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腳的奴性。它迫使強者在騙子麵前低頭,迫使他們的意誌服從於野心家的性癖,它把他們變成任隨擺弄的機器。

白發的奴性。它把孩子們的心靈從陽光普照的高處推往痛苦的深淵;這裏貧窮和愚昧並肩徘徊,屈辱和絕望成為鄰居;孩子們在苦難中成長,在罪惡裏生活,又染上邪癖而死亡。

羅圈腳腿的奴性。它用恐嚇來強迫弱者運轉舌頭,說些口是心非的語言和非出本心的願望;這些人好似一塊塊的抹布,任貧窮的手扔來扔去。

駝背的奴性。它用一批人製定法律統治另一批人。

生癬的奴性。它把王冠授給帝王的子孫。

黑色的奴性。它詛咒無辜的孩子們。

為奴性而奴性。這是慣性的力量。

哲語沉思:

魯迅先生揭示的中國人的國民性中,有一種就是奴性。那些見了主子就哈腰,做了主子就張狂的人,充其量隻是一些沒有尊嚴的可憐的爬行動物罷了。

奴性是人骨子裏的一顆毒瘤,如果不割除,它會使人的尊嚴落地,人格盡喪。奴性會讓人學會獻媚討好,使人性格扭曲,喪失自我。

第29章 世間曾有一個小醜

這世間曾有一個小醜。

他長時間都過著很快樂的生活,但漸漸有些流言傳到了他的耳朵裏,說他到處被公認為是個極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夥。

小醜窘住了,開始憂鬱地想:怎樣才能製止那些討厭的流言呢?

一個突然的想法,終於使他愚蠢的腦袋瓜開了竅……於是,他一點也不拖延,把他的想法付諸實踐。

他在街上碰見了一個熟人——接著,那熟人誇獎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畫家…… “得了吧!”小醜提高聲音說道,“這位色彩畫家早已經不行啦……您還不知道這個嗎?我真沒想到您會這樣……您是個落後的人啦。”

熟人感到吃驚,並立刻同意了小醜的說法。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多麼好的書啊!”另一個熟人告訴他說。

“得了吧!”小醜提高聲音說道,“您怎麼不害羞?這本書一點意思也沒有,大家老早就已經不看這本書了。您還不知道這個?您是個落後的人啦。”

於是,這個熟人也感到吃驚——也同意了小醜的說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個非常好的人啊!”第三個熟人告訴小醜說,“他是個真正高尚的人!”“得了吧!”小醜提高聲音說道,“某君明明是個下流的東西!他搶奪過所有親戚的東西。誰還不知道這個呢?您是個落後的人啦!”

第三個熟人同樣感到吃驚,也同意了小醜的說法,並且不再同那個朋友來往。總之,人們在小醜麵前無論讚揚誰和讚揚什麼,他都一個勁地駁斥。

隻是有時候,他還以責備的口氣補充說道:“您至今還相信權威嗎?”

“好一個壞心腸的人!好一個毒辣的家夥!”他的熟人們開始談論起小醜了。“不過,他的腦袋瓜多麼不簡單!”

“他的舌頭也不簡單!”另一些人又補充道,“哦,他簡直是個天才!”

末了,一家報紙的出版人,請小醜到他那兒去主持一個評論專欄。

於是,小醜開始批判一切事和一切人,一點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氣揚的神態。

現在,他——一個曾經大喊大叫反對過權威的人——自己也成一個權威了,而年輕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們,可憐的年輕人,該怎麼辦呢?雖然一般地說,不應該崇拜……可是,在這兒,你試試不再去崇拜吧——你就將是個落後的人啦!

在膽小的人們中間,小醜們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哲語沉思:

人們對權威近似固執的盲目崇拜往往讓他們堵塞了自己的思維源泉。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某某名人說什麼”、“某某專家說什麼”等類似言論,名人,專家的話固然重要,但倘若不假思索就照抄照搬,唯命是從,甚至以此來束縛住自己的思維,就會步入誤區。

權威的話也並不一定全是對的,正如亞裏士多德所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不唯上、不唯權、不唯書,隻唯實,才能保證自己的思考是理性的、正直的。

第30章 人性從未屈膝

描寫鬣狗的文字在哪本動物學中都有記載。它那下邊尖尖的嘴,既不說明奸猾,也不說明狡詐,更不說明殘忍,甚至可以說是可愛。

它是靠流露善意的小眼給人這種良好印象的。別的尖嘴動物,眼睛清明敏捷,炯炯閃光,眼神是殘忍的、野心勃勃的。而它的眼睛,卻懶洋洋的、水汪汪的,眼神善良,使人信賴。當天主教神父想要把信徒的良心搜索一番的時候,往往就有這種溫存的眼睛。另外有些受到信任,以絕密方式謄寫值得賀喜的獎賞名單的官員,為了給人以希望,同時又能保守國家機密,對大家一律報以微笑的時候,也有這種眼睛。

誰會認為這裏描寫的是自古以來就聲名狼藉的鬣狗呢!

