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的母親看來,兒子的英雄業績,隻不過是走向新勝利的新起點。

1784年,華盛頓終於卸下戎裝,探望偏僻家鄉的母親。他見到了久別的母親,緊緊地、長久地擁抱著母親。母親卻沒有像公眾輿論那樣讚揚兒子,隻是心平氣和地這樣說道:“孩子,我為你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而感到高興!”

為了慶賀華盛頓的榮歸,人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舞會。華盛頓和母親都愉快地應約赴會。

78歲的母親身著舊式服裝,腰板挺直,神色謙和而莊重。

當她在兒子的攙扶下走進會場,所有的人都很激動,用欽佩的目光凝視著他們:這是美國的救星在溫順而恭敬地攙扶著母親啊!是的,正是母親賦予了他生命、美德和榮譽。

舞會開始了,華盛頓的母親說道:“雖然我跳舞的年齡早就過去了,但是我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歡聚。”然後,她就愉快地和人們一道歡歌暢舞起來。

九點的鍾聲響了,母親對兒子說:“走吧,喬治,老年人這時候該回家了。”

她向大家道別,在華盛頓的攙扶下,退出了會場。

在赴任美國總統之前,華盛頓又去探望了母親。她仍居住在一個小莊園中,這是丈夫的遺產,她從來就沒有想到要離開它。

“我來向您告別了,”華盛頓對母親說道,“隻要國家給我空閑,我就會來弗吉尼亞陪伴您。”

母親回答道:“如果你太忙,就別再看我了。去吧,我的好喬治,你要永遠做好事。”

她久久地摟著淚水滿麵的兒子,心中默默地為兒子祝福著。

不久,華盛頓的母親離開了人世。她咽氣前喃喃地祈禱著:“上帝啊,我把與祖國命運相關的兒子托付給您了。”

後來,美國為這位養育了英雄的母親立了一個紀念碑,上麵刻著這樣幾個字:瑪麗,華盛頓之母。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母親,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有一天,艾森豪威爾同家人在一起打牌。當然,那時他距總統的位置還很遙遠。他的手氣特別不好,連連出現敗局。他一再抱怨,一邊摸牌,一邊搖頭歎氣。

這時,他的母親把手中的牌攤在了桌子上,沒有言語,緩慢地站了起來,注視著的兒子。艾森豪威爾莫名其妙地看著母親,這時隻聽母親鄭重地說道:“孩子,你今天的手氣的確不好,但你要記住,支配你一生的不是運氣;不管你將來有什麼牌,你一定要用自己手中所擁有的,爭取最好的結局。”

從此以後,艾森豪威爾牢牢記住了母親的教誨。在他功成名就之後曾這樣說過:母親的這句話,是讓他恪守終生的人生重要信條之一。因為,人隻要活著,就不會一無所有,最起碼擁有生命。如果將擁有的生命發揮到最佳狀態,將可以利用的一切發揮到極致,那麼成功將指日可待。勇敢的人開拓著自己的命運之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命運的開拓者。

其實,幾乎用偉大來形容每一位母親,都是當之無愧和恰如其分的。母親是孩子心中的上帝,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孩子未來命運的創造者。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是關係到孩子命運的大事,而且也是關係到民族、社會、國家和人類命運的大事。母親那推動著搖籃的手,推動著整個世界。

感恩寄語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從他們身上我們學會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對待命運的挑戰、如何將自己的愛播散於他人。父母將我們領向正確的人生方向,並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給予我們指引。為了孩子的前途與發展,他們寧願常年與孤獨相伴,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有所成就,更希望孩子能夠行得正、做的端。

正是因為有了父母的愛,我們才能敞開心靈之窗體味快樂;我們才能打開人生的畫卷享受生活,抒寫美好的人生華章。

母親燈

文/周海亮

第一次進城,母親去送他。通往城裏的過路車每天隻有一班,他和母親在路邊等了很久。母親一直替他扛著那個大大的背包,她把背包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換到左肩,再從左肩換到右肩。他對母親說,把背包放下來歇一歇吧。母親搖搖頭說,我背著就行了。剛下過雨,路還沒有幹透,他知道母親怕弄髒了他的背包。背包雖然廉價,卻是新買來的。母親想讓他幹幹淨淨地進城,母親不想讓她的兒子被城裏人嘲笑。

