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隱術:給你的話帶張麵具(1)(2 / 3)

所以,在求人時,隻要準確了解了人們的心理需求,並采用適當的方式予以激發和滿足,就能使對方做出你所希望看到的行為。

2、說隱話要有技巧

在著名的川劇的絕活——“變臉”中,觀眾往往對演員的精彩表演讚歎不已。然而,無論演員的臉如何變化,任何一名觀眾都知道,是隱藏在麵具後麵的那一張臉才是他真正的臉。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招術也往往被人們所采用,具體一點,就是一些高明之士善於說“隱語”,把真實的話往往藏在一張“麵具”背後,從而成功掩飾自己的真實目的,達到混淆對手視聽的目的。

諸葛妙語:

在東吳舌戰群儒時諸葛亮對程德樞。

程德樞:“你是一個好說大話的人,不一定就象別人說的那樣有真才實學。(如果總是這樣的話)就會被真正的有才能的人所笑話。”諸葛亮答道:“儒士有君子和小人的區分。君子一類的儒士,忠誠於自己的君王愛護自己的國家,守護正義厭惡邪惡,一生都在追求使自己的所作所為為當時的時世作出一定的貢獻,以便使自己的名字能夠為後世的人所知曉。而象小人一樣的儒士,隻知道象隻蟲子一樣死學不知變通,隻知道學習如何作文章,拿自己的青春來寫作,一直到了白頭時仍然在鑽研那些理論。寫文章時縱使有千言,實際在他的心中卻沒有一個實用的(治國安邦的)策略。比如說象楊雄那樣的人雖然以他的文章聞名於當時,卻為王莽這樣的亂臣賊子所用,最終跳樓而死。這就是小人一類的儒士,雖然能夠一天寫上萬句的文章,那又有什麼用呢?”

諸葛亮並沒有明指程德樞就是這樣的腐儒,但是明白人都能聽出來是在說他,這是因為諸葛亮使用了隱語的緣故。同時,諸葛亮在話語中留了情麵,並沒有過分嚴厲地指責他的無理刁難,而是諄諄告誡對方,隻知死學,不知活用的學習方法是沒有用處的,最後隻會誤了自己的青春。麵對這樣的回答,嚴酸自然是無話可說。

古為今用:

先看下麵這個典型的例子。

宋仁宗皇佑(公元一0五二年)年間,南方的儂智高叛亂,朝廷派狄青率兵征討。狄青的軍紀森嚴,軍容整肅,沿途草木不驚,秋毫無犯。到了賓州,民眾很歡迎他們的到來。

士兵因鑒於過去的戰鬥屢次失敗,主將張忠、蔣鍇也相繼陣亡,都對叛軍存有畏懼之心。狄青見到這種情形,便如今全體將士講話:“沒有奉到命令,千萬不要隨便和敵人交鋒。戰鬥須有整體計劃。計劃得當,自然會令大家出戰的。”

當時有一位地方將領陳曙,駐守昆侖關前的一個隘口,和敵人相持了很久,他一時誤聽了部下的話,想冒險邀功,私下率兵攻敵,卻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敗回。狄青立即按軍法從事,把陳曙、袁用等三十一個將領嚴厲處罰。這樣,誰也不敢私自和敵人交戰。

狄青下令將士們堅守營寨;又下令屯積十天糧草,以備軍需。此令一出,很快便被敵人間諜探知,以為狄青不會最近出戰,便放鬆了戒備。不料次日清晨,狄青忽然下令即刻進兵,親率全軍,浩浩蕩蕩到了昆侖關下,直逼敵軍下寨。

那天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老百姓家家張燈結彩,歡度元宵節。狄青也下令軍中,大擺筵席,邀請全體將士,事先宣布:第一夜邀請高級將領,第二夜邀請中下級軍官,第三夜犒賞全體士兵。

第一夜邀請高級將領時,飲酒行令,盡情歡樂,毫無拘束,直到天明才散。第二夜歡宴中下級軍官時,酒到半酣,狄青忽然站出來,向眾人說:“身上忽然覺得不舒服,稍事休息後,再來奉陪。”過了一會,裏麵傳出話來,說病還沒有好,請副將孫西暫代飲酒。眾人盡情地吃喝,猜拳行令,鬧得不亦樂乎。直至深夜,還不見主帥出來,誰也不敢離開。

待到天亮了,忽有士兵馳報說:“元帥已攻破昆侖關,特請諸位到關上吃飯去。”

大家聽了,都為之愕然,非常驚訝,且懷疑是奸細造謠。經幾番傳報,方才證實是真的,於是大家一起趕到昆侖關去。

原來狄青連夜歡宴將士的消息,已被敵人間諜探聽明白,回報敵將,敵將大喜,也大擺筵席犒賞部下。加上那幾天,大風大雨,氣候特別寒冷,狄青便乘機挑選部分勇將和勇敢的士兵,趁敵人不備,猛烈襲擊敵軍,敵人一時倉皇失措,不及抵抗便紛紛退卻,逃的逃,降的降,所以狄青便輕易攻破了險峻的昆侖關。

狄青故意製造全軍將士貪吃享樂的假象,暗中行動,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說話本領運用到軍事上,往往能收到出奇製勝的效果。可見,說隱話不僅僅用在日常的交際之中,還能擴大運用到軍事、政治、外交等各個方麵,其中充滿了智慧和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