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選擇人生
在漫漫的生命路程裏,偶爾,我們會遇到一些巨大的、意想之外的波折與境況,造成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與衝擊。在這樣的衝擊、轉折過程中,當事人的所思、所想,刹那間的抉擇,足以左右個人今後的生命走向。
"是我們的決定,而非我們的際遇,決定了我們的一生。"個人的生命地圖,傾向於正,或選擇於負,完全存乎一心、操之在己。
*人要自強
一個人應該做自己應該做的工作。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你就會是那種人。你相信自己能做什麼,你就真的能做到。
你必須明白意誌和力量必須自我發展。我們始終是自己命運之船的舵手。
我們必須學習依靠自己,依靠我們內在的潛力--自力。
一個人能夠自己擺脫一切外在的援助,而自己單獨獨立起來,他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誠然,有些人很喜歡對別人有所要求,這不是聰明的途徑。向別人提出要求之前,必須先向自己要求,自己能夠勝任的就要自己去做。因為,我們也常常會驚奇地發現,我們真的努力麵對現實時,我們的身心所發揮出的潛力如此巨大,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與其求助於人,不如求助於己:這是最穩健的生活態度。
一個人生存的條件,最重要的是自立。不過,在這個互助合作的社會裏,要想事事不求人,實在也並不容易。就像"自己的頭要別人剃"。
歸根結底,隻知依恃自力而否定他力的人,容易流於傲慢、寡情。而隻依靠他力而未盡自力的人,簡真是塊廢料,那真是莫大的悲哀。
*發現自我
"一個人怎樣播種,他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獲。"--他最大的敵人和最好的朋友就是他自己。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成就,不在環境的好壞,而在他自己是否有信心和毅力,去麵對現實。
真正領悟出人生道理的人,大都主張:在我們的精神王國裏,最高的統治者是我們自己。隻有我們才能夠打開自己的精神宮殿之門,任由美好的思想來創造最出色的生活,或讓邪惡的思想來毀滅成功的機會。這是一件"自己親自動手去做"的工作。整個世界全掌握在我們的雙手裏。
人與人之間,最大懸殊之處,不是他們所處的環境,而是他們所采取的生活態度。沒有人心甘情願地要留在惡劣的環境裏。隻要肯去做,就會從最困苦的環境裏解脫出來的。要知道宇宙之大,沒有長久的光明,也沒有長期的黑暗,暗後必光,夜盡必天明,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一個人是否貧窮潦倒一生,抑或富裕舒適一輩子,幸與不幸,完全依靠自己。他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全掌握在他的雙手裏,別人是沒有辦法越俎代庖的。
在"物競天擇"的世界中,在"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之下,人能戰勝環境則存,不戰而為環境所屈則亡。
發現自我是進入潛在力量寶庫的門戶。有許多人居然不在自己的身上去發掘寶藏,反而往身外四處去找尋,真是糊塗之至!*做人必須勤奮
成就不在於事業的大小,而在於盡心盡力地去做。
嚴格說來,天才和愚蠢,畢竟是屬於極少數中的少數。絕大多數的人,在智能上,都是差不了多少的。
誰說挨過耳光時候的愛迪生是天才?莎士比亞在劇場做小工的時候,誰又料到,在若幹世紀後,英國會出現一句"寧可失去印度群島,也不可失去莎士比亞"的讚語?
做任何事情,要出類拔萃,就必須毋怠毋忽地"慘淡經營"。經之營之,耕之耘之,火候夠了,自然就會"爐火純青"--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你說是不?
讓我們來耕耘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吧!
