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魏國的主帥曹真,諸葛亮並沒有和他互相比拚,消耗實力,而是采取了一種更為高明的策略,那就是“牽著對方的鼻子走”。僅僅用一封書信,就把曹真給“殺”掉。曹真呢,也身不由己,完全被諸葛亮所控製,加上他也是一個空有虛名的人,極易動怒,於是就讓諸葛亮不費一兵一卒,就收獲了勝利。
古為今用:
在與人交談時,高明的人士往往會采取“牽著對方的鼻子走”的策略,把說話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高明的口才術之上。
(1)巧妙轉移對方的注意力
在心理緊張的情況下使用“流星戰術”,轉移對方的注意力,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不同的情況也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個大約3歲的小孩站在一家商店的玩具櫃前大聲叫嚷:“我要這個!我要這個!”小孩的母親看到這種情況,便指著天花板說:“戴維,你看,飛碟!”孩子立刻停止哭鬧抬頭張望,好像已經忘記剛才自己哭鬧要求的東西。不久就乖乖地被母親牽著消失在人群中。
這就是“流星戰術”,是一種轉移別人注意力的技巧。
所謂“流星戰術”,並不隻對小孩有效。表麵上看它隻是哄小孩的把戲,事實上,在心理緊張的情況下使用,往往能收到奇效。在事過境遷之後,大家也許會感覺到自己受騙了。可是在當時卻都會落入這個圈套之中。如果對象是個容易受騙的人,這種戰術更易奏效。
某公司的經營者,在跟勞工代表交涉,快要作出決定時,突然說道:“喂!先生,你的聲音相當不錯,好響亮啊!”使得當場的氣氛有了很大的改變,勞工代表們麵麵相覷,不知該說些什麼好,整個會場陷入一片寂靜中。
像這位經營者,能把對方的氣氛,一瞬間扭轉過來,的確是將“流星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2)打斷戰術的運用
在爭論的場合,對於難纏的對手,應該采取打斷戰術,即擾亂對方的思路,或故意把話題轉到別處。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充分準備好了自己所要講的內容,而又正式開始敘述時,若在不被任何人打斷或其他因素幹擾的情況下,你會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地完成你的演講。反之,若有人三番五次中途打斷你的話,你的講話就會變得雜亂無章。
在日常生活中最難說服的就是那些思路清晰的人。若想以理論對付這種人,反而會陷入對方的圈套,可是如隻是默默地聽他說話,又會使他在心理上占了優勢。
所以,對於這種難纏的對手,應該先擾亂他。如可以頻繁地說著:“嗯,有道理。”以打斷對方話語的流動。有時也可以將頭轉向別處。當話語的流動被打斷後,對方的理論思考自然就會受到影響,露出弱點,使你有反駁的機會。這種心理技巧,即使是在國會的爭論場合中也被經常地運用。政府官員在國會中,通常都會照事先準備好的稿子宣讀,所以議員們若想攻破其理論也並非易事。
但是,有經驗的議員都自有一套。當對方回答問題時,他會支吾其詞地應對著,或者將故意將話題轉至別處,采取擾亂對方的“打斷戰術”。即使是相對習慣於質詢的政府官員,碰到這種情況時,也難免窮於應付,最後可能說出一些原來不準備說的話。這種“打斷戰術”,對付那些說話時思路暢通的人十分有效。
(3)以靜製動的技巧
以悠閑的態度及緩慢的語調,控製正處於激動狀態的對方,能夠平心靜氣地進行交流。
當在打緊急求救電話時,相信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求救者的口吻急促甚至緊張得口齒不清,而聽者卻口吻鎮定,問話清晰。為此,曾有人抱怨說這是因為接聽者不在現場或司空見慣的緣故,其實不然。
因為一旦犯罪事件或火災發生時,大部分人都會因為太緊張,因而說話不得要領。所以,接受報告者能以鎮定的口吻應付,報告者的情緒自然會穩定下來,而將真實情況報告出來。
如果不是如此,又會有什麼結果呢?譬如接電話者一接到電話,就急匆匆地問道:“失火了?在哪裏?是你家嗎?火災現場在哪裏?你親眼看到的嗎?那邊的電話號碼是多少?不!那邊的住址是什麼?快!快!”
就這麼一問,相信報告者連自己的地址都說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