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決定人生之一:享樂人生十觀點6-1(1 / 3)

心態決定人生之一:享樂人生十觀點6-1

第六章 找尋人生的支撐點

"給我一個杠杆,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為何能有如此氣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有可供支撐的支點。你的生命支點,就在你的手上。

許多人一生都執迷於天堂和地獄之間,甚至最終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結果,到底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事實上,這是一道不算太難的題,天堂和地獄隻在你的一念之間。

*修身養性是前提

性格決定命運,人的修養程度,決定了創業之路的遠近,任何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無不是先經曆了一番立身之路。

李嘉誠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前輩幾代均是讀書人,其父親李雲經也同樣是一位博覽群書的教書匠,由於戰亂而不得不遠離家鄉,儒學家風深深地影響著李嘉誠,也影響著他的立身之路!

深受父親的影響,李嘉誠也一心向學,從小就酷愛讀書,3歲能吟詩誦文,5歲開始上學,像個書蟲,如果不是風雲突變,李嘉誠會沿著求學路一直走下去。雖然李嘉誠的理想是當一個教育家,而不是商人,但由於父親早逝,家境陷入貧困,為了全家的生活,他才不得不去從商。

李嘉誠雖走上了經商之路,深受父親的教誨,他從小就立下大誌: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報民。

80年代,風雲不定。不少人猜測長實公司會遷離香港,李嘉誠卻說:"講得最激烈的時候,我講過一句話:如果要遷,我們問問有沒有辦法遷走李嘉誠主席。如果沒法的話,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遷移之事了。"之後,無人敢再提此事。

直到今日,長實並沒有遷移海外,李嘉誠以實際行動和龐大資金為中國和港人注入了信心。

有時我們深陷貧窮之中,但也應如顏回一樣,"貧而不移其誌",繼續你的立身之路,創業之路。

*找到自己的音符

人生的旅途上,有些人或許已經找到自己所要的那個音符了,這可喜可賀,卻也要繼續努力;而那些仍在尋找的人更不必氣餒,過程也比結果來得重要。

如同偉大的作曲家心無旁騖、孜孜不息地尋找一個最能撼動他的音符,不管是從事何種行業的人,那最令人滿足、安慰的時刻,的確是在自己"千山萬水"、"柳暗花明"終於找到了的一瞬間。登山者攀越高峰,淌著血汗,一步一個腳印地爬上去,麵對挑戰,戰勝挑戰,達到頂峰,那一刻的心靈震撼,絕對是無可比擬的!

人生最大的驕傲,不在外來的掌聲、名利或權勢。掌聲會停,名利、權勢也不過是暫時的錦上添花、過眼雲煙。倒不如試著學習認識自己的潛能,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並在設定方向之後,不畏艱辛,靜心、努力、不懈地追尋,一旦真的找著了最能感動自己靈魂的"那一個音符",必得人生至樂!*有"思"才有"謀"

凡事有思才能至"謀",隻有謀劃正確了,才能成功。

羅特是美國一家製瓶廠的工人。他有一位女友,身材健美且愛好打扮。有一天,女友穿了一套膝蓋上麵部分較窄,腰部顯得很有魅力的裙子。在路上,人們頻頻回頭欣賞著這條裙子。

羅特也注意起這條裙子來了,他越看越覺得線條優美。他馬上聯想到,要是製成這條裙子形狀的瓶子也許銷路不錯。想到這裏,他馬上轉身跑了回去,連聲"再見"也沒說。女友也感到十分奇怪,罵了一聲"神經病"就獨自走了。

羅特回到住處就在圖紙上畫了起來。經過試驗,這種瓶子不僅美觀,而且裏麵的液體看起來比實際分量多。

不久,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看中了這種瓶子,以100萬美元拍,高價收買了這項專利權。