鬣狗在古代被看做是超自然的動物,古人認為它能施展魔法。對鬣狗的這種見解,在這類動物棲息的國家的土著居民當中,至今還占壓倒優勢。就勃萊姆寫的故事來看,當地阿拉伯人相信,人吃鬣狗腦子要發瘋,魔法師利用這個辦法害他憎恨的人。除此之外,阿拉伯人還相信,鬣狗不外是偽裝的魔術師,白天是人,夜裏變成野獸,殺害一個個虔誠的靈魂。

顯然,這些傳說不太近乎情理,正像我在莫斯科河南岸從一位商婦那裏聽到的一個寓言一樣,她說:“我知道一條鬣狗,白天變成人,請來各位貴賓,到星星剛剛閃亮的時候,就拿起筆來——用鬣狗的方式——給報紙寫文章……多麼荒唐啊!”

然而,講到條花鬣狗,勃萊姆的評價卻寬容許多,雖然他未見到它的特殊美德。不過一般說來,野獸是既不會有美德也不會有惡德的,它們有的隻是本性。據勃萊姆證明,條花鬣狗的吠叫不像人們講的那樣討厭——他聽見這吠聲,往往覺得開心。相反花斑鬣狗的吠叫,確實有一種特性,會使任何一個虔信宗教又有生動想象的靈魂,極易認為這是魔鬼及其一群地獄夥伴的可怕的哈哈笑聲。所以,如果你讀禦前報紙,聽見“可以認為是魔鬼的哈哈笑聲”,那麼你就知道它是花斑鬣狗,而這種鬣狗的變種是所有鬣狗之中最危險、最可恨的。

關於這種鬣狗,勃萊姆沒有任何說明,不過總結性地說了一說,他講鬣狗的故事多少有點混亂。顯然,這種混亂之所以產生,正是由於這類善於搖身一變的鬣狗好像從他那裏逃脫了。幸而它沒有逃過我在前麵提到的那位莫斯科河南岸的商婦的眼睛,毫無疑問,她親眼看見了這種鬣狗。

“看看它吧——多可愛啊!”她說,“它開始哼哼哈哈……哈哈,哈哈,可突然又嗚嗚哭啦……主啊,救救它吧,饒恕它吧!”

然而,勃萊姆說,鬣狗能發出尖得令人厭惡的聲音,渾身發臭,吃東西發出呼呼的叫聲。鬣狗的叫喊聲、哈哈聲會使迷信的人十分自然地覺得地獄裏的魔鬼發瘋了——他所指的無疑正是這樣的變種。再說,這種鬣狗隻攻擊弱者——睡著的和毫無防護的(自然,如果犧牲品被捆綁著的,那就更好了),此外,它還常常將屋中的小孩拖走。一般說來,小孩是善於搖身一變的鬣狗喜愛的美餐。夜間,它鑽進瑪姆布克人(卡弗爾部族之一)的住所,悄聲走過牛犢身旁,拖走熟睡的母親身邊的孩子。

活捉鬣狗並不特別困難,所以養獸人賤價買來,把它們裝在籠子裏供大家參觀。關在籠子裏的鬣狗整小時整小時地側臥在那裏,像一段又粗又短的木頭。後來,忽然一躍而起,以難以言傳的愚蠢神情看著大家,身子在格子上擦蹭,那種刺人骨髓的狂叫聲也隨之而來。

然而,據另一位學者證明,鬣狗有多大的奸詐,就有多大的怯懦。有一次,他到天藍河畔一群夥伴那裏過夜,忽然緊靠著篝火旁出現一條鬣狗,它唱起它裂人心肝的歌。但當聚集在一起的夥伴們用哈哈大笑來回答這支歌兒的時候,這位不速之客卻驚惶萬狀,馬上跑掉了。另一次,在賽納阿爾城,他半夜做客回來,在城裏一條街上遇見相當大的一群鬣狗。可笑的是,驅散它們的辦法隻是扔了一小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