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歐洲最富有的女人”的莉莉安妮一直是媒體追逐報道的對象,但她將私生活保護得很好,從不讓媒體介入到她的家庭裏麵。他們夫婦兩人始終過著恬淡的生活。對莉莉安妮來說,事業帶來的財富還不算什麼,溫暖相守的愛情才是最美好的財富,是值得人們追求和好好經營的財富。
婚姻是人的第二次生命,甜美的婚姻也是美滿人生的象征。能在事業有成的同時,收獲一份溫暖恬靜的愛情,無疑是讓世人所羨慕的。
得意時也淡然
中國有許多老話都在教人學會內斂和低調,例如,“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或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等等。作為一個人,特別是才華橫溢的人,一定要學會收斂鋒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卷雲舒”,許多人把它當做人生信條,鞭策自己要內斂。
當一個人擁有巨額財產的時候,總難免一臉傲氣。可是80多歲高齡的莉莉安妮·貝當古夫人一直是媒體眼中的神秘人物,與億萬富翁的形象相去甚遠,她謹慎而內斂。她讓媒體為她著迷,卻又讓其難以接近。“在拍照時,她總是擺出很自然的姿態,卻不會在鏡頭前停留很多時間。”一個很有名的攝影師曾這樣描述道。
莉莉安妮身材高挑,氣質優雅。她經常把頭發挽在腦後,露出寬大的前額,向人們報以禮貌而略帶羞澀的微笑。除了耳環,她一般不戴其他首飾。她總是將圍巾甩在肩上,似乎想要隱藏某種脆弱。她是一位天生就能引起人們好感的夫人。一些人描寫她“率直”、“羞澀”、“嚴肅”,另一些人卻說她“熱情”、“熱衷於醫學和心理學”、“好奇”,還“有些浪漫”。而所有的人都特別提到了她的“慷慨”,她於1987年建立了貝當古·舒埃勒基金會,其宗旨是為世界上不幸的人提供幫助。基金會幫助了許多人,但是莉莉安妮總是不願讓別人知道,她既不會讓記者對這方麵的事情做報道,也不願意出席發獎儀式。而她自己也很少提及這方麵的事情。
她的朋友說:“她是一個喜歡實幹的人,而不喜歡張揚。”而莉莉安妮則說:“個人的幸福不算什麼,社會的美好才是大家真正的幸福。”
擁有豐厚家財的她,能平靜說出這樣一番話,並且默默地去做,這樣一份從容淡定確實讓人佩服。難怪無論是媒體還是百姓,在提到她的名字時,話語中總是充滿了敬意。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誌。”淡泊是一種境界,需要時間的磨礪。
莉莉安妮帶給我們的啟示:
1.有美好心靈的人,生活也是美好的。
2.“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又是一句經典老話,放之四海而皆準。
3.不要以為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不能兼得是你沒找到兼得的方法。
莉莉安妮個人檔案:
1922年10月,出生在法國巴黎第7區。
1927年,她的母親因病突然去世,她由父親撫養。
1950年,莉莉安妮嫁給了法國人安德烈·貝當古。
1985年,開始擔任歐萊雅公司總經理。
2004年,莉莉安妮以188億美元的身價在《福布斯》雜誌富豪榜上排名第11位,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女人。
格力電器CEO董明珠:“較真”到底的女人
十年磨一劍,她永不妥協,專注如一,用“中國製造”創造世界紀錄。董明珠,一個美麗的名字,也是個在家電行業擲地有聲的名字。“好空調,格力造”,她讓全球都為東方明珠喝彩。
鐵麵女人,原則至上
1995年,董明珠覺得短短一年時間她仿佛老了10歲。這一年,格力人迎來了他們新的銷售經理,卻發現她是一個從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隻有一個:自己的原則,自己認為對的。
董明珠是一個可以為了原則“六親不認”的人,所以當她強調“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理由破壞以上機製”的時候,了解她的人就應該明白,誰敢破壞這個製度,誰就要倒黴了。
這一年,她上任後麵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在隆冬時分積壓的19000套空調。對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台降價300元賣出了事。董明珠說:“不行,正常產品降價有損形象。”她出人意料地把積壓空調分攤給每個經銷商。她敢這樣做,是因為多年以來她對經銷商真誠相待,使經銷商願意為她這新上任的部長分憂解難。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董明珠就規定辦公室裏“上班時間不許吃東西,一經發現,第一次罰五十,第二次罰一百,第三次走人”。大家都以為僅是說說而已。一天,董明珠走進辦公室,發現8名員工正在吃東西,僅過了10秒鍾,下班鈴就響了。董明珠毫不客氣,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說,隻要違反原則,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不過,堅持原則並不等於不近人情。有一天,一個女員工因違反製度規定被罰了100元。可是,這個女員工的丈夫常年在外地跑售後,她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夫妻倆收入都不高,100元對她來講是個不小的數字。董明珠悄悄找到這位女員工,塞給她100元錢。“這是我私人的錢,給你補上。記住,明天一定要把罰款交上去,以後工作不要再馬馬虎虎了。”董明珠為了堅守原則,寧可自己掏腰包補上他人的罰款!