車很久不來,疲憊的母親將背包抱到胸前。背包敞開一條縫隙,裏麵竟然露出一個小小的紙燈籠。那是家裏唯一的燈籠,是晚上走夜路時用的。他問母親,你把燈籠塞進背包裏幹什麼?母親說萬一你在城裏走夜路,這燈籠就用得上了。他說不是跟你說過嗎?城裏的街道,有路燈。母親說我知道城裏的街道有路燈,可是萬一趕上停電呢?咱們的村子裏也有電燈,還不是一兩天就停一次電?母親用村裏的邏輯來分析城裏的景狀,他知道自己不可能說服母親。他想他隻能帶上這個燈籠,然後在到達城裏以後,把它當成一件裝飾品掛在床頭。車來了,他從母親手裏接過背包,擠上了車。背包裏有一個他注定不會用上的燈籠,那是母親的燈。

他很快在城裏紮下了根,又買了很寬敞的房子。幾年後他走在街上,沒有人能夠看出來他曾經是個鄉下人。他接來了母親,教母親用燃氣灶,教母親開關電視機,教母親去超市買東西,教母親認識馬路上的紅綠燈……母親當然很不習慣。母親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去用燃氣灶,不去動電視機,隻去農貿市場買菜,盡量少出門,盡量少經過紅綠燈……那個燈籠掛在書房的一角,燈籠裏有一根從未點著過的蠟燭。燈籠土氣並且陳舊,與那個書房的整體格調,極不協調。

他常常嘲笑母親的迂。在夜裏,他和母親站在窗前,看城市的夜景。他問母親,你來到城裏這些日子,見過停電嗎?母親笑一笑。他說,城裏根本沒有白天和黑天之分。甚至夜裏因為有燈光,反而比白天還亮,還繁華。再說,即使真碰上停電,這麼平坦的馬路,又能有什麼事呢?母親再笑一笑。他想,母親的微笑等同於默認了自己毫無根據的多慮。

幾天後的晚上,他接到一個電話。是公司突然接到一筆業務,他需要馬上去公司一趟。他匆匆整理一下公文包,又從鞋櫃裏取出自己的鞋子。這時母親從書房裏出來,他看到,母親的手裏,竟然提著那個小小的燈籠!帶上燈籠,母親說,萬一趕上停電好用。

他說怎麼可能停電呢?你去窗口看看,現在外麵不是沒有停電嗎?

可是,萬一你回家的時候停電了呢?

可是我要打出租車回來的。

可是我知道出租車隻能停在小區門口。你仍然要走一小段路的。

可是那段路上有路燈啊。

可是萬一正好趕上停電呢?

可是這麼長時間,你見過停電嗎?

可是萬一今天晚上正好被你趕上了呢?

他愣愣地站了一會兒,終於哽咽。他接過母親手裏的燈,匆匆下樓。他不敢回頭,他怕眼淚被母親看見。

他提著那個燈籠去公司,將燈籠掛在桌邊,然後開始工作。不斷有同事們問他,你買這個工藝品幹什麼?他總是認真地對他們說,這不是工藝品,這是母親的燈。

……燈裏有濃濃的牽掛和愛,以及母親對兒子,看似多餘的永遠的擔憂。

感恩寄語

父母的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他們將所有的愛都融在對我們的關懷與叮嚀之中,那些看似多餘的擔憂其實是他們感情最直接的流露。世上千千萬萬的父母都在為自己的孩子操勞、擔心,為了兒女,他們寧可放棄自己的一切,離開熟悉的家鄉來到陌生的環境,他們可以毫不考慮自己的身體,卻無微不至的把所有的關心全部奉獻給我們。他們把我們的生命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卻常常拿出超過對待自己100倍的熱情,把愛與希望播撒在我們的身上。

媽媽,你為什麼騙我

文/閻岩

範長壽這些天老感到渾身沒勁兒,妻子勸他去醫院看看。恰巧趕上單位搞職稱考試,這是關係到他前途的大事。馬虎不得,所以就耽擱下來。直到考完試後,他才去找妹妹長英看病。

長英是醫生,她給哥哥檢查後笑著說:“沒什麼大毛病,給你開點兒藥,吃了就沒事了。”

