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人生之一:享樂人生十觀點7
第七章 在壓力中強壯自己
人生之中能夠遇到一些壓力,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沒有了這些,人生就不成其為人生。雖然壓力有時令人難以接受,但人生的成長卻又不可缺少困難的磨煉。
壓力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應付的難題,一個懂得如何緩解生活壓力的人,不會讓自己被壓力所擊垮,不會讓自己深陷一種痛苦與不幸中,而是將壓力巧妙地轉化、利用,以獲取人生的幸福快樂。
*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生活中充滿大大小小的錯。我們有太多的事要去做,也有太多的錯誤需要要彌補。為了保持平衡,你必須給自己一點空間,接受現實中不完美的一麵。事實上,如果事事皆完美時,生活會變得毫無生動可言。
將焦點集中在自己的過錯上,會使你很容易為了小事發狂。你會覺得自己真是一無是處,世界也毫不可愛,而你也無能生存在這樣的社會中。負麵的思考帶來負麵的影響,進而產生負麵的行為。你停留在問題、憤怒與不安全的狀態中。你會更緊張,也會更吹毛求疵。
想到自己做對的事,能讓你變成一個理解、耐心的人,對你自己或別人都更有耐心。你會看到人生的積極麵,而不會專門挑剔做錯的部分。你會知道自己或別人都在盡力而為。總之,將焦點集中在做對的事情上會使生活充滿樂趣。你不會再那麼緊張,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好像有人一直在你身後計分一樣。我的建議是:你在各方麵都要盡力而為,然後就要放手。因為無論你有多努力,都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一旦你認清這個事實,將眼光集中在自己的優點而非缺點上,你就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比起歡笑,我更喜歡愉快
生活中,有人活得很累,很沉重;有人卻活得很輕鬆,很瀟灑。活得累的人是因為有外物的牽絆,自己為自己設牢籠,向心靈上加壓。活得輕鬆的人,他們能夠擺脫自我的限製,不受外物的牽絆,完全獲得了心靈的自由。心靈自由,自然感覺輕鬆、舒坦。
放鬆是在完成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工作後,把自己的身心放鬆下來暫不工作所體會到的快樂。因為在那一刻,你不僅把工作本身的壓力移開,而且還能從欣賞已完成的工作中獲得喜悅,這種放鬆是完整的放鬆,是最珍貴的快樂。如果你要享受生活的快樂,不可不勤奮工作,瑞士哲學家愛彌爾說:"工作使你的生活更有味。"這並不隻是哲學上的價值觀念,也是心理學上可以證驗的命題。
放鬆是忙碌的社會所必須的一種休閑藝術。放鬆是把工作放鬆下來,讓自己生活的節拍緩慢下來,無論你是散步、旅行、做運動,你一定要放下一切,不要再去工作或惦記俗務,甚至把時間觀念也一起放下,讓自己專心陶醉於那悠遊的情趣之中。這樣才能獲得輕鬆與喜悅,才能使自己充分的從另一種生活中蘇醒過來。這種蘇醒作用,不但使你快樂無窮,同時還能恢複你的活力。
*壓力並無好壞之分
事情總是具有兩麵性,所以壓力當然也有它好的一麵與壞的一麵,例如引起身體的不適與情緒的不安即為壞的一麵。然而人們大都隻會從這一方麵去看壓力,其實我們應該換個角度去了解它所帶來正麵的效果;可能一時之間你想不出來,壓力到底具有什麼正麵價值。不過你試著去想像以下的情形,就不難得到答案。
當你依照上司的指示即將完成報告書時,突然又接到上頭的命令必須修改整個報告書的格式與寫法,然而期限卻已迫在眉梢了,這時候的你一定是滿心的不高興與不願意,不過為了求得表現,讓自己有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隻好硬著頭皮就算熬夜也要把它完成。
在這個例子中,由於上司的突然指示,因而產生了心理壓力,不過這種壓力並未帶給自己任何負麵的影響,反而促使自己勇敢地去麵對並有堅持下去的決心。
這就是壓力正麵效果,它不但會帶來良性的刺激,亦會激發你向前邁進的動力。
事實上,壓力本身是好是壞,有時很難斷定。正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一樣。因此,壓力帶給我們的影響到底是正麵還是負麵的,完全取決於承受壓力的人如何去看待所承受的壓力了。
*悲哉,優柔寡斷
當你麵對挫折,力圖挽回損失的時候,不必強求完璧歸趙。
懼怕風險的人隻能充當鼠輩,終日躲躲閃閃,可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個魂靈對老天爺說:"您派給我一個最好的形象,我將永遠崇拜您。"老天爺仁慈地回答:"好,你準備做人吧,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魂靈問,"做人有風險嗎?""有,勾心鬥角,殘殺,誹謗,夭折,瘟疫......""另換一個吧?""老虎?""老虎!"魂靈樂了。"老虎是獸中王,他一定沒風險。""不,老虎也有風險,有時被人獵殺,有一種小獸是它的克星......""啊......恕我鬥膽,看來隻有您老天爺沒風險了,我留下,在你身邊吧......"老天爺哼了一聲:"我也有風險,人世間難免有冤情,我也難免被人責問,時時不安......"說著,老天爺順手扯過一張鼠皮,包裹了這個魂靈,推下界來:"去吧,你做它正合適。"
風險就是冒險,冒險就是風險。在風險中鍛煉人生,在冒險中探求秘密這都是人生的快樂。當斷則斷,免留後患,還不僅僅是名言,更是真理。
*麵對壓力,化有為無
雖然應付壓力的方法很多,但卻大都隻拘泥於一套所謂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換句話說,每個人隻要一遇到任何壓力時,都隻會使用"屬於自己的壓力消除法"來解決壓力的問題。