羅特女友的裙子很多人都看到了,然而隻有羅特產生了製造這種形狀瓶子的念頭。許多東西的發明都是得到另一種東西的啟發,因此,人們要培養一種由此及彼的聯想能力。

*人生需要思想

要想成功,必須走出自己的路來,老跟在別人屁股後邊學,充其量會落下"模仿者"之名。

有個故事,總喜歡講給學生聽。

在清代乾隆年間,有兩個書法家,一個極認真地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筆每一劃都要酷似某某,如某一橫要像蘇東坡的,某一捺要像李太白的。自然,一旦練到了這一步,他便頗為得意。另一個則正好相反,不僅苦苦地練,還要求每一筆每一劃都不同於古人,講究自然,直到練到了這一步,才覺得心裏頭踏實。

那麼,究竟誰更高明呢?那個故事沒說,隻是交待了一個情節--有一天,第一個書法家嘲諷第二個書法家,說:"請問仁兄,您的字有哪一筆是古人的?"後一個並不生氣,而是笑眯眯地反問了一句:"也請問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筆是您自己的?"第一個聽了,頓時張口結舌。

從創造學的觀點看,第一個書法家毫無出息,除了沒完沒了地重複別人,實在是一無所有,可憐之極;第二個書法家則孜孜不倦地鑽研,造就自己獨特的個性,做到了"我就是我"!

於是想起了齊白石先生的一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個性是區別大眾的。正因為個性的差異,才構成人生萬象的異彩紛呈,才談得上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吸引。心心相印,才能領悟到幸福的真諦。

*注重分析,積極引導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一滴水珠可以拯救沙漠中的失落者,小事的確不可小視。要從小事讚美別人自己首先得做一個有心之人,善於發掘讚美的材料,看到小事身後的重大意義,這就要留心觀察,細心思考。

小事猶如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璞玉,如果你沒有一雙識別它們的慧眼,細心鑒別,它就永遠埋在山野石林之中,人們很難發現真價值所在。

你了解你周圍每一個人的長處短處嗎?你每天有沒有看到周圍細微的變化?你是否看中別人那怕是一丁點兒的優點?......

無數的小事和有數的大事組成了我們繁雜的生活。如果我們隻是睜大眼睛注視後者的"重大意義"、"曆史性的價值"......那麼你是否發覺生活很大程度上是虛空的,是烏托幫?我們的社會就像艾略特筆下的荒原?*悲從心生,厭由悲起

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要是連續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的話,就會因緊張而失明。

有個年輕人被判終身監禁,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在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回想了活在這世上的20多年,家人、親戚、同學、老師,有誰曾對自己說過一句讚許的、鼓勵的、溫暖的話。

這時他想,隻要能搜索到一句,我就不死,我就要為了這一句話而活下去。最後,他猛地想起了半句,那是中學裏一個美術老師說的。當他將一副惡作劇的烏鴉作品交上去時,老師說:"你畫了些什麼?色彩倒還漂亮些。"

這半句讚美的話成了年輕人搜索過去世界的一個落點,有了這個落點,他活了下來,並成為一名作家。

"給我一個杠杆,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為何能有如此氣魄,道理很簡單,因為他有可供支撐的支點。你的生命支點,就在你的手上。

許多人一生都執迷於天堂和地獄之間,甚至最終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結果,到底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事實上,這是一道不算太難的題,天堂和地獄隻在你的一念之間。

*毀滅理想就是毀滅自己

理想的山峰是人們心靈的聖殿,如果你因為山路崎嶇而毀滅自己的理想的山峰,那就同毀滅自己無異!

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一種信仰向著理想邁進的路途是一種追求!

一個人所受到的壓力和他能力是成正比的,一個人所承受的壓力越大,他所釋放出的能量也就越大。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捉到一隻幼鷹。

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散步、嘻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

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崖頂上,一把把它扔了出去。

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居然飛了起來!這時,它終於認識到生命的力量,成為一隻真正的鷹。

一位心理學家說,"一個人所發揮的能力,隻占他全部能力的4%。"據說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天才,其潛能的發揮也還不到10%。正是因為有了追求,生命才會亮麗起來。

*團結就是力量

要想成功,就必須有一個好的人際圈子,要知道僅憑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完成自己的事業的。隻要有人願意幫你,不斷地給你提供各種資源,你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機會。但是,人際關係的圈子是需要你來培養的,隻有用真誠和愛心才能鞏固起你的人際關係。也隻有團結他人,你手中的力量才會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