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善舉——你的形象就是企業形象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說過:“每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後,都一定有顆熱忱的心。”這句話放在玫琳凱的身上非常恰當。玫琳凱創業的初衷是為廣大的婦女提供無限的個人發展機會,幫助她們實現夢想。她信奉“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要怎樣對待別人”的黃金法則,倡導“信仰第一、家庭第二、事業第三”的生活優先次序。她一直在實踐中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某雜誌評論:玫琳凱所解放的婦女,比美國女權運動領袖格勞瑞婭·史戴能解決的還要多。
正式憑著一腔熱忱,玫琳凱把她的公司從一家小型的直銷公司發展成為全美最大的美容保養品直銷企業,玫琳凱品牌也成為美國麵部保養品以及彩妝銷售得最好的品牌。玫琳凱公司三度被評為“全美100家最值得工作的公司”,同時也被列為最適宜婦女工作的10家企業之一。
企業形象是每一位職業經理人都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很多時候,公司領導者的形象就代表了公司的形象。玫琳凱是一位精力充沛的演講者、活動家和企業家,她對社會公益事業也十分熱衷。1980年,親眼目睹心愛的丈夫因癌症去世的玫琳凱立誌後半生致力於和癌症作鬥爭。在連續資助癌症研究基金會20多年後,玫琳凱於1996年建立了自己的基金會:玫琳凱·艾施慈善基金會。這個非營利的基金會著重從事對威脅女性健康的癌症,如卵巢癌、乳腺癌和子宮癌進行診斷、預防和治療方麵的研究的資助工作。1993年,玫琳凱又在達拉斯的聖保羅醫療中心建立了玫琳凱·艾施癌症研究所。
這些充滿愛意的善舉也使得玫琳凱公司的形象更加豐滿。有一個充滿關愛的女領導,這樣的公司怎會不值得信任?
一流的服務理念帶來一流的效益
愛“你們”就等於愛自己,玫琳凱如是說。
這裏的“你們”指的是她的顧客,玫琳凱是真正對顧客充滿愛的人,她在創業之初就確立了“服務第一”的宗旨。在她的美容課上,她要求美容顧問以“教”為目的,並非隻為“賣”。在麵對顧客的時候,心裏想的應該是“如何使這位顧客更美麗,更有自信心”,而不是“今天我能從她身上賺多少錢”。
這樣超脫的服務理念結果帶來的是超乎想象的巨大效益,因為它讓顧客感受到真誠的愛意,忠誠度也就隨之而來了。有一次,有個高個子的女人來到玫琳凱工作室。這位女士沒有化妝,服裝搭配得也很不協調。美容顧問二話沒說就開始給這位女士化妝打扮。一切完成之後,女士對著鏡子喜極而泣,因為她從來沒像今天這麼漂亮過……可是她沒有錢,玫琳凱告訴她,如果成為玫琳凱的美容顧問,隻要努力,擁有的就不僅僅是夢想。後來,這位女士真的加入了玫琳凱公司,在玫琳凱的幫助下,她果然擁有了一切……
玫琳凱不僅帶給了很多女性美麗,還幫助她們擁有自信。很多女性靠著玫琳凱的事業不僅贏得了經濟上的獨立,也讓自己越來越美麗迷人。這一切都是因為玫琳凱的心裏充滿了愛。她真正替顧客著想,真正希望她們能夠獲得幸福。懂得為顧客著想的除了玫琳凱,還有其他成功的企業:在法國巴黎有一家裏茲大飯店,顧客乘出租車剛到飯店門口停下,就會有服務員及時幫助顧客打開車門,待客人下車後,又馬上會記下出租車的號碼。飯店解釋說:“巴黎共有14500輛出租車,如果客人有物品遺忘在車上,這是幫助客人找回失物最有效、最簡捷的方法。”可見,飯店為顧客服務用心良苦。
不管是玫琳凱也好,還是那家飯店也罷,他們都懂得從顧客的角度考慮問題,真正滿足顧客的需求。而顧客的需求是多變的,必須有目的、有意識地了解顧客的需求,及時施以適當的服務,才能獲得成功。
愛顧客還意味著,在公司和顧客發生衝突的時候,也能夠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特別是當糾紛的責任在顧客時,要能夠“以德報怨”。企業員工必須認識到在工作崗位上,員工代表的是組織,不是個人。所以,員工要時刻把企業的形象放在第一位。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顧客突然專程趕到某公司,聲稱他接到一份通知,催他歸還欠該公司的欠款。這使他特別惱火,因他從不欠這個公司的款項。他生氣地告訴公司經理,以後再也不買這個公司的東西了。公司經理耐心聽他講了個痛快,感謝他專程來提意見,並按慣例請他吃了飯。結果,客戶不僅消了氣,反而又簽了一大筆訂單。回去後他重新檢查了賬目,發現有一張放錯了位置,正是這張欠款單,他馬上給公司寄了張支票,並附上一封道歉信。
為顧客著想,真正去愛他們,企業才能建立長期的客戶資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相互的愛會促使我們的事業蒸蒸日上。
玫琳凱帶給我們的啟示:
