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當對方提出某項反對意見時,要在回答之前,了解問題的症結。
第五步,當你了解問題的症結後,前後權衡一下,看看問題是否容易應付;若是容易應付的反對意見,便可以利用現有的證據加以反駁。
第六步,利用反問來回答對方,誘導對方回答你“是”。例如,你推銷汽車時不妨可以詢問對方:“你是不是正在為昂貴的維修費用而煩惱?”而對方的回答很可能是肯定的。既然對方不喜歡昂貴的汽油費和維修費,那麼你就可以乘機向對方介紹你汽車的優點了,這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
第七步,不要同意對方的反對意見,這樣會加強對方的立場。汽車推銷員如果說:“是的,我們生產的汽車維修費用是很高的,但是……”如此之舉就屬於不明智了。
第八步,假如對方所提出的反對意見是容易應付的,你可以立刻拿出證明來,同時還可以要求對方同意。
第九步,假如對方所提出的反對意見令你感到非常棘手,那麼你就要以可能的語氣來回答,然後再指出一些對對方更有利的優點。
8、小心回答陷阱問題
對方在談話中故設陷阱,這種場麵通常會出現在麵試中,這時,能否聽出考官的“言外之音”,判斷出哪些屬於“陷阱問題”,就是考驗你的應變能力的時候。陷阱問題往往是考官故意設下的圈套,以聲東擊西方式來判斷考生的性格、能力,通常都是咄咄逼人和過於刁鑽的問題,如何才能既巧妙回答問題又不失禮貌,才能不陷入陷阱之中,是回答這一類問題的難點。
諸葛妙語:
當劉備和諸葛亮寄居於荊州劉表處時,劉表的兒子向劉備和諸葛亮求計(因為繼母不能容納他)。劉琦說:“我不被繼母所容納,希望先生你能夠救我一命。”諸葛亮說:“我在你們這裏作客,哪敢參與你們的家務事?一旦泄漏出去,必然會引來大的禍患。”說罷,就要告辭離去。公子說:“既然來我們這裏作客,怎麼能夠怠慢你,隨便就讓你走呢?”挽留諸葛亮到密室一同飲酒。喝酒時,公子又說:“繼母不能容我,請求先生能夠救我。”諸葛亮又說:“這不是我所敢出謀劃策的。”說完,又要告辭。劉公子說:“我有一本古書,請先生幫我看一看。”領著諸葛亮登上了一座小樓。諸葛亮問:“書在哪裏?”劉公子又一次說:“繼母不能容我,我的性命危在旦夕,先生你難道忍心不說一句話嗎?”諸葛亮想走,一看,樓梯已被撤去。劉琦說:“我想向你請教良策,先生害怕會泄漏出去,不願意告訴我;現在上不著天,下不挨地,從你口出,入我之耳,再沒有第二個人了。先生可以說了吧?”諸葛亮說:“外人不能離間親情骨肉,我怎麼敢為你謀劃呢?”公子說:“先生既然不打算救我的命!我的命自然也就保不住了,現在就死在先生的麵前算了。”說完,拔劍就要自刎。諸葛亮趕緊製止說:“已經有了計策。”劉琦行禮道:“願意馬上聽你的良策。”諸葛亮說:“。公子難道沒有聽說過戰國時的齊國公子申生、重耳的事情嗎?申生由於在宮中被小人謀害麵亡,重耳因為遠離宮廷(小人鞭長莫及)而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現在的江夏太守黃祖剛剛逝去,那裏缺乏一個守禦的人,你為什麼不向你父親進言,讓他批準你帶兵鎮守江夏,就可以逃避這裏(打算謀害你的人)的禍患了。”劉琦再三拜謝,送諸葛亮下樓。
當公子劉琦向諸葛亮請教保命良策時,諸葛亮因為是在別人的地盤上,焉知不是他人派來試探於他的呢?於是三緘其口,並不願多說話。此時,公子說的話雖然情真意切,但越是這樣,就越不敢保證這就是一個“陷阱”式的問題,諸葛亮還是選擇了最穩妥的回答方式。一直到最後公子打算自殺,實實在在地看出公子是真心的以後,諸葛亮才教給他保命的方法。
麵對陷阱問題,也許你也該學學諸葛亮的作法。
古為今用:
通常的應對策略有以下幾種:
(1)麵對用“激將法”遮蔽的語言陷阱
這是麵試官用來淘汰大部分應聘者的慣用手法。采用這種手法的麵試官,往往在提問之前就會用懷疑、尖銳、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視對方,先令對方防線步步潰退,然後冷不防用一個明顯不友好的發問激怒對方。如:“你經曆太單純,而我們需要的社會經驗豐富的人”,“你性格過於內向,這恐怕與我們的職業不適應”,“我們需要名牌院校的畢業生,你並非畢業於名牌院校”,“你的專業怎麼與所申請的職位不對口?”
麵對這種咄咄逼人的發問,應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無論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麼你就已經輸掉了。麵對這樣的發問,如何接招兒呢?
如果對方說“你經曆太單純,而我們需要的是社會經驗豐富的人”。你可以微笑著回答:“我確信如我有緣加盟貴公司,我將會很快成為社會經驗豐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這樣一段經曆。”
如果對方說“你性格過於內向,這恐怕與我們的職業不適應。”你可以微笑著回答:“據說內向的人往往具有專心致誌、鍥而不舍的品質,另外我善於傾聽,因為我感到應把發言機會多多地留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