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語沉思:

《聖經》中神對男人和女人說:“你們要共進早餐,但不要在同一碗中分享;你們要共享歡樂,但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飲。像一把琴上的兩根弦,你們是分開的也是分不開的;像一座神殿的兩根柱子,你們是獨立的也是不能獨立的。”

婚姻關係中的兩個人的韌性關係,拉得開,但又扯不斷。誰也不能過度地束縛對方,也不能彼此互不關心。有愛,但都在適度的範圍內,這才是和諧的婚姻。

第66章 激情燃燒的代價

在激情很多的場合,情欲通常是很少的,如法國人由於其性格活潑而情緒多變。與此對照的是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他們心懷怨毒策劃著複仇,或是在愛情上堅定不移直到癲狂的程度。激情是開誠布公的,反之,情欲是陰毒而隱秘的。

激情猶如酒醉酣然,情欲則可看做是一種癲狂,它執著於一個觀念,使之越來越深地盤踞在人的心頭。愛一個人也許還能夠同時保持正常的視覺,但迷戀一個人將不可避免地對所愛對象的缺點視若無睹,盡管通常在婚後過了一個星期,這個對象就使迷戀者重新恢複了視覺。經常被一陣譫妄症一樣的激情侵襲的人,哪怕這激情是良性的,他也恰似於一個精神失常的人。不過,由於這很快又使他感到懊悔,所以這隻是一種被稱為不審慎的突然發作。

有些人甚至希望自己能夠發怒,蘇格拉底就曾懷疑過,發怒是否有時也有好處。但在這樣的控製中懷有激情,以至於可以冷靜地考慮是應當發怒還是不應當發怒,這看來總是有某種自相矛盾之處。反之,沒有人希望有情欲。因為,如果人是自由的話,誰願意將自己束縛於鎖鏈之中呢?

不動心的原則,即哲人必須永遠也不激動,甚至對他最好的朋友的不幸也無動於衷,這是斯多葛派的一個極其正確崇高的道德原則。因為激情(或多或少)使人盲目。大自然仍然將這種素質植入我們心中,這是大自然的智慧,要在理性還沒有達到足夠堅強之前,暫時地施以約束,即在內心向善的道德衝動之上,再加上活生生的生理(感情)刺激的衝動,作為理性的臨時代用品。因為除此而外,激情就其本身而言任何時候都是不聰明的,它使人沒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目的。

因而故意讓激情從心中產生出來是不明智的。但理性卻仍然可以從道德——善的觀念中,通過將理性的理念與隸屬於其下的真理(例證)聯結起來,而產生出意誌的某種活躍,這樣,理性就可以不是作為激情的結果,而是作為激情的原因而向善的行為中灌注生氣,同時,理性還在一直施行著約束,而產生出一種向善的熱忱,隻不過這種熱情終歸還是隻能屬於欲望能力,而不能算作一種更強烈的感性的感情,即激情。

哲語沉思: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很快我們就將化為灰塵,或者一個名稱,甚至連名稱也沒有。既然生命如此短暫,那在生活中被我們高度重視的東西也就是空洞的、易朽的和瑣屑的。至於那在可憐的肉體和呼吸之外的一切事物,它們既不是屬於你的也不是你力所能及的。

保持自己的理性,放下世間的一切假象,不為虛妄所動,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一個人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來的自己。否則,我們隻能使自己的心靈處在一種煩惱不安的狀態之中。

第67章 笑容的背後

不久前,本地報紙的體育版刊載了一段評論,由正在加州大學任職籃球教練的歐文所寫,內容敘述他所帶領的球隊和內華達大學隊比賽時所經曆的一次慘敗經驗,他回憶說:“球賽一開始我們就輸得很慘。”接下來,他細致地敘述了那次失敗的經過,的確,他的球隊一敗塗地。你曾有過很慘的一天、或一個星期、或一年嗎?如果有,你應該會產生心有戚戚焉的共鳴。其實,危機、失敗正是每個人生命曆程必經的一部分,遲早總要麵對,正如聖經作者在約伯記中所記載的一樣,“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

