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AE的莊淑芬終於知道,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比高薪更重要。成為管理者後,她也用這個標準選才:“選擇人才有兩個標準,一是專業技巧,一是人格特質,我會把人格特質放在專業技巧前麵,它們的比重是不同的。牽扯到個人,我喜歡他用功,喜歡他待人比較熱情,還喜歡他對這個行業尊重。那種先進來看看,不行再換一個地方的人,我都不會要。”

3F法則對年輕人來說有著重要的啟發意義。通過莊淑芬的經曆,我們明白了,找工作需要有目標和方向,結合自己的興趣和長處來考慮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自我國高等院校擴招之後,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一個普遍現象。出於父母的壓力、經濟的緊張等原因,很多大學畢業生隻求找到一份工作就行,而不去考慮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隻想著先幹著再說,騎驢找馬。結果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完全進入不了狀態。這對自己和對用人單位來說都是痛苦的,所以又頻繁地跳槽,可是沒有方向的跳槽是對時間的一種浪費。很多畢業了兩三年的大學生回頭看那些工作經曆時,感覺絲毫沒有經驗上的收獲,沒法讓它們成為以後找工作的砝碼。

所以不要再說自己運氣不好,也不要再埋怨用人單位不是伯樂,認不出千裏馬。我們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用自己的優勢找最合適的工作,沒有單位不喜歡對工作懷著百分百熱情的人,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看到,我們對這份工作充滿了敬意和熱忱。

為自己找到合適的起跳點

還記得阿基米得的名言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問題的關鍵不是能不能撬動地球,而是能不能找到支點。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能不能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麵是有沒有找到合適的起跳點和擴張點。

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起跳點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而找到一個合適的擴張點,則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階梯。莊淑芬用自己一次次的選擇與前進,印證了這個成功的真理。

作為新興行業,廣告業個人才濟濟,個個能文能武。在台廣待了三年的莊淑芬又去了聯廣。對於離開的理由,莊淑芬說“離開台廣純粹為了想要學更多的東西,為了更好地充實自己”,在聯廣她被分在“業務四處”工作,從“沙威隆”、“脫普洗發精”到“黑鬆”,莊淑芬負責了許多國際和本土的知名客戶。

在聯廣工作不久,莊淑芬又進入了一個以外商客戶為主的華商廣告公司。這次跳槽使她從AE直接跳到了管理層。這是一次漂亮的轉型,為莊淑芬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3年,莊淑芬加入了台灣奧美的前身“國泰建業”,這家公司的作業新觀念、自由的工作環境、對創意的追求、禮遇創意人員的文化都和過去業務掛帥的廣告公司不同,這大大顛覆了她的作業理念。剛剛進入國泰建業的她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著所看見的知識與資訊,並及時調整在其他廣告公司養成的固有習慣,從而去迎合新公司的文化精神。

也許是厭倦了漂泊,終於找到了歸宿;也許是不停地蛻變與積澱,恰好展現給奧美的是一個最美麗的麵孔,莊淑芬的職業生涯在台灣奧美紮下了根。莊淑芬在奧美一幹就是二十幾年。她認為,自己這麼多年保持穩定,主要是看重良好的公司夥伴協作關係。在一個有團隊精神的大公司和一群優秀的人在一起,自己會水漲船高,夥伴們齊心協力,會受到更多的正麵影響。漂泊已久的她,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一擴張點,並且也是停駐點。

莊淑芬帶給我們的啟示:

1.大人們常教訓我們的話是“愛好不能當飯吃”。可是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成功了恰恰是因為他們愛自己的事業。

2.要善於動腦子,善於學習,善於聽,善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好機會。不要一味地把工作當做謀生的工具、生活的手段。其實,工作更像是一層層高樓,上麵有無限好風光,而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找尋一條最適合的捷徑。

莊淑芬個人檔案:

1985年正式加入奧美廣告公司。

1990年曾到倫敦奧美廣告公司工作。

1991年3月升任台灣奧美廣告公司總經理。

2000年1月升任台灣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董事長。

2003年3月調任北京奧美集團董事長。

2004年升任奧美大中國區副董事長。

2005年升任奧美大中國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永和集團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李玉麟:

做一個收放自如的超級玩家

李玉麟,出生在中國台灣的一個普通家庭,從“油條西施”到“永和大王”,這位美麗的姑娘在上海開創了自己的輝煌事業。原本是家中的小本買賣,兜轉一圈後竟成了日後飛黃騰達的契機;幾塊錢一杯的普通豆漿,經過她的雙手和大腦,被打磨成身價過億的超級品牌。有時,她,就如那杯中冰冰涼的豆漿,香濃卻不甜膩,清透而又淡定,餘香繚繞。

