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選擇是一種藝術1

第56章 我為何而生

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但我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美國】羅伯特?弗羅斯特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製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單純而強烈的三種感情。這些感情猶如一陣風,吹蕩在我飄浮不定的生涯中,有時甚至吹過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絕望的邊緣。

我之所以追求愛情有三方麵的原因。首先,愛情有時給我帶來狂喜,這種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我常常會為了體驗幾小時愛的喜悅,而寧願犧牲生命中的一切。

其次,愛情可以擺脫孤寂——身曆那種可怕孤寂的人有時會從世界的邊緣觀察到冷酷無情的無底深淵。

最後,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這正是我所追尋的人生境界。雖然它對一般的人類生活也許太美好了,但這正是我透過愛情所得到的最終發現。

我曾以同樣的感情去追求知識,我渴望了解人類的心靈,也渴望知道星星為什麼會發光,同時我還想理解畢達哥拉斯的力量。愛情與知識的可能領域,總是引領我到達天堂的境界,可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卻經常把我帶回現實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喚經常在我內心深處引起回響。

饑餓中的孩子,被壓迫欺淩的不幸者,給子女造成重擔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獨、貧窮和痛苦的存在,是對人類生活理想的無視和諷刺。

我常常希望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減輕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發現我完全失敗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這就是我的一生,我發現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誰再給我一次生活的機會,我將欣然接受這個難得的賜予。

哲語沉思:

為了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富有理智、更加周密細致,並且也為了從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經驗,我們必須不斷地反省生活,即對我們所做的事、所留有的印象和情感進行概括,然後與我們現在的判斷加以比較。

這種對生活的反省既有對我們曾從事的工作和進行的奮鬥的思考,也有對我們已往獲得的成就的評價,更有成功後喜悅的享受。對生活的反省可以說是對個人生活經驗的一種生動再現,而這種經驗將有益於我們每一個人。

第57章 該走哪條路

世上有如此多的自由意誌。我們可以交出意誌從而成為大趨勢中的一朵火花,或者扣留意誌,蜷縮在意誌之內,從而逗留在大趨勢之外,豁免生或死。死神最終是要勝利的。即便到了那時,也無法改變這樣一個事實:我們能夠生存,在虛無中豁免死,對於將否定施加給我們的自由意誌。

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在孤獨中認出哪條是我們應該走的路,然後將自己交給道路,堅定地向著目的走去。筆直的死亡之路有其壯麗和英勇的色彩,它用熱情和冒險打扮自己,渾身躍動著奔跑的豹、鋼鐵和創傷,長著水淋淋的水蓮,它們在自我犧牲的腐泥裏發出冰冷而迷人的光。生之路上則長滿毛茛屬植物,一路上野鳥囀鳴,歌唱著真正的春天,歌唱夢中創造的壯麗的建築。我踩著充滿敵意的敏感之路,為了我們高貴的不朽的榮耀,為了一些嬌小的貴夫人,為了無瑕的、由血澆灌的百合花,我們衝破迷人的血的炫耀。或者,從我的靜脈中生出一朵高雅的、無人知曉的玫瑰,一朵生命精神的玫瑰。這玫瑰超越任何婦女、任何男人而存在。對虛無來說,我這閃光的、超然存在的玫瑰隻是一顆小小的卷心菜,當羊群走進花園時,它們會冷淡地對待玫瑰,但吃卷心菜時卻貪婪無比。對虛無來說,我壯麗的死就像江湖騙子的表演,如果我在消極的嗅覺下稍稍使我的矛傾斜一下,那就是可怕的、非人道的罪行,必須用“正確”的、統一的呼呼聲壓倒和製止窒息。世上有兩條路和一條沒有路的路。我們不會關心那不是路的路。誰想走一條沒有路的路呢?有的人可能會坐在他那沒有路的路的盡頭,像一顆長在花梗盲腸上的卷心菜。

這條路,即沒有路的路往往被人忘卻。有兩條路,有熾熱的陽光灑落下來,滲透開花的大地。有紅色的火在它回去的路上,在即將來臨的分裂中向上升騰。火從太陽那兒下來投入種子,撲通一聲跳入生命的小水庫。綠色的泡沫和細流向上噴射,一棵樹、一口玫瑰的噴泉、一片水氣朦朧的梨花般的雲朵。火又返了回來,樹葉枯萎,玫瑰凋謝。火又返回到太陽,暗淡的水流消逝了。

這一印就是生,就是死——同懶漢般的羊群迥然有異。有迅速的死,也有緩慢的死。我投一束光線在多花的灌木上,平衡倒塌變成了火焰路,在死亡的翅膀上,灌木叢向上衝去,在煙霧中,暗淡的水在流逝。

哲語沉思:

人生的路可分為兩股,走上其中一條,把另一條留給下次,可是再也沒有下次了。因為走上的這一條路又會分成很多股,如此至於無窮,不可能再回頭去走那條未定的路。

這就是人生境況的真實寫照。每個人的一生都包含著許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最終得到實現的僅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可能性都被舍棄了,似乎被浪費掉了。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遺憾。

第58章 因小而失大

那時,我是個七歲的孩子。在一個假日裏,同伴們往我口袋裏裝滿了銅板。我立即向兒童玩具店跑去。路上,我瞧見別的孩子手裏拿著哨子,哨子吹出的聲音把我迷住了。我就把銅板統統掏出來,換了一個哨子。我回到家裏,一蹦三跳地吹著哨子跑遍全屋,為此頗感得意,不想妨礙了一家人。我把買哨子所付的錢告訴哥姐和堂哥姐時,他們說,我付了四個哨子的錢,還對我說,多付的錢本來可以買許多好玩的東西。他們取笑我做了件蠢事,把我氣惱得哭了起來。甚至一想到這件事,我所感到的羞辱,超過哨子帶給我的樂趣。

然而,這件事一直印在我的腦際,後來對我頗有益處。每當別人引誘我去買一些用不著的東西時,我常常告誡自己,“別對哨子花太多的錢”,我把錢省了下來。及至長大成人,來到大千世界,觀察人的一舉一動,我想,我遇到了許許多多“對哨子付出了太多的錢”的人。有的人渴望得到宮廷青睞,把時間浪費在宮廷會議上,放棄休息、自由、美德,甚至朋友相求,我認為“這種人對他的哨子付了過高的代價”。有的人爭名奪利,時常參與政事,忽視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後因此而墮落,我認為,“這種人對他的哨子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

有的守財奴為了斂財聚富,不惜置一切舒適、一切與人為善的快樂、別人對他的尊敬和友誼的歡樂於不顧。我說:“可憐的人啊,你為你的哨子付出了過高的代價。”專事尋歡作樂的人,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誌向或社會地位,忽視健康,隻沉溺於眼前的良辰美景。我說:“錯了,你這樣做適得其反,在自找苦吃,你對你的哨子付出了過高的代價。”有的人熱衷於修飾儀表,講究衣著,欲置備美輪美奐的住宅、精雕細琢的家具和富麗堂皇的馬車又力所不能及,結果債台高築。“哎呀。”我感歎道,“他對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價。”總而言之,人類一切痛苦之事,大都由於對事情的錯誤估價,亦即“對他們的哨子付出過高的代價”——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