拖欠貨款是中國零售批發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商家都無奈地認為:拖欠貨款100年都解決不了。董明珠說:“我就不信邪。”結果一年就全部解決問題。董明珠的做法很簡單,也很霸道:凡拖欠貨款的經銷商一律停止發貨,補足款後,先交錢再提貨。這下捅了馬蜂窩——中國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紛紛向格力老總朱江洪告狀,有的甚至宣稱:“有她沒我。”董明珠針鋒相對:“有我沒他。”朱江洪勸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補完款,先發貨再收錢?”董明珠微微一笑說:“好啊。”結果款一到賬,貨卻把住不發。董明珠說:“要貨?先拿錢來。”說來也怪,1997年、1998年格力沒有1分錢應收賬款,也沒有1分錢三角債。
因為董明珠的“難纏”,競爭對手形容她“走過的路難長草”。
在拖欠貨款成風的今天,董明珠創造了一個“奇跡”。其實,當我們明白了個中情形,我們就不難發現,創造這種奇跡,真的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隻要我們能夠堅守原則,決不破例,有什麼奇跡我們不能創造?
看準製勝關鍵點,不打價格戰
有人說,女人的撒手鐧是柔軟,因為比不過男人的剛強,所以聰明的女人大都會以柔克剛。然而董明珠並不軟,她的理念就是“說一不二”,絕對執著。
1994年,中國空調史上第二次降價風暴拉開序幕。在其他空調廠家大打價格戰以分一杯羹的時候,格力堅持以質取勝。董明珠認為,消費者想買的是一個好產品,同時希望有一個好價格,她相信消費者不會因為貴200元就不買格力空調,因為格力的質量支撐了這個價格。當時,朱江洪廠長打電話問過她:“大家都提出降價,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她回答說:“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降價對我有兩大好處:一是大家都要求降,將來錯了也不是我一個人的錯;二是我的營銷壓力減輕了。但這對以後的市場有沒有好處呢?降價後空調是不是一定能賣掉?據我在南京的了解,科龍降價後貨走得並不快。如果科龍降1000元,消費者馬上排長龍購買,那我們格力也該降價。但現在根本就不是降不降價的問題,問題出在天氣上,不是產品價格的問題。”朱總問:“那堆滿的貨物怎麼辦呢?”董明珠說:“通過多年的合作,有些經銷商是可以信賴的,有些經銷商是不可以信賴的,我們把能信賴的經銷商列出來,把我們的貨分流到他們那兒去。”朱總經理認同董明珠的看法,頂住壓力拒絕了所有的降價要求,把貨分散到了全國。
後來,老天爺居然真的幫忙了:6月21日,從一大早開始,天氣突然熱了起來。當熾熱的陽光照到病房時,還在生病的董明珠再也躺不下去了,直接跑去辦了出院手續。她奔回格力南京辦事處,興奮地跟朱總打電話:“南京很熱,相信長江一帶很快就會跟著熱起來。武漢、重慶得加緊發貨。”
董明珠固執得不降價終於有了回報,果然,三四天後,大火爐武漢、重慶也跟著熱了起來。酷暑天氣使經銷空調的廠商均不戰而勝。不到一周,南京95%以上的商店窗機宣告售罄,中低檔壁掛式空調也所剩無幾,一些小店積壓了幾年的存貨也在幾天內被搶購一空。
直到現在,格力空調的理念還是不打價格戰。我們發現,這位固執的女CEO從不隨波逐流,她在堅持走自己的路,不論是遭遇怎樣的風雨,她依然執著於自己的理念。這份執著也來源於她對市場的透徹的認識,她看準了製勝的關鍵點,所以能後發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