遭遇到危機和失敗時,我們到底能從中體會多少,從而成就全人類的幸福呢?在英文“Grisis”這個字的中文意思中蘊藏著精義,這兩個中文字一個是“危”,意思是危險,另一個是“機”,意思是機會,這兩個字的精義正是本文所要闡述的主題。在危機和失敗中,大部分人都消極地隻看到危險,經常因而錯失良機!其實越是遭遇危機、失敗,我們越是應該轉移痛苦的情緒,利用機會,創造幸福,雖然不易做到,但是為了追求幸福,我們還是必須努力學習這種態度。

唯有學習坦然麵對失敗和痛苦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讓生命中無可避免的困境、失敗、障礙、疾病與痛苦都轉變成創造成功、奇跡與完美的力量。

小時候一位牧師的至理名言,讓我至今難忘,他說:“仔細觀察周圍,你會發現你身邊的每個人都背負著十字架,備嚐痛苦。”我們經常會忽略這個事實,隻看到別人臉上的笑容,羨慕別人的幸福,殊不知笑容和幸福的背後是要付出代價的。

童年的每個夏天,我幾乎都會住在南伊利諾伊州祖父的農莊裏。記憶中,每到春天,他們就會用馬車在大草原上來回犁出一道道深深的犁溝,春天清新的泥土味陣陣撲鼻,播種之後,收成的日子也指日可待了。

其實人生中的危機和痛苦不正是這種景象嗎?痛苦在我們靈魂上深深地劃下傷痕,逆境更不斷動搖我們的信心。但是,新生命的種子卻也受到滋養而日益茁壯,痛苦的犁痕越深,生命的曆練也就越豐富。幸運的是,經過痛苦,流過淚之後,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愛更是我們新生的力量。

哲語沉思: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背負著各種各樣的十字架,在艱難前行。它也許是我們的學習,也許是我們的工作,也許是我們的情感,也許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有壓力,也很累,可是,我們並不是被問題本身所困擾,而是被我們對問題的看法所困擾。

外部的環境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但是如何對外部環境做出回應,卻是可以選擇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包含有益的一麵,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設想,這件事情到了我這裏就會對我產生哪些有用的地方,那麼你將會是那個幸運的人。

第68章 迷戀不等於愛

透過一扇窗子,人們可以看到很多東西。我就曾在自家的窗前,一麵繡著花邊,一麵目睹了鄰居的羅曼史。

我的鄰居是一個織花邊的女工,長得漂亮,但家境貧寒。她有兩個追求者和一株鬱金香。

我鄰居和我住的那條街很安靜,既無車輛也少有行人,過往人都是當地住戶。像巴黎所有街巷一樣,那條街很窄,幾乎每家的陽台上都掛有色彩鮮豔寬紅邊遮陽布簾。

前麵已說過,我的鄰居很窮,所以她的陽台上沒有掛簾子。不過,太陽並不能阻止姑娘時常去陽台照顧她的鬱金香。

那株沒有幾片葉子的柔弱小花,是我鄰居時刻掛在心上的事。每天晚上她都把它搬進臥室,怕它受到北風的摧殘;清晨再重新搬出來;中午陽光炙熱的時候,她就用一小塊麻布給罩起來。她不時地跑進跑出,不是撣去沾染塵土的枝葉,摘掉偶然發現的枯葉,就是澆水、捉蟲。

在當地的條件下,鬱金香是很難長好的,隻有在炎熱的地方,它才能長得枝繁葉茂。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的鄰居才對她的花那麼精心地加以照料。早在好幾個月前,她就把種子埋進了土裏,直到現在它初具模樣,開始抽枝發芽,盡管還很柔弱單薄,但畢竟還是要開花了。

從姑娘挨近花盆時臉上流露出來的欣喜神態,我猜想這株花的枝頭一定長出了第一個花骨朵兒了。

後來,我從這位漂亮女工跟她樓上的鄰居——追求者之一的談話中得了證實。

“您一定非常高興吧!幾個月的苦心終於有了結果。很快您就能摘下一朵美麗的鬱金香了,您打算把它和您的心一起送給誰呢?”

姑娘非常羞怯地說:“可能什麼人也不給,我絕不把這朵朝思暮想的鮮花摘下來。它就該在它的枝上凋謝,我還沒有蠢到那種地步,讓自己花費的如此巨大的心血毀於一個短暫的瞬間。再說,我還沒有想過把我的心和這朵鬱金香一起送給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