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生命合於自然之道2
第189章 當我不在世的時候
當我不在世的時候,當我所有的一切都化為灰燼的時候——你啊,我唯一的朋友;你啊,我曾那樣深情地和那樣溫存地愛過的人;你啊,想必會比我活的時間更長——可不要到我的墳墓上去……你在那兒是無事可做的。
請不要忘記我……但也不要在日常的操勞、歡樂和困苦之中想起我……我不想打擾你的生活,不想搞亂它的平靜的流水。不過在孤獨的時刻,當善良的心如此熟悉的那種羞怯和無緣無故的悲傷碰著你的時候,你就拿起我們愛讀的書當中的一本,找到裏邊我們過去常常讀的那些頁、那些行、那些話……記得嗎?有時,我們倆一下子湧出甜蜜的、無言的淚水。
你讀完吧,然後閉上眼睛,把手伸給我……把你的手伸給一個已經不在的朋友吧。
我將不能夠用我的手來握它,我的手將一動不動地長眠在地下。然而,我現在快慰地想,你也許會在你的手上感受到輕輕的愛撫。
於是,我的形象將出現在你的眼前,你閉著眼睛的眼瞼下將流著淚水,這淚水啊,就像我和你受美的感動曾經一起灑下的一樣,你啊,我唯一的朋友;你啊,我曾那樣深情地和那樣溫存地愛過的人!
哲語沉思:
在“死”的指引下,我們會清醒地意識到:人生是如此短暫,而且愛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和把握人生。不敢正視死亡的人,就無法獲得人生的真諦,無法理解什麼是愛,什麼是生活。萬物永遠處在變化之中,死亡是一種正常現象,不肯接受這一事實,我們就永遠無法體味生命的宏偉意義。
第190章 現實需要超越
人們尊崇迢遙疏遠的真理,那在製度之外的,那在最遠一顆星後麵的,那在亞當之航的,那在末代以後的。自然,在永恒中是有著真理和崇高的。可是,所有這些時代,這些地方和這些場合,都是此時此地的啊!上帝偉大就在於現在偉大,時光盡管過去,他絕不會更加神聖一點。隻有永遠滲透現實,發掘圍繞我們的現實,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是崇高。宇宙經常順從我們的觀念,不論我們走得快或慢,路軌已為我們鋪好。讓我們窮畢生之精力來意識它們吧。詩人和藝術家從未得到這樣美麗而崇高的設計,然而至少他的一些後代是能完成它的。
讓我們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過一天吧,不要因硬殼果或掉在軌道上的一隻蚊蟲的翅膀而出了軌。讓我們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靜而又無不安之感,任人去人來,讓鍾去敲,孩子去哭,一一下個決心,好好地過一天。為什麼我們要投降,甚至於隨波逐流呢?讓我們不要卷入子午線淺灘上的所謂午宴之類的可怕急流與旋渦,而驚慌失措。熬過了這種危險,你就平安了,以後是下山的路。神經不要鬆弛,利用那黎明似的魄力,向另一個方向航行,像尤利西斯那樣在桅杆上生活。
如果汽笛嘯叫了,讓它叫得沙啞吧。如果鍾響了,為什麼我們要奔跑呢?我還要究它算什麼音樂?讓我們定下心來工作,並讓我們的腳跋涉些汙泥似的意見、偏見、傳統、謬見與表麵中間,這蒙蔽全地球的淤土啊,讓我們越過巴黎、倫敦、紐約、波士頓,教會與國家,詩歌,哲學與宗教,直到我們達到一個堅硬的底層。那裏的岩石被我們稱之為現實,然後說,這就是了,不錯的了,然後你可以在這之上,在洪水、冰霜和火焰下麵,開始在這地方建立一道城牆或開拓一片國土,也許能安全地立起一個燈柱,或一個測量儀器,不是尼羅河水測量器,而是測量現實的儀器。
讓未來的時代能知道,謊騙與虛有其表曾洪水似的積了又積,積得多麼深啊。如果你直立並麵對著事實,你就會看到太陽閃耀在它的兩麵,它好像一柄東方的短彎刀,你能感到它的甘美的鋒鏑正剖開你的心和骨髓,你也歡樂地願意結束你的人間事業了。
