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問名聲方麵,若沒有一些誇耀的羽毛,這種名聲的飛騰是很慢的。寫書論述不應看重榮耀的人也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書的扉頁上。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蓋倫都是富誇耀的人。虛榮心的確有助於一個人名垂青史,德行之所以還得到了間接的報酬,那是不能不歸功於人性的。

這種虛榮心就如同天花板上的油漆一樣,它使得天花板不僅光亮照人而且持久耐用。但是說了這麼久,我用“虛榮”這個字眼的時候,卻並不是指穆西阿努斯他能老練地修飾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因為這種性質並非是出自虛榮心,而是出自天生的寬仁和謹慎的,並且這些性質在有些人那裏不但漂亮而且優雅,道歉、退讓與謙虛,隻要控製得當,都不過是誇耀之術。在這些誇耀之術中,沒有比小普林尼所說的那一種更好了,那就是在你自己所長的某方麵,如果別人也有一點長處,應當不惜地多多稱讚那個人。他說得很機智:“在讚揚別人的時候你其實是在替自己做好事。因為你讚揚的那人在那一方麵若不是比你強就是不如你。如果他不如你那麼他既然值得讚揚,你更加值得讚揚;如果他勝過你,假如他不值得讚揚,你就更不值得讚揚了。”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豔羨的,獻媚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也是他們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

哲語沉思:

虛榮心強的人希望自己能夠受到世人矚目,即使是遺臭萬年也無怨無悔。然而,一個人如果完全依靠自己所能,其成就必然是有限的,因為決定他是否有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別人的意見。於是人們就盡力討好自己所看重的世俗,以此期待給人們留下印象,即使是敗壞的印象。

第20章 怒氣傷害了誰

要想完完全全消滅怒氣,這不過是畫廊派的一種誇張之辭。我們是有較好的指示的:“生氣就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怒氣必須在程度和時間兩方麵都受限製。我們現在先說發怒的天性及習慣如何可以調劑和緩。第二,再說怒氣的特殊動作應如何壓抑,或至少如何使它免於為害。第三,再說如何使別人發怒或息怒。

關於第一點,沒有別的法子,隻有好好地沉思細想怒氣的效果,它是如何地擾害人生的。最好做的這種思想之法就是在怒氣已息之後回想當時的情形。塞奈喀說得好:“怒氣有如下墜之物,把自己粉碎於所降落的東西之上。”《聖經》教我們“要以耐性保持我們的靈魂”。無論何人,若是失了耐心,就是失了靈魂了。人們絕不可變成蜜蜂,把他們的生命留在所蜇的傷口之中。

怒氣確是一種低賤的品質,因為它善於在它所管轄支配的那些臣民的弱點中出現,這些人就是兒童、婦女、老年人、病人。因此,人們務須注意,如果不免於生氣的時候,須要使怒氣與輕蔑連在一起而不可使它與恐懼之心連在一起,這樣他們就可以好像在所受的傷害之上而不在其下了。這是一種容易辦到的事,隻要一個人肯在這件事上給自己定一種律條就行了。

關於第二點,怒氣的主要原因與動機有三:

第一,就是過於易感傷害。因此,纖弱細致的人一定是常常生氣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可以使他們受刺激,而這種事情在較為天性健壯一點的人是不很感覺到的。

第二,一個人在所受的傷害中,發現或者認為有滿含輕蔑的情形,也是容易導致怒氣的,因為輕蔑之心是使怒氣銳厲的,好像比傷害的本身還要厲害一點。因此人們若是善於發現輕蔑的情形的時候,他們是很容易生氣的。

第三,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的名譽受損的時候,這種意見也是會增加並加重怒氣的。在這個情形之中,最好的調劑之道是如康薩弗常說的,一個人應當有一種“繩索較粗的榮譽網”。但是在所有的抑怒之道中,最好的調劑術是延長時間,並且要使一個人自己相信,他報複的時機尚未來到,但是他可以預先看見一個將來的好機會。如此他就可以在這個機會尚未來到的時候靜默等待。

若要使一個人雖然生氣而怒氣不招致禍患,有兩件事情不可不特別注意。一是極端憤懣的語言,尤其是尖刻而涉及個人的語言,因為“罵世之言”是不關緊要的,在怒氣之中也不可泄露秘密,在怒氣中泄露秘密之舉是使一個人不適於群居的。其次,在事務中,不可於一陣怒氣之中,把事務首先決裂了;反之,無論你怎樣表示憤懣,卻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至於使別人發怒或息怒,這種事情的做法主要在乎選擇時間;要在人們最急進或心境最壞的時候激惱他們。又一種辦法是如上所述,把你所能找出來的事情都搜集在一起以加重對那人的輕蔑。息怒之方則與此相反。其一,與人初次提及某種可惱之事的時候要選擇好的時機,因為初次的印象是很重要的;其二,就是要把一個人對傷害的見解盡量地與他的受輕蔑之感分開,把這種傷害歸之於誤會、恐懼、熱情或其他任何事項都是可以的。

