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與人之間應以和為貴,如果處處把好話都當作惡話說,即便不至於導致事業失敗,至少也落個不會說話的罵名。假如你麵對的聽話對象是你頂頭上司,或是與你的事業興衰成敗密切相關的對手,那與他們說話就更應該十分講究。
戰國時,齊景公的一匹心愛的馬突然死去,齊景公非常傷心,一定要殺掉馬夫以解心頭之恨。眾位大臣一起勸阻齊景公不可為一匹馬而濫用刑罰,然而齊景公卻已鐵定了心,說什麼也不聽勸告。
這時,相國晏嬰走了出來,眾臣都以為晏嬰也會去勸阻齊景公的意思,然而誰也沒有料到,晏嬰卻明確地表態說:“這個可惡的馬夫,該殺!”
齊景公十分高興,就把那個心含冤屈的馬夫喊來,聽晏嬰解釋他的罪過。
晏嬰曆數馬夫的三大罪狀:“你不認真飼馬,讓馬突然死去,這是第一條死罪;你讓馬突然死去,卻又惹惱君主使君主不得不處死你,這是第二條死罪。”
聽晏嬰痛說馬夫的前兩條死罪,齊景公心裏真是樂滋滋的。可晏嬰話鋒一轉,說出了馬夫的第三條死罪:“你觸怒國君因一匹馬殺死你,使天下人都知道我們的國君愛馬勝於愛人。因此天下人都會看不起我們的國家,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聽晏嬰訴說馬夫的第三條罪狀,齊景公開始還連連點頭,然而當晏嬰說到“使天下人都知道我們國君愛馬勝過愛人”時,他張開的嘴卻定在那裏,臉上的表情一陣紅一陣白。晏嬰又故意吆喝一聲:“來人,按大王的意思還不推出去斬了!”這時齊景公才如夢初醒,趕緊對晏嬰說道:“相國息怒,寡人知錯了。”
晏嬰沒有正麵批評齊景公,卻收到了勸諫救人的目的。可見,“綿裏藏針”法的確效果非凡。 “綿裏藏針”法的運用常常跟喂小孩子吃苦藥的道理是一樣的,要用糖衣包著藥片,或者就著糖水送服,才能事半功倍。
在類似以上的場合中,一方麵,該說的話不能不說,根本利益不可能犧牲,原則不可放棄;但另一方麵,關係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麵子與和氣不能傷害。所以,這就需要首先承認對手的實力、地位、權力,甚至他的“道理”,然後突然插入你的話鋒,你的話雖委婉動聽,但實際上卻是對對手徹底的否定。這種綿裏藏針法的口才比直來直去、當麵鑼對麵鼓的否定他人效果要好得多,當然也需要使用此法的人有更高的修養與智慧才行。
4、笑語背後的智慧
笑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幽默,在口才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起到一般的話語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假如你所麵對的對象聽不進任何方式的話時,你可以試試幽默,從中也許你就會發現它的魔力。
諸葛妙語:
諸葛亮也是一個幽默大師。
當曹操上了諸葛亮的當,白送給諸葛亮數十萬支箭時,諸葛亮在離去以前還命令士兵們齊聲喊道:“謝謝曹丞相的箭(這些箭必然是拿來再射回到曹操的士兵身上)!”曹操好不惱怒。
當周瑜安排下計策利用孫權妹妹來誘騙劉備時,諸葛亮卻將計就計,不但破了周瑜的計,還讓劉備把孫權的妹妹也娶了回來。在離去時,還命令蜀國的士兵齊聲大喊:“周朗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聽了這話,然後又暗自想到:“我的計策沒有成功(反而賠上了孫權的妹妹),我還有什麼臉麵去見吳主孫權呢?”大叫一聲,箭瘡崩裂,當場不省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