長壽和長英同父異母。長壽的親媽死後,他父親娶了現在的母親。一家4口人,日子過得其樂融融。誰知天有不測風雲,父親得了尿毒症,那時醫學技術還沒現在高明,不能換腎,不久便病死了。父親死後,繼母沒有再嫁,帶著8歲的長壽和4歲的長英一起生活。繼母沒有外看他,把他當親兒一樣養著。他和妹妹都為母親爭了光,上了大學有了出息。如今,母親和長英住在一起,長壽一家人星期天過去團聚,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幾天後,長英給長壽打來電話,說母親病了,是腎衰竭,需要換腎,她的腎不匹配,正在想辦法找與母親匹配的腎。長壽撂下電話便趕到醫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親,既焦急又心疼。長壽心想:繼母含辛茹苦養了他這麼多年,如今病了,他應該不顧一切地救她才對。他首先想到的是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的腎是否與母親的匹配.但他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正處於事業上升的階段,如果換腎後身體不好,勢必影響前途。

長壽的心像烙餅一樣翻來覆去的,一會兒是母親疼愛養育他的情景,一會兒又是自己的前途渺茫無望。直到他看到妹妹那期望的眼神,才終於下定了決心。即便是這樣。他私下裏還是存了一份僥幸:他的腎不一定與母親匹配呢!這樣,他順理成章做了孝子,又保住了自己。可是結果一出來,長壽就蒙了,他和母親的腎正好匹配!

長英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把他叫到一旁說:“哥,你可想好了,換不換你自己說了算,沒人強迫你。雖然你也管她叫媽,可她畢竟和你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如果你覺得這麼做不值,不要勉強自己,誰也不會怪你的。其實媽也不想叫你換。隻是我救母心切,你也別怪我這個妹妹自私。”長英的一席話,說得長壽心裏既愧疚,又感動。

手術很成功,母親醒來,麵帶微笑地問他:“兒子,感覺怎麼樣?”看到母親欣慰的樣子,那一瞬間,長壽突然有種感覺,他特別地恨母親。他覺得母親應該為一個和自己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的捐獻而感到難過,可她偏偏是在笑;他想,如果是自己的親媽,打死她也不會這樣的。

換腎後他的身體虛是虛了點兒,但沒出現什麼大毛病;母親一恢複過來。便馬上跑到他家裏來照顧他。

那天晚上,母親在家裏做飯的時候,不小心摔倒在地,昏迷了過去,這一昏迷就再也沒醒過來;妹妹長英哭得昏天黑地,他和妻子也掉了不少眼淚。安葬完母親,妻子埋怨他說,你做事太草率了,不管前不想後的.這腎換得多不值啊,白白犧牲了自己的身體,也沒保住媽的命。妻子的話讓他無言以對。

母親去世一周年的時候,兄妹倆一起給母親做祭日。長英冷不丁說道:“哥.你後悔把腎換給媽吧?”長壽沒想到長英會這麼問他,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才好。要說不後悔那是假的,要說後悔那又不準確,反正對於這件事,他心情十分複雜。長英接著說:“哥,有一件事我一直瞞著你,媽臨死前也不讓我對你說,可是我不能再瞞下去了。我不想你對死去的媽有什麼怨恨和不滿。其實,媽的身體一直好好的,什麼病都沒有,是你有病,需要換腎,媽把她的腎換給了你……”長英說到這已是哽咽難語。

長壽呆住了。長英擦了擦淚接著說:“你那次來檢查身體,結果出來後。我發現你的腎有了大毛病.我不敢對你說,怕影響你考試,回家跟媽商量,媽也不讓我告訴你,她說如果讓單位的領導知道了,會影響你的前途。最後媽想了一個辦法,說她病了需要換腎,然後再順理成章地把腎換給你。開始我不同意媽這麼做,因為她畢竟是我的親媽呀!可媽說,如果我不同意她就去死,她不能看著自己的兒子受苦……”長英說到這裏已經泣不成聲了。

長壽的頭開始發脹,他想起母親躺在病床上露出的欣慰笑容,此時他才醒悟,那曾經讓他一瞬間產生過恨的一笑,卻滿含了隻有親生母親才有的母愛呀。他不由喃喃道:“媽媽,你為什麼要騙我……”

感恩寄語

在母愛的麵前,我們總是顯得很渺小。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別人,也常常用自己的價值標準來衡量別人,也許我們的這些做法在很多地方都很奏效,但是這些一旦遇到了母愛,就會變得不值一提,或者說母愛是無法按照對待一般人的思維去思考的,她是超越一切情感的愛,在這種愛的支配下,母親常常有超乎人的行為。

丹納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有一種超於一切之上的動力,就是愛,因為她能促成另外一個的幸福,把自己的幸福隸屬於另一個人,為了增進他的幸福而竭忠盡智。”這句話就是母親對待子女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