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圓術:話有失足,圓之有道(1)(1 / 3)

俗話說:“人有失言,馬有失蹄”。當一個人不小心講錯了話或掉入對方的語言陷阱時,如果不會用恰當的語言去彌補,那就容易造成更大的過錯。因此上,學會用語言去彌補自己的失誤,實在是一門很實用的能力。

1、圓場的話怎樣說

當一個人需要說圓場的話時,一般是處於場“不圓”的狀況下,或尷尬難堪,或劍拔弩張,或對方心神不寧、格外擔憂的時候,這時隻有具備了高超的說話技巧,才能化解這種緊張的氣氛。

同時,在這種場合下如何說話,才顯得你既不是在插科打諢,又不是在違心討好,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就要看這個人的口才水平如何了。

諸葛妙語:

在赤壁之戰馬上就要開始的時候,諸葛亮智激關羽,讓他把最重要的任務——捉拿曹操給承擔下來,並且立了軍令狀。這時劉備擔憂地說:“我這個兄弟最講究義氣,如果曹操真的從那裏逃跑,(以我的了解)他一定會把他給放走的。”諸葛亮安慰他說:“我曾經在夜裏觀看天象,曹操不會死在這個時候。索性把這個人情,讓給關羽,這也是一件美事。”劉備恭維道:“你神機妙算,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人能夠超過你了!”

當關羽領命出發以後,劉備就非常擔憂關羽了,因為他深知關羽一定會放曹操走的。諸葛亮於是就對劉備說了之所以用關羽的原因,就是為了讓關羽報恩,報過這一次恩後,關羽就真正不欠曹操什麼了。以後再捉住曹操時,就可以不必手下留情了。何況對於關羽會放走曹操的結果,諸葛亮早已料到,之所以要讓關羽放曹操走,是因為他還有更重要的布置。如果捉住曹操並把他殺了,天下又會大亂,劉、吳兩家勢必為敵,而此時,劉備的力量還敵不過吳國。因此,才把這個順水人情讓給關羽做,大家都有好處。這足以顯示出諸葛亮高人一等的超卓才能和見識。

古為今用:

(1)化分歧為兩麵,讓雙方都滿意

清末的陳樹屏口才極好,關於調解紛爭。他在江夏當知縣時,張之洞在湖北任督撫,譚繼詢任撫軍,張譚兩人素來不和。一天,陳樹屏宴請張之洞、譚繼詢等人。當座中談到長江江麵寬窄時,譚繼詢說江麵寬是五裏三分,張之洞卻說江麵寬是七裏三分,雙方爭得麵紅耳赤,本來輕鬆的宴會一下子變得異常尷尬。

陳樹屏知道兩位上司是借題發揮,故意爭鬧。為了不使宴會大煞風景,更為了不得罪兩位上司,他靈機一動,說道:

“江麵水漲就寬到七裏三分,而落潮時就是五裏三分。張督撫是指漲潮而言,而譚撫軍是指落潮而言,兩位大人都說得對。”

陳樹屏巧妙地將江麵寬窄分成兩種情況,一寬一窄,讓張譚兩人的觀點在各自的方麵都顯得正確。張譚兩人聽了下屬這麼高明的圓場話,也不好意思再爭下去了。

有時候,爭執雙方的觀點明顯不一致,而且也不能“和稀泥”,這時,如果你能把雙方的分歧點分解為事物的兩個方麵,讓分歧在各自的方麵都顯得正確,這必定是一個上乘的好辦法。

(2)自嘲,以擺脫尷尬

在一次盛大的宴會上,服務員在倒酒時,不慎將酒灑到了坐在邊上的一位賓客那光亮的禿頭上,服務員當即嚇得不知所措,在場的人也目瞪口呆,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而那位賓客卻微笑著說:

“老弟,你以為這種治療方法會有效嗎?”

在場的人聞聲大笑,尷尬場麵立刻被打破了。借助自嘲,這位賓客不但解脫了服務員的尷尬,更重要的是維護了自我的尊嚴,而且還展示了自己的大度和機智。

很多社交場合中,當你陷入尷尬境地時,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從中體麵地脫身。自嘲,就是自己嘲諷自己的。雖然說每個人都喜歡被人讚美而不喜歡被人嘲諷,但如果懂得自嘲的話,往往會收到妙趣橫生、意味深長的效果,使人感到你的可愛和人情味,從而由衷地讚美你。

(3)善意謊言,營造輕鬆氛圍

一次大學同學聚會,大家都好多年沒有見麵了,所以聚在一起有說有笑,氣氛十分熱烈。這時有個男士突然對一位女士說:“當年可是你主動追求我的,還記得不?”這雖然不是一句非常得體的話,可在這樣的場合下開開玩笑,也無傷大雅。誰知,這位女士心情不好,很是生氣地回敬了他:“神經病!誰會追你這樣的人哪?也不看看自己是誰!”大家愣住了,場麵頓時冷了下來,沉默讓人難堪。

這時,小李站起來,摟著這位女士的肩膀,說:“小妹,怎麼還跟大學時的脾氣一樣啊?喜歡誰說誰是神經病,越喜歡還罵得越起勁兒!對了,你不記得了,那時……”大家一陣嬉笑,又開始聊起大學時的往事,氣氛重新活躍起來。至於當時這位女士是不是真的喜歡誰就說誰是神經病,也沒有人去較真了。

在交際中,有些人不合時宜地開玩笑,撞到別人的槍口上,免不了會引起尷尬。為了緩解這種局麵,就可以善意地撒點小慌,為對方的玩笑話添加特定的背景資料,從而將玩笑從有利於氣氛緩和的角度去解釋,最好加上一點幽默的調料或者結合當時的場景說話,為大家營造出輕鬆的氛圍,從而將話題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