生也好,死也好,我們僅僅追求現實。如果我們真要死了,讓我們聽到我們喉嚨中的咯咯聲,感到四肢上的寒冷好了;如果我們活著,讓我們做我們的事情。
哲語沉思:
生活是一種品味。金錢、名聲、地位如我們身上的衣服,可以弄來穿穿。可是,對人對己千萬不要以衣帽取人。衣服換來換去,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脫盡衣裳,男人和女人更見本色。
第191章 以追求舒適為目的
法國的旅店老板們把它叫做“現代化的享受”,他們說得很好。講舒服這件事確是近代才有的,比發現蒸汽要晚,發明電報時它剛剛開始,而比發現無線電也不過早個一二十年。使自己舒服,把追求舒適作為目的這一人類能夠自己提出的最有吸引力的事是現代的新鮮事物,曆史上自羅馬帝國以來還從未有過。我們對於非常熟悉的事物總是認為當然,不假思索的,她像魚兒對待生活在裏麵的水一樣,既不覺奇特也不覺新鮮,更不會去想一想有什麼重大意義。軟椅子、彈簧床、沙發、暖氣,經常能洗熱水澡,這些和其他使人舒服的東西已經深入不算太富裕的英國資產階級家庭日常生活裏,而在三百年前就連最偉大的帝王可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因傳統的人生哲學發生變化而成為可能的什麼這件事,現在已經自行發展了。因為追求舒適已成為一種生理習慣,一種風氣,一種本身就值得追求的理想。世界上使人舒服的事越多,人們也就越覺得它的可貴。嚐過什麼叫舒服的滋味的,不舒服對他就成為一種真正的折磨。崇拜舒適的風氣是任何其他風氣同樣厲害的。
此外,和提供使人舒服的條件緊密結合的有巨大的物質利益。好舒服的習慣一減退,製造家具的、暖氣的設備和管道設備的商家都吃不消。利用了現代廣告術,他們有法子迫使它不但存在而且發展。
在簡短地追溯了現代享受精神上的來源之後,我還得就它的影響說兩句話。我們要得到什麼總不免要付出些代價。因之要舒服就要以失去別的同樣有價值甚至是更為有價值的東西來作為代價。當前一位有錢的人蓋房子般總是首先考慮他未來的住所是否舒服。他要花一大筆錢,因為舒適的代價是很高的。在美國,人們常說水暖俱全,房子出讓。在洗澡間,暖氣設備和帶軟墊的家具等方麵,花了這筆錢,他就覺得他的房子是十全十美的。若在以前的時代,像他這樣的人卻首先會考慮他的房子是否華麗,是否給人以深刻印象——換句話說,就是先考慮美觀再考慮舒服。我們同代人花在浴室和暖氣上的錢在過去就會花在大理石樓梯,宏偉的外表,壁畫,一套套金碧輝煌的房間和繪畫雕像上。
十六世紀的教皇們的居住條件之不舒服在一位現代銀行家看來會是不能容忍的,但是他們有拉斐爾的壁畫,他們擁有西斯汀教堂,還有鑲有古代雕塑的長廊。難道因為梵蒂崗沒有浴室、暖氣和軟椅子,我們就應當覺得教皇們很可憐了嗎?我有點覺得我們當前要求舒服的熱情是有點過分了。雖然我個人也好舒服,但我曾住過差不多不具有英國人認為不可缺少的任何現代設備的房子而感到很快樂。
東方人,甚至於南歐人是不大知道什麼叫舒服的,他們的生活和我們祖先在幾世紀前的生活差不多,可是雖然缺少我們那一套複雜而價值高昂的軟綿綿的奢侈品,他們似乎生活得也很好。
我是個守舊派,仍然相信有高雅的也有低俗的東西,我看不出不能提高人們思想境界的物質進步有什麼道理。我喜歡能節省勞力的裝置,因為它們可以使人們省下時間去從事腦力活動,但是這是因為喜歡腦力活動。有許多人可不喜歡這樣,他們喜愛節省腦力的裝置就和喜歡自動洗碟機和縫紉機一樣。我喜歡迅速而方便的交通。因為擴大人們可以活動的世界的範圍就會擴大他們的心胸。同樣我也覺得尋求舒適是正當的,因為那樣就可以提高精神生活。不舒適會阻撓思想的活動,身上又冷又酸痛要用腦子也是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