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是對一個人能力的最好考驗,安妮·瑪爾卡希采取一係列節約成本、優化管理的舉措,表現出女性應對大變革時驚人的魄力和才智。良好地掌控能力配合雷厲風行的做派,使她贏得團隊的尊敬,獲得客戶的認可,使得瀕臨倒閉的企業迅速起死回生。
安妮·瑪爾卡希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堅強有力的領導和高效的執行力是企業的生命線,而能夠將這生命線延續的正是像她這樣的人。
安妮·瑪爾卡希帶給我們的啟示:
1.在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男人手足無措時,女性的果敢和親和力使得她們比男性更有戰勝困難的優勢。
2.“精兵簡政”不但適合軍隊,同樣適合現代商場上的任何一支團隊。
3.不要懼怕壓力,也不要因為現狀是個爛攤子就覺得沒有前途,實際上越爛的攤子越能顯示你的能力。
安妮·瑪爾卡希個人檔案:
20世紀50年代初生於美國長島。
1974年,從瑪麗蒙德女子大學畢業,獲得新聞學士學位。
1976年加入施樂,從普通的銷售員一步步晉升到部門經理、大業務部門經理,直至升至公司副總裁、總裁。
2001年7月,施樂公司董事會任命她為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灣仔碼頭北京水餃公司董事長
臧建和:從無照小販到水餃皇後
她曾經為了生計奔波街頭,而今她親手締造著跨國品牌;她曾經炒樓炒股結果一無所獲,而今她緊守著自己的餃子生意步步為營。她赤手空拳在陌生的香港擺地攤起家,而後靠著過硬的質量和信譽使自己的“灣仔碼頭北京水餃”成為香港名牌產品,她也一躍成為“世界傑出女企業家”、“香港傑出女企業家”。她就是臧建和,大家都親切地叫她“臧姑娘”。
包餃子也可以成大事
很少有人一開始就成功,臧建和也不例外。她曾經在金融和地產的海洋中慘敗過、掙紮過。她買股票,該拋售的時候她還在觀望,結果賠得很慘。後來嚐試房地產,但她又一次錯過了時機,本該穩賺的買賣又虧了一筆。她發現,她始終還是更適合包餃子。這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幫助她渡過了人生難關,也幫助她贏得了事業的輝煌。
1977年,臧建和帶著一對不足10歲的女兒離開老家青島去找香港丈夫。當時她是一個護士,廣東話裏護士就叫“姑娘”,所以人人都叫她“臧姑娘”。人們熟知的“臧姑娘灣仔碼頭水餃”就是由此得名的。
孰知,這條尋親路卻讓她經曆人生的一大坎坷。臧建和的丈夫是泰國華僑,在山東青島與臧建和結婚,生下兩女。婆婆因為她隻生了兩個女兒,竟然強烈要求給兒子娶一個“二房”(當時的泰國允許一夫多妻製存在)。因此,倔強的臧建和斷然決定離婚,自己帶兩個女兒過日子。
為了保證女兒們的生活,斷了生活來源的她隻得去酒樓做雜工,結果卻被砸傷,引發了與老板的官司糾紛。勝訴後的臧建和沒有要政府救濟,她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負擔,而給女兒們不好的榜樣。於是臧建和用她家傳的手藝,推著小車,走上了灣仔碼頭,賣起了她的“北京水餃”。精湛的手藝終於贏得了顧客的認同,有一段時間,每天會有數十位顧客排隊等在灣仔碼頭臧姑娘的攤檔前吃水餃。灣仔碼頭的藏姑娘漸漸成了一個口口相傳的品牌。
良好口碑的建立與臧建和對餃子的質量重視密不可分。她堅持自己親自調配餡料,為了研製出符合顧客口味的餃子,她總是一遍遍嚐試,有時甚至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直到現在,灣仔碼頭餃子的調製方法也隻有三個人知道。這樣的情形跟可口可樂公司的秘密配方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必須有與眾不同、別人不能超越的地方。
後來,臧建和便憑著她的手藝和能力讓自己的餃子走向了世界。1997年,她與美國品食樂食品公司合資,成為“灣仔碼頭”北京水餃公司的董事及顧問。她的事業開始更加壯大,她的野心就是讓中國水餃像漢堡包一樣在世界各地風靡。
臧建和在給香港大學生演講時這樣說:“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做比較有把握的事情,也要敢擔風險,因為這樣的風險是你能承擔的。”臧建和的經驗是她經曆了金融和地產的失敗得來的,既然做餃子就是她最擅長的事情,為什麼不專一而行呢!餃子一樣能成大事。
懂得拒絕,堅守底線
當北京水餃的名氣越來越大的時候,一家日資百貨公司的老板看中了臧姑娘的水餃,提出與她合作的希望,並承諾給她牌照開工廠,但日本人的條件是要重新包裝臧姑娘的北京水餃,當做日資百貨公司的產品來賣。
這的確是一個極大的誘惑,從一個無牌照的小販變成有工廠、有品牌有銷路的老板,大概沒幾個人能抵禦得了這個糖衣炮彈,但是臧建和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她知道,自己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她的想法很樸實:“我的餃子變成了他的餃子,技術被拿走後,我被踢出來,將來怎麼辦?”就在別人都在嘲笑她隻有“小販命”的時候,日本老板又打電話給她,表示可以讓臧建和保留品牌和包裝,但不能在包裝上打她的電話和地址。臧建和依舊拒絕了這個合資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