哲語沉思:

當你心生怒氣的時候,就是在重溫痛苦的經曆。你背負著痛苦在掙紮,你正在用這些消極的情感和想法侵蝕著自己的靈魂,你這樣做隻能傷害到你自己,就好像你為了趕走一隻老鼠要把房子燒掉一樣。

第21章 謙虛是美德嗎

不必要的謙虛與嫉妒有著相當大的關係。謙虛往往被認為是一種美德,但是在我看來,我很懷疑,謙虛在其更為極端的形式上是否仍值得如此看待。謙虛的人需要一連串的安撫保證,而且常常不敢去嚐試他們本來有能力完成的任務。謙虛的人相信自己比不上身邊的人,因此他們容易產生嫉妒心,並由嫉妒心導致不幸和敵意。就我來說,我認為,撫養一個孩子,讓他知道自己是個好孩子非常重要。我不相信哪一隻孔雀會去嫉妒另一隻孔雀的羽尾,因為每一隻孔雀都認為自己的羽尾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結果是,孔雀成了和平溫順的鳥類。試想一下,如果一隻孔雀被告知,對自己評價很高是一種邪惡的行為,那它會變得多麼不幸啊!每當它看見別的孔雀開屏時,它就會自言自語:“我可不能去想我的羽尾比它的更漂亮,因為這樣想是驕傲自滿。但是,唉!我多麼希望自己更漂亮些!那隻醜鳥太自以為漂亮了!我扯下它幾把羽毛怎樣?這樣我就不用再害怕與它相比了。”或許它會設個陷阱,去證明那隻孔雀行為不端、邪惡可恨。於是它會在頭領會議上譴責那隻孔雀。漸漸的,它會立下這樣一條規定:凡是羽尾特別漂亮的孔雀總是邪惡的,孔雀王國中那位聰明過人的統治者就會選出那隻僅有幾根禿羽的孔雀當頭領。在這一規定被接受後,它會處死所有美麗的孔雀,到最後,真正光彩奪目的尾羽將會變成隻在朦朧的記憶裏才存在的東西。這就是嫉妒假冒道德獲得的勝利。但是當每隻孔雀都認為自己比其他同類更漂亮時,就沒有這種壓抑的必要了。每隻雄孔雀都想在這一競爭中贏得第一名,並且由於它們尊重自己的雌性伴侶,所以都會認為自己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

當然,嫉妒是與競爭緊緊聯係在一起的。我們對自己認為毫無希望達到的幸運是不會嫉妒的。在那個社會等級森嚴固定的時代,最下等的階層是不會嫉妒上等階層的,因為貧富之間的界限被認為是由上帝指定的。乞丐不會嫉妒百萬富翁,即使他們會嫉妒那些比自己成功的乞丐。現代世界中社會地位的變動不定,以及各式各樣的平等學說,極大地拓展了嫉妒的範圍。這是一種邪惡,但是為了達到更為公正的社會製度,我們必須忍受這種邪惡。當對不平等進行理性思考時,除非它們是基於一種應得價值的高度,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公正。一旦這種不平等被視為不公正,除了把它消除,對由此引起的嫉妒是沒有其他解決辦法的。

哲語沉思:

心靈猶如一個競技場,其中進行的種種搏鬥遠遠超出了理性可以控製的範圍。嫉妒之所以令人無法抗拒,是因為它並不僅僅是一種表象,它的出現標誌著心靈深處的鬥爭。嫉妒心蠢蠢欲動時,即使個性複雜、心思細膩的人,也會流露出清高、道德至上的一麵,嫉妒心總要我們滿足心靈新的需求。

第22章 自戀的根源

自戀,在某種意義上,是習慣化了的負罪感的對立物。它包括對自我的愛慕和希望得到別人愛慕的習慣。當然,某種程度的自戀是正常的,人們也不必為之哀歎。然而一旦這種自戀發展過了頭,它就會變成一種惡習。在許多婦女,特別是富裕階層的婦女身上,那種感受愛的能力早已幹涸並被一種希望所有男人都愛她的強烈願望所代替。當這種女人確信某個男子愛上她時,她將覺得他對自己不再有用。同樣的現象也會發生在男人身上,雖然比較少見。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小說《危險的私通》中的主角(該書描寫了大革命之前法國幾位貴族的愛情故事)——當虛榮達到這種程度時,他們對任何人都不再會有真正的興趣,因而從愛情中也不可能獲得絲毫滿足,其他興趣失落得更加迅速。例如,一個自戀者被人們對大畫家的崇敬所激勵,他也會變成一位美術專業的學生。然而,由於繪畫隻不過是他為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已,因而繪畫技法從來沒有變成他的真正興趣。除了與己有關的以外,他看不到任何別的主題。結果自然是失敗和失望,沒有預期中的奉承,卻隻有一連串的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