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原始資本積累的同時,也應該是無形資產積累的同時。我們過去對無形資本缺乏正確的認識,總是認為企業形象就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這是一個偏見。其實企業的無形資產包括企業的管理、人才、科研、文化、製度等各個方麵,好比一台電腦,有形資產是電腦的硬件,無形資產是電腦的軟件,兩者誰也離不開誰。沒有軟件的電腦是毫無用處的,沒有硬件的軟件同樣無法運行。
漫長的原始積累扼殺了許多人的創造天性。我們在分析了中國企業產品的"鏈型結構"之後,又發現了企業家在資本積累方麵的"長鏈"。許多優秀的項目,由於資本的困乏,不得不割愛。優秀的項目和資本往往隔河相望,知識與資本相差十萬八千裏。擁有資本的人並不一定是能夠駕馭資本的人,他們之間不乏官商、幹部子弟、口若懸河的說客或膽大無才的人。資本一直得不到最優化的配置,這是導致中國大多企業資本僵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