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選擇是一種藝術2

第63章 不著眼於好看

性愛最初並不隻是著眼於好看,更多的是要享受其對象,自古以來,有多少笑話花費在用來揭開某些事情的薄薄的麵紗上!這些事雖然受人喜歡,但卻讓人看到自己與動物間有如此之近的親緣關係,因而促進了人的羞恥心。而且這些表示即使足以導致會意微笑,也是不可以在上流社會裏不加掩飾地明說出來的。(使想象力甘願在模糊之中遊蕩,模糊觀念的領域是人心中最大的領域,我們經常用模糊觀念做遊戲,並且有興趣用想象力將喜愛或不喜愛的對象掩蓋起來。)

許多人的不幸在於他們不能進行抽象,一個求婚者隻有當他能夠對情人臉上的贅疣或齒豁視而不見時,才能締結一樁美滿婚姻。但我們的注意力恰好有一個特別壞的習慣,甚至於不由自主地全神貫注於別人的一切缺點。他的眼光集中於正對著他臉的掉落了一顆上衣紐扣的扣眼,一個齒豁或是一個習慣性的語言毛病,這樣使別人不知所措,甚至也使自己在交往中把事情弄糟。如果大體上是好的,那麼對別人的缺陷乃至對自己的幸運都不加注意,是一種不僅合理而且聰明的態度。

一個以公開的方式和一個未婚男子接近的少女,或者一個對合乎禮節的舉止一無所知的鄉下人,他們的天真和簡單(顯得不懂這種藝術)在那些已純熟和機智地掌握了這種藝術的人之中引起快活的笑聲。那不是帶鄙視的嘲笑,因為這時人們還是從心裏尊重純潔和正直的,他們流露出善意而親切的微笑,笑人們不熟悉這種盡管是基於我們腐化的人類本性之上的惡劣藝術,當人們將這種藝術與某種還未腐化的人性理念相比較時,就更應當對之歎息而不是微笑了。這是一種暫時的高興,就像一片布滿陰雲的天空一下子裂開了一處地方,從那裏陽光透了進來,但馬上又重新合攏了,以便保護討厭的鼴鼠的自私自利的眼睛。

愛情的動力和內在本質是男子和女子的性欲,是延續種族的本能。好感產生自然的眷戀之情,產生交往的願望。這是人們情緒的相互作用,人們的心理“親和”的一種特殊表現。好感是愛的要素,它使一個人承認另一個人的價值。好感可以衝破個人的內心世界單獨的日常存在的樊籬。如果對另一個人沒有好感,沒有同情他的願望,進入他的個人精神世界的願望,就不會愛他,在愛的情感光譜上,讚賞的作用(興奮作用)顯得很突出。讚賞是不斷重複的驚奇,這種驚奇不隨著新鮮感的喪失而消失。這是愛的不斷升華。

哲語沉思:

蘇格拉底曾說:“毒蜘蛛隻有在接觸到人的時候才把毒素注射到人體裏,但是‘青春美貌’比毒蜘蛛還可怕。不需要接觸,隻要看一眼,就會讓人如癡如狂,所以,我勸你,當你看到一個美人的時候,就拚命跑開。”

在選擇愛人時,不能隻著眼於她的美麗。世界上不乏外表光鮮豔麗而內心醜陋肮髒的人。培養愛情時,你就應該接受對方的缺點,包容對方的不足,而不是拿著雕刻刀去雕塑對方。

第64章 愛情是選擇

愛情是選擇。或許是對我們命運的自由選擇,驟然發現我們本性中最隱秘和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我們的社會裏,愛情的選擇是不可能的。勃勒東在他最出色的作品之一《狂愛》中說過,從他出生時起,就有兩種禁忌阻礙著愛情的選擇:社會的禁忌和基督教的罪孽觀念。愛情若要實現,就需要打破這個世界的常規。在我們的時代,愛情是醜聞,是放蕩,是大逆不道。兩顆星辰的結合,它們衝破命中注定的軌道,在太空中相遇了。愛情的浪漫概念意味著決裂和悲劇結局,這是我們所了解的對愛情的唯一概念,因為社會的一切方麵都阻止愛情成為一種自由選擇。

