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鄭明明經曆了事業上的一次重大挫折。當時,她的“貴夫人”化妝品已經在印尼打開了市場。就在雅加達分支機構即將開張時,一場大火將存放化妝品的倉庫毀於一旦,她因此耗光了老本,還欠了銀行一屁股的債。那時,鄭明明覺得上天太不公平了!她不僅兩手空空,腦海裏也似乎空蕩蕩的了。她在床上躺了兩天,不吃也不喝,隻是抱怨。就在她極度悲觀的時候,她想起了父親的“不倒翁理論”。她思來想去,沒有別的辦法,也沒有別的路可走,隻有依靠自己的雙手重新創造一切,把失去的一切再補回來。

事後整整一年,鄭明明在香港的店裏,帶領大家埋頭苦幹,白天做生意,晚上教學生,謝絕一切應酬,一切從簡,每天隻限一個半小時處理私事,其餘除了吃飯、睡覺全部花在工作上。在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難之後,她理解了苦難的意義。一年以後,她終於還清了銀行貸款,手上逐漸有了積蓄,臉上的陽光驅散了陰影。

挫折似乎是人生必備的大餐,經曆過挫折後人才會成長。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曆很多挫折,而對挫折的認知水平決定了人們未來的發展。我們可以這樣說,“問題不在於發生了什麼,而在於如何對待它”。做某一件事之前,大家應該對自己的行為以及能力進行切合實際的評估,預先設想可能會發生的種種狀況以及應對的方法。這樣的話,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會太慌張。如果所遇到的困難是沒有預想到的,也不要急躁行事或唉聲歎氣、怨天尤人,樂觀地麵對、積極地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隻要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幹一件事,即使最終失敗了也沒有關係。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但是無論如何,絕對不能失去重新開始一切的勇氣。

製訂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

鄭明明這一生中遭受了兩次重大的打擊。第一次就是雅加達的倉庫失火,第二次是在歐洲遺失百萬珠寶。前者告訴她任何時候都不要喪失從頭再來的勇氣,後者告誡她要妥善保管自己的錢財。她的理財意識也是那時才有的。

當時,鄭明明到歐洲考察,路經荷蘭時竟一時疏忽把一包價值在百萬元以上的首飾遺失了。這一遺失,雖不像來了場颶風、海嘯那樣悲慘,但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其中還有一些有紀念意義的飾物,如結婚戒指等,這可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價值的。事後,鄭明明總結經驗道,百萬元買了個深刻教訓:以後出門,再也不帶那麼多貴重首飾了,並且平常也要少買。

有人說,女人是天生的購物狂,有了錢就會給自己添置衣服、首飾等,尤其是現在很多女白領,基本都是月光族。鄭明明以前也和其他女人一樣,喜歡把錢用來打扮自己,對那些昂貴的首飾情有獨鍾,但是後來她發現錢的用途不僅僅是消費,還能升值。於是她開始有意識地去理財,並從理財中發現了快樂。

1993年,敏銳的鄭明明開始將購置房產的目光投向上海。當年,她在衡山路41號買下一套公寓。前幾年,鄭明明又在烏魯木齊路買了一幢別墅。在2003年“非典”期間,滯留在上海6個星期的鄭明明,又以合適的價格買下肇家浜路789號坤陽大廈的2個樓麵,開設她在上海的第一家美容學校。如今,這些物業不僅如鄭明明所說保值了,還升了值。

不過,就個人理財而言,鄭明明並不熱衷於買房。“年輕的時候,我很大膽,我不顧一切地投資創業。後來,我就不那麼大膽了。再到近5年,我變得保守起來,以守業為主。往後5年,我真正地理一下我的財,我準備將30%存進銀行,以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用20%買入風險不大的基金,長線持有5~10年;50%的錢用於炒外彙和藍籌股,在這方麵,我會找一些谘詢公司尋求建議,但也不會完全聽從。”聽起來,鄭明明對理財安排得井井有條。

鄭明明的理財意識對我們一般女性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受傳統觀念影響,大多數女性不喜歡冒險,她們的理財渠道多以銀行儲蓄為主。這種理財方式雖然相對穩妥,但是現在物價上漲的壓力較大,存在銀行裏的錢弄不好就會“貶值”。還有許多女性在理財和消費上喜歡隨大流,常常跟隨親朋好友進行相似的投資理財活動。比如,聽別人說參加某某基金收益高,便不顧自己家庭的風險抵禦能力而盲目參加,結果投資失敗,家庭資產損失慘重。所以在新形勢下,女性應更新觀念,轉變隻求穩定不看收益的傳統理財觀念,積極尋求既相對穩妥、收益又高的多樣化投資渠道,比如開放式基金、炒彙、各種債券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理財收益。

在這個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裏,每月的固定工資生活似乎總顯得不太夠用。女人不僅要會精打細算,還應該學會投資和理財,讓錢生出更多的錢,而不隻會存到銀行裏拿那點微薄的利息收入(當然,如果你能存進去幾千萬倒是個例外)。