如果我們是智者,要記住一句:"成功是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血汗。"
如果我們是愚者,更要記住:"勤能補拙,更要付出更多的血汗。"
假使你不能成為高山上挺拔的蒼鬆,做山穀中最美好的百合花。成就不在於小,而在於盡心盡力地去做。那麼就事業大小,而在於盡心盡力地去做。
*精力不能渙散
一隻手不能同時捉到兩條魚。凡事無論大小,都該專心致誌。
許多人感覺疲倦,隻是因為他們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的緣故。如果你"無可奈何"地做一件事,把每一件事看成"苦役",或者是你迫於"不得已"而去做某一件事,你將一無所成。不情願地去做不喜歡、不願意、不能勝任的工作,你將無一益處。如果你忽東忽西的,這樣試試那樣試試,亂兜亂轉地做一些不相關連的事,結果是等於什麼事也沒做,卻把精力全都耗光了。這好比水庫泄洪,日夜開閘,試問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水量?同樣的道理,人如放浪不羈,生機活力、精神體魄,恐怕都要被消耗殆盡。
因此,千萬不要同時想做好幾件事!更不要漫無限製地想做每一件事,結果必然一事無成。"三十六行行行通,家裏米桶常空空",是一條值得牢牢記住在心裏的生活教訓。
*生命的活力源於不息勞動
生命中,"老朽和死滯"是最可怕的東西,隻有"活動和運動"才是真正可愛的事物。生命在活動、運動和工作的地方會蓬勃地生長。如今科學上更已證明我們的精神和腦力,需要不斷地加以鍛煉,否則精神就會萎靡不振,腦力也就越發衰退遲鈍。
所以說,我們活在世界上,必須先要使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才行。所謂活生生的生命,就是無時無刻不在求新,無時無刻不在前進。經驗告訴我們:懶惰是破壞者,是疾病的搖籃,德行的墳穴,幸福的蠶食者。人隻要一天懶惰了,那麼他的生命,就再也不會有所前進了。這就是一種死的生命,就是非生命。
聽過這個故事嗎?--
據傳,百丈山的懷海禪師,因為終日辛勤勞作,弟子們擔心他的身體,於是藏起他的農具,禪師因而終日不食。於是,留下一句諺語:"不勞動者不得食。"
總之,一個人懶惰等於將自己活埋。所謂"懶惰就是慢性自殺"這句話,對那些隻想懶懶散散混日子的人來說,真是一點也不錯。因為懶惰中存在著永恒的絕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人,有時也會嚷著"閑得發慌";不但糟蹋了自己有待發掘的天賦的才能,也窒息了他們的進取精神,終至意誌消沉,隻有走向墜落毀滅之途了。想一想:這樣的人活在世上,豈不等於沒有活著一樣。所謂"懶惰即夭亡"就是這個道理。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人的一生中,承受負擔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是生活賦予你的。我們隻要勇敢地去麵對它,就會發現它算不了什麼。若幹年後,當你回首走過的路時,或許你就會有如此的心境,人生的價值原來就在這個過程中,而不是在你要到達的那個終點。
上帝要送給你禮物之前,他會用困難對其進行包裝。通常禮物越大,困難也就越多。同樣,當你邁向更大的成功時,你所麵對的問題也就越大。但是這並不重要,你得繼續做你應該做的事,沒有理由停下來。因為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使你的夢想騰飛。負擔和困難隻是暫時的,它們不會永遠存在。
蘇格蘭自由教會牧師德拉蒙德曾經這樣說過:"人,除非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則就不能做到他可能做到的事。"人生的曆程就像學電腦,一旦我們懂得如何操作它,便能從中獲益。我們必須把人生視為自我磨煉的過程。否則,在曲折的人生旅程中,必定會活得意興闌珊,了無生趣。而既生為人,就必須要有承擔挫折的勇氣,而不要在遺憾和哀愁中度過一生。
成功的人都能在雷雨中看到彩虹。朋友,你還在遺憾和悲歎什麼呢?*藝術化的生命
薩克雷說道;"生活好像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專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像是在從事一門藝術。因而專心一致的人,也是世間最美麗的風景。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會單獨存在。假如你專心體會,就會發現:存在是奇跡,令人驚歎!而自己的存在,則更是世間的神奇。
專心致誌,是你個性中的一個部分。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讓我們不會虛擲光陰。最重要的是,它已經把生命藝術化了。
*讓自己快活一點
想不出什麼賞心樂事來嗎?隻要請教一下朋友或同事,就可以得到不少主意。你一旦克服了不好意思的心理,就能了解其他人有關這方麵的事情,而且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會不時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隻不過有些人比其他人在行罷了!沒關係,實際的次數多了以後,你也會覺得很在行的。
我們也在這裏給你提供一點意見,不過我們並不想讓你覺得太沉溺於享樂!我們提供的主意包括:洗個熱水澡,洗頭發;下午休息一下,寫幾封信,到外麵散散步;周末時到外麵遊玩一下;和好朋友玩遊戲;和子女共處一段時間;給自己買一束花;偶爾吃塊巧克力糖;找隻貓來愛撫一下;呆在洗澡間裏,把門鎖起來,和外界隔絕10分鍾。
就男人來言,學習怎樣照顧自己,怎樣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通常是格外的重要。通常比較能讓自己過得快活一點,而許多男人則受到過時想法的限製,不能讓自己快活一下,沒有解脫,沒有娛樂。這是很遺憾的。記住:如果你能叫自己過得快活一點,也就比較能叫其他人過得快活一點。
*有變才有和諧
人生就是時間,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我們想做許多事,因此將時間做最大限度運用的技術,就變得十分重要。
時間,也可說是物質變化的形式,因此我們要求變。也就是說我們期待明天這一個日子,能與今天有所不同。也隻有當我們期待變化,期待使一些事物改變,才可能期待成長。
由於變化對我們而言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所以我們才會向往具有創意的事,並對有創造性的工作感到激動。而新的、新鮮的、未知的、以後的、嶄新的等這些字眼,也常令我們期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