女人被囚禁在男性社會強加給她的形象裏,因此,她隻能選擇同自我決裂。“愛情改變了她,把她變成了另一個人”,人們常常這樣談論戀愛中的女人。的確如此,愛情把女人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所以,如果她敢愛,敢選擇,如果她敢成為她自己,她就應該衝破這個世界用來關閉她心靈的那種形象。

男人同樣無法進行選擇,他的可能性範圍非常小。孩提時代,他在母親或者姐妹身上發現女人的本質。從那時起,愛情就意味著被禁止的東西,我們的性欲受到恐懼和亂倫誘惑力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麵,現代生活不必要地鼓勵我們的性感,與此同時又用各種各樣的戒律——階級的、道德的甚至衛生的——來禁止它。罪孽感對於欲望是一種刺激和抑製。

一切都在限製我們的選擇。我們隻能使自己內心深處的愛好服從於我們的社會生活環境強加給我們的女性形象。愛另一個種族的、講另一種語言的或屬於另一個階層的人困難重重,盡管白人男人喜歡黑人女人以及黑人女人喜歡中國男人都不是不可能的事,盡管男主人愛上女仆或女仆愛上男主人也並非不可能的事。類似的可能性卻使我們臉紅。既然無資格挑選,我們就在“適合”於我們的女人中選擇自己的妻子。我們絕不會承認自己同一個自己並不愛慕的女人結合了——有時是一輩子的結合——同時也會承認女人沒有能力走出自我並表現出本來麵目,即使她愛我們。斯旺有一句話:“想想吧,我同一個並非我理想中的女人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當代男人中的大部分在彌留之際,都可能說出這樣的話。而女人也是一樣。

哲語沉思:

薩特說:“你是自由的,所以你自由選擇吧。”自由,為人類所渴望,但人類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為自由所奴役。於是,我們這個時代淪為一個悖謬的時代。一個自詡自由的時代,卻造成了最大的專製主義奴役。

在自由選擇之後,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因為選擇是自由的,沒有人逼迫你。這樣一來,無論一個人的人生出現什麼情況,都不能抱怨。企圖抱怨是荒謬的,因為沒有任何陌生的東西決定過我們感覺到的和體驗到的東西,這種絕對的責任也不是從別處接受的,它僅僅是我們選擇自由的結果的邏輯要求。

第65章 難得一遇

有一種人過獨身生活是為了保持自由,以避免受約束於對家庭的義務和責任。但這種人可能會認為腰帶和鞋帶也難免是一種束縛!

實際上,獨身者也許可以成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人,但很難成為最好的公民。因為他們隨時可以逃走,所以差不多一切流竄犯都是沒有家的人。

作為獻身宗教的僧侶,是有理由保持獨身的,否則他們的慈悲就將先布施於家人而不是供奉於上帝了;作為法官與律師,是否獨身關係並不大,因為隻要他們身邊有一個壞的幕僚,他進讒言的能力就足以抵上五個妻子;作為軍人,有家室是好事,家庭的榮譽可以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勇氣。這一點可以從土耳其的事例中得到反證——那裏的風俗不重視婚姻和家庭,結果他們士兵的鬥誌很差。

對家庭的責任心不僅是對人類的約束,也是一種訓練。那些獨身的人,雖然用起錢來很揮霍,但實際上往往是心腸很硬的,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愛別人。

好的風俗能教化出情感堅貞嚴肅的男子漢,例如像尤裏西斯那樣,他曾抵製美麗女神的誘惑,而保持了對妻子的忠貞。

獨身的女人常常是驕橫的,因為她需要顯示,她的貞節似乎是自願保持的。

如果一個女人為丈夫的聰明優秀而自豪,那麼這是使她忠貞不渝的最好保證。但如果一個女人發現她的丈夫是妒忌多疑的,那麼她絕不會認為他很聰明。

在人生中,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所以在男人的一生中,隻要有合適的對象,任何時候結婚都是有道理的。

但也有一位古代哲人,對於人應當在何時結婚這個問題是這樣說的:“年紀小時還不應當,年紀大時已不必要。”

美滿的婚姻是難得一遇的。常常見到許多不出色的丈夫擁有一位美麗的妻子。這莫非是因為這種丈夫由於具有不多的優點,反而更值得被珍視嗎?也許因為伴隨這種丈夫,更可以考驗一個婦人的忍耐精神吧?如果這種婚姻是出自一個女人的自願選擇,甚至是不顧親友的勸告而選擇的,那麼就讓她自己去品嚐這枚果實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