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話的合理使用,在日常的社交活動中要想收到很好的效果,就要掌握以下的說話技巧:
(1)委婉深曲
委婉深曲是指在旁敲側擊中留給對方去得出某種結論的餘地,以避免可能出現的爭論。
合理運用語言既要表達一定的主旨,又不能因為主旨使語言幹燥乏味。成功的語言運用應該是主旨明確,情趣盎然。但在適當的時候用暗示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這一方麵可以避免談及一些不易出口的請求,同時亦能給自己留下較大的回話餘地。
(2)直言曲達
語言總要表達某種意思,亦即說話者要達到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感情的目的。但這個意思是通過迂曲委婉的語言來達到的,這也是利用了人們思維表達的曲折性和複雜性。
要達到最佳效果,不一定都要用直言不諱的說法,用委婉的說法可能會達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3)目的性強
隱語有時和幽默語言是難以截然分開的,隻是目的性更強。
人類的語言總是希望對方能夠接受自己所發出的信息,並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就首先要讓對方能夠接受你發出的信息。委婉的語言就可以幫助你達到這個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當你要求別人做一件事,或是指責別人哪裏有過失的時候,你要盡量選擇對方感到有回話餘地的話,把主動權送給對方。
例如某一員工衣帽不整,有礙企業形象,你可以說:“這樣還算挺好的,但如果能夠再把這個顏色換一下,會更好些。”這樣的話語就會使員工樂於接受,也就心悅誠服地願意改正。
委婉的語言是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聽話者感到你是在為他著想,或者感到合情合理,這就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的,也給人以教育或啟迪。
(4)餘味無窮
隱語表達的境界,是以淺顯的語言表達令人玩味的深意。
在表達自己的要求或意見時,要用隱蔽的方式來表達,語言淺顯易懂,含義卻值得咀嚼。
(5)追求謙和
隱語是對原則態度的軟包裝。
隱語與油腔滑調、旁敲側擊甚至指桑罵槐是截然不同的。隱語隻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而意思必須是要堅持原則,態度明朗,感情真摯。
隱語表達了說話者的一種謙和的態度。這種情感必須是真誠的,在表現上是莊重的,既要講究禮貌,又要注意分寸。過分狂熱肉麻的話隻能令人膩煩,過於淒涼的話又令人感到冷漠。
隱語的運用體現了對對方的尊重。對別人的尊重的同時也體現了對自己的尊重,是渴望別人對自己尊重。它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知識素養和處世態度。一個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的人是很難做到寬宏大度在運用隱語的。寬容是一種美德,隱語是這種美德的外在表現。
隱語與隱晦、含混是有區別的。它雖然不是直露地說出來,但仍要求表意準確,叫聽者腦子一轉就能明白,或領先語境的提示、暗示等很快領會本意。
隱語表達的意思是明確的,隻是語言的表達是迂回的。有些人說話吞吞吐吐,詞不達意,這是說話者本身思維不清晰;有些人拐彎抹角、含沙射影,是說話者的心術不正。好的隱語,應該是隱而不晦、柔而不弱、閃而不避、曲而不澀。用這樣的語言表達的含義可能會比直接表達給人的印象更深刻。
(6)說此意彼
說此意彼就是指說話時表麵上看你說的是這件事情,而實際上卻是另外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這需要讓對方在回味中理解你要說的意思。
這種因情而勢的表達,語言得體,既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又可以增強語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宋朝知益州的張詠,聽說寇準當上了宰相,對其部下說:“寇公奇才,惜學術不足爾。”這句話一語中的。張詠與寇準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個機會勸勸老朋友多讀些書。因為身為宰相,關係到天下的興衰,理應學問更多些。
恰巧時隔不久,寇準因事來到陝西,剛剛卸任的張詠也從成都來到這裏。老友相會,格外高興,寇準設宴款待。在郊外送別臨分手時,寇準問張詠:“何以教準?”張詠對此早有考慮,正想趁機勸寇準多讀些書。可是又一琢磨,寇準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麼好直截了當地說他沒學問呢?張詠略微沉思了一下,慢條斯理地說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當時寇準弄不明白張詠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可是老友不願就此多說一句,說完這句話就告別了。回到相府,寇準趕緊命下人幫他找出《漢書·霍光傳》,他從頭仔細閱讀,當他讀到“光不學無術,疏於大理”時,恍然大悟,自言自語地說:“此張公謂我矣!(這才是張公要對我說的話啊)”是啊,當年霍光任過大司馬、大將軍等職,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輔佐漢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學習,不明事理。這與寇準有某些想像之處。因此寇準讀了《霍光傳》,很快明白了張詠的用意,感到從中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