1.莎士比亞說:“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對女人的鞭策。女人和弱者之間沒有什麼聯係,女人做出的成績也會讓男人們驚奇。
2.良好的公司形象除了依賴宣傳,領導者的自身形象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玫琳凱個人檔案:
1918年5月,玫琳凱出生於美國得州休斯敦市。
1935年,高中畢業的她和當地人羅傑斯結婚。
1963年9月,成立了玫琳凱化妝品公司,最初的職員隻有她和兒子及9名顧問。
1976年,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的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全美第一家女性擁有的上市公司。
1984年,玫琳凱公司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美10家最值得員工工作的公司”,並於1993年、1995年兩度獲此殊榮。
2001年11月22日,玫琳凱在達拉斯的家中去世,享年83歲。
蒙妮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明明:冒險創業,保守守業
她一直都在追逐美麗,在追逐美的過程裏還收獲了事業的成功。她有美麗的外表、美麗的心靈,還有美麗的事業。她使自己美麗,也把美傳播出去,讓美麗在世界中傳遞。她就是榮膺“世界十大知名美容女士”、“國際美容教母”稱號的香港蒙妮坦集團董事長鄭明明。
興趣是你選擇事業的最佳指導
當我們看到掛在天空的美麗彩虹時,我們能記起是什麼孕育了這麼美好的七色“橋梁”嗎?當我們羨慕別人的輝煌成就時,我們是否看到了他們成功背後的汗水?當我們讚歎鄭明明的美麗時,我們是否留意了她的辛勤付出?
在印尼的華人圈子裏,鄭明明的外交官父親很有名望。鄭明明讀小學時,有一天父親特地將香港作家依達的小說《蒙妮坦日記》推薦給她。這是依達的成名作品,描寫了一個叫蒙妮坦的女孩子經過了愛情、事業的挫折之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的故事。按照父親的設想和願望,女兒以後應該也是個“高等知識分子”。然而,從小就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鄭明明對美的事物更感興趣。當她在街上看到印尼傳統服裝——紗籠布上那精美的手繪圖案時,她被藝術的無窮魔力深深吸引住了,被那些給生活帶來美麗的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感動了,從此她便萌發了從事美麗事業的念頭。
鄭明明堅持要為自己負責,走自己想走的路。於是她瞞著父親到了日本,在日本著名的山野愛子學校開始了美容美發的學習。那所學校裏都是些富家女,大家每天的生活就是相互攀比,比誰衣服好看,誰打扮得漂亮等。但鄭明明不是這樣,因為她留學不是為了和她們攀比鬥豔,況且她也沒有閑錢攀比。由於得不到父親的支持,來到日本的她當時身上隻有300美元,這些錢在交完學費、住宿費後就所剩無幾。冬天的時候,她的同學都穿著各式各樣的皮衣,而她隻有一件破舊的黑大衣禦寒。平時下了課,鄭明明還要到美發廳打工。打工一是為了掙錢,二是為了學習人家的經驗。在打工期間,她仔細觀察每個師傅的技術、顧客的喜好、店裏的管理等以盤算自己未來的事業藍圖。
從日本的學校畢業以後,鄭明明來到了香港,租了間房成立了蒙妮坦美發美容學院。萬事開頭難,創業初期,她一人身兼數職,既是老板,也做工人;既迎賓,也要洗頭。堅信“時間就像海綿,要是擠總會有的”的鄭明明每天早睡晚起,至少工作11個小時。可是忙碌之餘,她還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就是到了晚上把白天顧客留的姓名、特征、發型等資料建成檔案,以後經常翻閱,也便於下次和顧客溝通。
雖然經曆了很多的磨難,但鄭明明終於成功了。她成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分店,並把“戰場”從香港轉向中國內地。從此,人們知道了蒙妮坦,也知道了鄭明明。
如果鄭明明按照父親的意願走上那條中規中矩的道路,憑借她的資質,說不定現在也會很成功,但是絕對不會比現在的她更出色。因為她選擇了自己興趣所在的道路,所以甘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鄭明明的奮鬥道路給還處在事業選擇迷茫期的女性這樣的啟示:興趣就是你最佳的擇業指導。
永不失去重新開始的勇氣
談起自己的成功,鄭明明說就是得益於父親的“不倒翁理論”:“我父親很愛玩不倒翁,他說,奮鬥的過程,會不斷碰到一大堆困難,隻要像不倒翁一樣不斷站起,理想就會實現。”也正是這樣一種信念激勵著她在悲觀失望的時候,能夠勇敢地站起來,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