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意曲解,以曲對直
在某些場合,麵對別人的責難,特別是一些正在火氣上的人,直言說理一般是聽不進去的,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采取有意曲解對方的本意的方法,避開對方正麵的鋒芒,迂回進言,方能達到你的目的。用這種有意曲解對方本意的應對策略,還可以對付那些喜歡含沙射影的人。
諸葛妙語:
諸葛亮在舌戰群儒中就有過類似的表現,那是他對東吳的步騭。
步騭:“難道你想效仿前朝的蘇秦、張儀等人,來遊說東吳(上你們的當)去一同抵擋曹操(的百萬大軍)嗎?”諸葛亮:“你認為蘇秦、張儀僅僅是善於辯論的人,卻不知道蘇秦張儀也是真正的豪傑。蘇秦同時佩帶六個國家的丞相印綬,張儀兩次聘任秦國的相國一職,都是有治國之謀,並不是那種害怕強人隻知欺淩弱小,到關鍵時候又隻知道逃避的人。你們隻是聽到曹操用大話來誆騙,就因為害怕(曹操的強大)而請求投降,又怎麼能夠去笑話蘇秦、張儀這樣的真豪傑呢!”
當步騭質問諸葛亮是想當說客時,諸葛亮並沒有為自己作過多的辯解,而是順著對方的話頭,有意曲解對方的意思。進而解釋蘇秦、張儀是真正的豪傑,從另一方麵為自己作了最好的解釋,而話中又絲毫沒有誇獎自己的明說,但明白的人都聽出來了諸葛亮的真實用意,諸葛亮順利地達到了目的。
古為今用:
一個人去集市買毛驢,驢市擠滿了農民。有個喜歡炫耀自己的人路過這裏,陰陽怪氣地說:“這個地方除了鄉下人,就是毛驢。”
買驢的人聽了,就反問他:“那您準是鄉下人了?”
“我怎麼能是鄉下人呢?我是……我……”
“那你是什麼呢?”
隻見先前那個趾高氣揚的家夥低頭開溜了。
那個華而不實的家夥本想張揚一下自己的高人一等,所以置身事外地把鄉下人和毛驢相提並論,沒想到機靈的買驢人故意不理會他的本意,把他也牽連其中,並先發製人地肯定他是鄉下人,結果那家夥出於本能,矢口否認。既然不是鄉下人,那麼按照他剛才說過的話,他還能是什麼呢?
有些武術家跟人交手,一般不主動接招,就是他打他的,你打你的,完全不像影視劇中表現的那樣,雙方你來我往,往往外人還不知怎麼回事時,勝負已經見了分曉。所以有句拳諺說:“硬打硬進無遮攔”,指的就是完全不買對方的帳,如果對方是裝甲車,你就要看準對方弱點,一擊而製勝。在辯論時,也需要這種始終以自我為中心的辯論方式,才能夠避免受對方的支配。
俄國作家赫爾岑有一次到朋友家參加一個音樂會,可沒想到音樂會的節目實在太糟。開演不久,赫爾岑就捂住耳朵打瞌睡了。
女主人對赫爾岑的舉動有些不高興,她問他:“你不喜歡我準備的音樂會嗎?”赫爾岑擺擺手,說:“隻是這些曲子不太上檔次。”
“你說什麼呀?這可全都流行樂曲呀!”女主人大呼小叫起來。
“難道流行樂曲水準就必然高嗎?”赫爾岑平靜地問女主人。
“那當然。水準不高怎麼能流行呢?”
赫爾岑聽了之後,微笑著問女主人:“你認為流行性感冒水準高嗎?”
那位女主人本想用樂曲的廣泛流行來證明自己準備的音樂會曲目水準極高,不料卻受到赫爾岑以流行性感冒作比喻給予否定。這裏,赫爾岑就是運用了“你打我也打”的辯論策略,令對方無言以對。
其實,隻要你細加分析,就會明白,赫爾岑是在詭辯,因為感冒和音樂完全不具可比性。但這種詭辯恰是“你打我也打”策略的實際運用。正如拳擊的目的旨在打倒對手,辯論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迫使對方住嘴。因此,總結兩者的共性,那就是:無需顧慮手段高下,勝利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