然而事實上,根本沒有必要隻拘泥於使用所謂"屬於自己的壓力解決法",反而應依據所承受的壓力種類與程度,來判斷自己該選擇"做再進一步的考慮",或是"找個人商量",還是"去看場電影"......等適合的抗壓方式。
單單隻靠一種"屬於自己的壓力解決法",根本無法完全解決人一生中所遭遇的各種壓力。因為單一的解決方法,並不能充分應付各種情況的產生,也無法滿足臨機應變的要求。
相反,如果能同時具備好幾個解決方案,不論遭受到何種壓力,都可以讓自己處理起來得心應手。具有彈性的處理方法,不但對應付壓力很有幫助,在解決問題上亦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對書籍不感興趣,或是"忙得沒功夫看書"的人,終會被時代的激流所淘汰。也就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汽車大王福特年少時,曾在一家機械商店當店員,周薪隻有*05美元,但他卻每周都要花*03美元來買機械方麵的書。當他結婚時,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誌和書籍,其他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就是這些書籍,使福特向他向往已久的機械世界邁進,開創出一番大事業。功成名就之後,福特曾說道:"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賺錢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事實已經證明,受過最成功教育的人,往往是自學成功者或自我教育的人。讓人有學問見識的,不光是學位,教育包含的也不隻有知識,還有更重要的--運用知識得法和持久的問題。而教育不足,對個人的成長是不利的。發表過《進化論》的達爾文就說過:"我的學問最有價值的全是自己苦讀學來的。"
對我們有價值的,並不是在學校念過書的事實,而是求學的態度。
好學不倦的人,雖死猶生。學,可以立誌;學可以成才。
*對刻板印象說不
有時候我們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受到社會的洗禮。
當我們碰到從一流大學畢業的人時,會很自然地想:"他們好聰明啊!"碰到掛有經理或局長頭銜的人時,會很快地想:"他們好厲害嗅!"
該是對依學曆、收入、地位等來評價別人的觀念說"不"的時候了,因為這是在競爭社會下的一種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既偏激又危險的價值觀。
相信社會上的標準、典型事例、現象,隻會給自己增加無形的壓力。
為了生活輕鬆,應該向這些評價標準說"不"。丟棄它們勢在必行。
*帶著希望行走
經常聽人說到"××很樂觀"、"××最近情緒異常"等,除了隱含著表現一種心理外,還包涵著一種心得所產生的影響。
那麼,樂觀與悲觀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當人的內心產生憤怒與悲哀等不愉快的情緒時,體內會分泌一種具毒性的荷爾蒙,並且減低治療疾病及傷口的自然治愈力。相反,如果產生高興與希望的愉快情緒時,體內也會自動分泌一種可以提高自然治愈效果的荷爾蒙。
因此,屬於樂觀主義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即使生了病也有強烈的意誌力支持著自己趕快痊愈。
根據在美國曾做過的一項癌症患者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於自己能夠存活下來而感到欣慰,並且腦中不斷地浮現樂觀言語的人,其癌症再度複發的機率較小。
或許很多人都認為,一個人的個性是屬於樂觀主義還是悲觀主義,這都是與生俱來的,誰也無法改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樂觀的性格其實是可以靠後天的學習與培養形成的。
就算遇到痛苦、傷心、不可挽救等可能成為壓力的事情時,也應該隨時提醒自己要打起精神來,抱持希望,勇往直前,相信明天會更好,這樣一來任誰都會逐漸變得樂觀進取。不僅如此,樂觀主義還可讓我們塑造出足以與壓力對抗的堅強心理與健康的身體。
*擺脫精疲力竭
人們總為自己的人生設定了許多目標,或是階段性的,或是長期性的。當目標不能實現,或是在過程中有太多挫折,就會產生失落的感覺。
這原本不可避免,但當受挫、煩累的感受久久不去,以致使自尊、自信、自在消耗殆盡,甚至連工作、生活都將喪失時,就不容忽視了。
當感覺到已精疲力竭並失落時,千萬不要驚慌,別再絕望,那隻會耗盡你剩餘的正麵意念及力量。應試著與它和平共處,正視且看清它的真實麵貌,再針對惰況,拯救自己。
當然,最好是在問題產生之前,就設法預防。想預防,就要知道精疲力竭的起因:一是高估了自己。將目標定得過高,害得自己不管怎麼努力,怎麼拚命,也達不到,反而累壞了;二是低估了自己。將目標定得過低,一旦目標達到了,竟毫無喜悅地去接受他人的祝賀,以致生出空虛感,讓空虛感磨損了精力。因此,就應該適當地製定目標,防止精疲力竭的出現,使自己永遠處在充滿信心的奮鬥中。
*壓力是生活的調味料
適當的心理壓力確實可以帶給我們生活一點刺激。身心若能得到適度的刺激,將可常保健康,所以如何巧妙地利川壓力轉化為生活的動力,是獲得健康生活的關鍵。
然而,如果是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即使想要好好地利用心理壓力,亦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就算你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要與壓力一決雌雄、做一番搏鬥。但如果手中沒有精良的武器,空以徒手蠻幹一番的話,是很難戰勝壓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