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鬆麵前,諸葛亮並沒有客氣,暗示張鬆劉備作為漢室的宗親反而沒有自己的安身之處,引起張鬆的深切同情。同時龐統和劉備也一唱一和,前者附和諸葛亮,後者自謙,以表示自己的仁義,雖然沒有明說,但張鬆那樣聰明的人自然聽得出其中的真實用意。最終,張鬆把西川的地圖獻給了劉備,還許諾回去聯絡自己的朋友,作為內應,在劉備謀取西川時助其一臂之力。諸葛亮的暗示得到了最好的回應。
古為今用:
談起《水滸傳》,人們便會立即想起那心直口快的“直炮筒”魯智深的形象。其實,即使是最直率的魯智深,有時也離不開委婉,說話也有含蓄的時候。電視劇《魯智深》寫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後,為了逃避官家的追捕,隻得削發為僧。劇中有一段台詞:
法師:盡形壽,不近色,汝今能持否?
智深:能。
法師:盡形壽,不沾酒,汝今能持否?
智深:能。
法師: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
智深:(猶豫深思)。
法師高聲催問: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
智深:知道了。
要叫魯智深不近女人不飲酒,他還能做到,倘要他不懲殺世間的惡人,實在難辦。但此時若回答“不能”則法師必不許其削發為僧,他就無處藏身了。因此來一個靈活應對,回答“知道了”,暗示“不能持”,法師麵前過得關,又不違背自己的本意,兩全其美。
委婉,或稱作婉轉、婉曲,是一種修辭手法。它是指在講話時不直陳本意,而用委婉之詞加以烘托或暗示,讓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義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英國有一位傳奇式的籃球教練叫佩邁爾。他帶領一支大學籃球隊曾獲得國內比賽39次冠軍,使球迷們為之傾倒。可是,他的球隊在蟬聯29次冠軍以後,遭到一次空前的慘敗。比賽一結束,記者們蜂擁而至,把他圍得水泄不通,問他這位敗軍之將有何感想。他微笑著,不無幽默地說:“好極了,現在我們可以輕裝上陣,全力以赴地去爭奪冠軍了。”
兩度總統競選都敗於艾森豪威爾手下的史蒂文森,從未失去過幽默。在他第一次榮獲提名競選總統時,他承認自己受寵若驚,並打趣說:“我想得意洋洋不會傷害任何人,也就是說,隻要人們不吸入這空氣的話。”
在他競選第一次失敗的那天早晨,他以充滿幽默力量的口吻,在門口歡迎記者進來:“進來吧,讓我們給烤麵包驗驗屍。”幾天後,他被邀請在一次宴會上演講。他在路上因為閱兵行列的經過而被耽擱,到達會場時已經遲到了。他表示歉意,並解釋說:“軍隊的英雄老是擋我的路。”會議得以在歡快的氣氛中圓滿閉幕。
可見,輕鬆、巧妙、含蓄的俏皮話,說得委婉,改變了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使聽眾感到他並不是一個失敗者,而是贏家,使他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無論是誰,在生活中都有不便直言之事。青年男女向異性求愛,雖然文學作品中也有“姑娘,我愛你”、“小姐,嫁給我吧”、“親愛的,我向您求婚”之類的直率描寫。但大多數人尚無這種勇氣,因此常用婉語。如少數民族有些人很崇尚以對歌表達愛意,是很能吸引青年男女的感情的。
在社交中,為給人以風趣之感,有人常常運用故意遊移其詞的手法,曲折地表示了事物的本意,但又沒有違反使用語言的規律,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在社交交談中,適當講究曲徑通幽的談話藝術,會使你魅力無窮。正像格拉西安所講的至理名言說的那樣:“說得恰當要比說得漂亮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