創業——小買賣中的大商機

“既然生活已經給我準備好了這一切,那麼我就接受它。”李玉麟對自己說。

生活不是一個簡單的遊戲,很多時候它會在你笑的時候把你摔痛讓你哭,在你看見陽光的時候突然刮來烏雲遮住你的視線,甚至在你想有個幸福的童年時讓你有個破碎的家庭……你能做的不是走開不玩,而是更加開心地感謝生活。

李玉麟兒時,爸爸在中國台北開了家小小的豆漿店,同時也賣油條、燒餅和飯團之類的小食品。李玉麟的童年,沒有美麗的芭比娃娃也沒有放肆地玩耍,甚至連讓她一個人待著想想小孩子心事的工夫都很難得。做早點生意是最辛苦的活,必須趕在別人都沒起床之前把一切準備好,才能在天亮後招待如流水般的顧客。體貼父親的小玉麟每天也跟著摸黑起來幫忙做油條、打點店鋪。那時的她,不過是個普通小學生,比起同齡的孩子她深深體悟到生活的艱辛。但是,此時的小本買賣也給了她最真實和堅實的商業經驗。

以至於她長大以後,一個人去韓國經商,到日本念書,在美國開設美甲補習班……這些對她來講都算不上是困難的事情。因為,李玉麟早已經曆了一般女孩子少有的磨煉。

剛開始創業最艱難,勢單力薄,該如何進行下去?麵對這樣的命題,李玉麟給自己定的遊戲規則是:凡事親力親為。在永和大王創業最初的那段日子裏,李玉麟總是在店裏忙得不可開交,從現場管理到收銀,甚至和麵、炸油條樣樣都做,有時一天隻睡四五個小時,曾有半夜去永和大王用餐的朋友看到李玉麟紅著雙眼在廚房裏親手為顧客炸油條。“那時公司剛剛成立,我必須注重每一個細節。有時候,我甚至會在半夜兩三點鍾強忍著困意爬起來,跑到店裏抽查。因為我們是24小時營業,在我看來,無論客人是否有、是否多,夜裏12點和中午12點的豆漿要一樣好喝,員工要一樣認真。”

李玉麟把生活看成遊戲。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她要遊戲人生。她從來都認真地對待生活,“一個人,特別是一個女人獨自出來奮鬥時,更要明白自己是誰,拿捏遊戲的分寸,掌控遊戲的局麵。一旦失手,就不僅僅是game over那麼簡單了。”所以,一個人的時候,她也玩得起來。

當初的小本買賣造就了日後的餐飲帝國——永和大王,李玉麟在小本買賣中發現了大商機,並且以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堅韌抓住了這一商機。我們很多人並不缺乏發現商機的勇氣,缺的隻是一份開始和堅持的勇氣。

“帶著朋友一起玩”

李玉麟非常重視友情。人們讓李玉麟想象一下自己10年以後的生活狀態,本以為她會說希望有一個愛人、幾個孩子之類的話,但是她說:“我希望到那時,我有能力幫助身邊的朋友開創他們自己的事業。永和大王再成功,也不是完全屬於他們的,我希望幫助他們做成老板,為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而滿足。”

初來上海時,她沒有太多朋友,遇到挫折和困難大多都獨自扛著挺過來,那種艱辛讓她現在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沒有朋友的無助。“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身邊沒有太多朋友。如今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有我。”李玉麟說。

朋友們也常讓李玉麟感動。曾經有一個身為總裁的朋友對李玉麟說:“我們可以考慮讓永和上市。”李玉麟傻了,雖然當時永和已有十幾家連鎖店,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朋友願意幫她上市。現在她回想起來,依然心存感激。曾經一個人玩得艱辛、玩得寂寞的李玉麟,現在也懂得整合朋友群體力量的重要性。

記得一位好友問她:“當你感到困惑的時候,閉上眼,第一個看到的人是誰?”李玉麟沒有馬上回答,當她還在思索的時候,這位朋友對她說:“你不用想,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個到的人一定是我。”李玉麟感動了,也知足了。“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芥蒂都是能消除的,就看你想不想了。我也有和朋友吵架的時候,但我也是那個主動說sorry的人。”一個人跌倒,另一個人扶——這是李玉麟的口頭禪。對於她來說,遊戲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個人贏,而是大家都玩得高興。

這就是商業遊戲的基本規則,大家一起玩,否則誰也難以玩得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