鄭明明帶給我們的啟示:

1.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我們在看到鮮花和掌聲的時候,也要想到這些鮮花和掌聲背後的艱辛。

2.我們能白手起家,也要能在遭遇重大挫折時敢於“第二次的白手起家”。

3.賺錢和理財是兩隻手,隻有用雙手才能捧起財富。

鄭明明個人檔案:

20世紀30年代末期,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

1962年,到日本著名的山野愛子學校學習美容美發知識。

1966年,在香港創建蒙妮坦美容美發學校。

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家美容學校——蒙妮坦美容美發職業教育學院。

1992年,在上海投資1000萬美元創立上海鄭明明化妝品有限公司。

1993年,榮獲“國際美容教母”稱號。

1999年,榮獲“世界傑出女企業家”獎及“國際美容教育貢獻大獎”。

2000年,榮獲“國際美容貢獻大獎”,並當選為“20世紀末影響中國美容美發首位人物”。

2002年,榮獲由歐洲東羅馬拜占庭皇室頒發的“康士坦丁聖約翰勳爵”、“最高貴婦統領勳爵”。

歐萊雅總裁莉莉安妮·貝當古:一切和愛有關

莉莉安妮,這是當今世界上化妝品業巨頭歐萊雅集團的第二代掌門人,也是法國政界名流安德烈·貝當古的夫人,還是瑞士雀巢公司的股東……她是集諸多財富和名銜於一身的女性,也是歐洲最富有的女性之一。而這麼多財富和名譽籠罩著她,我們也隻想說,你——莉莉安妮值得擁有它們。

尋找得力的助手,並給予他們信任和友愛

有人說,朋友是抵抗憂愁、不愉快和恐懼的保衛者,是友愛與信賴的罐子。莉莉安妮的成功就在於她知人善用,把助手視為朋友,並且懂得如何信任這些朋友。

莉莉安妮·貝當古夫人總是牢記自己的真正角色是集團的大股東,而不必專注於集團的行政管理事務。一位公司行政管理人員曾經這樣說道:“在主持會議時,她會給專家們一些建議,但決定仍然是由大家做出的。”從1995年起,她不再出席集團的行政委員會和主持管理委員會。莉莉安妮明智地任命弗朗蘇瓦斯·達勒為歐萊雅集團的總裁,後來,她又先後任命夏爾萊斯·茲維阿克和歐文·中為公司總裁。她同這3個人都保持著親密的工作關係與深厚的友誼,在現任總裁歐文·中先生的辦公室裏一個十分顯眼的地方放著一張貝當古夫人的黑白照片,上麵有她的題詞:信任與友愛。

莉莉安妮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有義務去信任一個人,除非你能證實那個人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權接受一個人的信任,除非你已被證實不值得那個人信任。”

可以說,正是基於對朋友這樣的信任和友愛的心,沒有太多專業背景的莉莉安妮才能輕鬆領導一大批優秀人才,將歐萊雅推向了世界企業的頂峰,也讓自己輕鬆地獲得了事業的成功。

信任與友愛有很神奇的力量,莉莉安妮通過它一方麵成就了自己,另一方麵也成就了別人的事業。當然,信任也是有所選擇的。如果你毫無理由地信任所有人那就是愚蠢,匆匆忙忙地去信任一個人就容易被欺騙,出於膚淺的需要而去信任一個人那就隻會帶來猜忌和背叛。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像莉莉安妮一樣做一個智慧女人。

愛情是她最寶貴的財富

財富與愛情的相遇,總叫人感慨萬千,偶爾還夾雜幾分尷尬、沉重和無奈。事業的成功往往意味著愛情的失敗,很多女強人在外麵打拚出事業的時候,回到家裏卻要麵對丈夫的指責和抱怨,愛情方麵遲早亮起紅燈。然而,莉莉安妮很特別,她是五大洲有錢的女人中唯一沒離過婚的。

莉莉安妮在她25歲的花樣年齡裏,遇到了她的丈夫——安德烈·貝當古。他們倆是一見鍾情,甜蜜的愛情還治愈了她病弱的身體。在安德烈近20年的政治生涯中,莉莉安妮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她有一點像傑奎琳·肯尼迪。”歐萊雅總裁歐文·中曾這樣讚許。他還提供了一張貝當古夫人陪同丈夫於1970年訪問中國的照片,照片中有毛澤東和周恩來,還有部長夫婦,莉莉安妮·貝當古夫人站在中間。法國前總統蓬皮杜夫人曾回憶道:“1968年,我們跟隨這對受人尊敬的夫婦,去伊朗和阿富汗進行一次官方訪問。當時法國‘五月’期間,旅行條件非常艱苦,但莉莉安妮始終陪伴在她丈夫的左右。”這對夫妻的恩愛程度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