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內容營銷的橋頭堡:自媒體
2.4.1 自媒體掌握話語權
移動互聯網營銷不能完全依賴企業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官方賬號,這是一個自媒體時代,人人有麥克風,人人是記者,人人可以成為新聞傳播者。自媒體憑借其強大的交互性和自主性,使得信息傳播的自由度與個性程度顯著提高。
其實,企業無論利用自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營銷,其原理都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該媒體的流量(閱覽量)和可信度。但相對而言,傳統媒體、官方媒體的流量雖高,但由於親民程度不夠,所以可信度偏低;而自媒體雖然總體流量偏低,但更容易取信消費者。同時,自媒體的內容形式更加多樣,互動性更高,在傳播效率上要比官方媒體更高。打個比方:一個官方微博有100萬粉絲,但每條微博的轉發量可能隻有幾十次;一個自媒體的粉絲數有10萬,但每條微博的轉發次數有可能達到上萬次。下圖就是微博紅人“天才小熊貓”的一條微博,由於內容形式有趣,而且有很好的互動性,所以很快達到上萬的轉發與評論。
與之相對的,我們來看擁有43萬粉絲的奔馳smart官方微博,雖然它的粉絲數量巨大,而且每條微博也都比較有趣,甚至有的可以說用心,但偏偏每條都隻有十幾條評論和轉發,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因為它的微博內容在形式上千篇一律,都是幾張奔馳smart的照片外加一段簡短的文字,單調的形式很容易引起微博粉絲的審美疲勞。因此,即使它擁有43萬粉絲,但每條轉發量連43次都沒有。
其實,我們若是點開其中一條微博查看,內容還是挺有趣的,但正是因為形式上的單調,外加互動性的不足,造成了粉絲響應度的低迷。
由此可見,自媒體的靈活多變在移動互聯網內容營銷當中是多麼有優勢。因此,不論企業還是個人,在內容營銷上都應該考慮兩種可能:一是不斷積累優質內容,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高人氣的自媒體,一是和其他自媒體合作,在他的優質內容中嵌入自己的營銷信息。但後者需要注意,每個自媒體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使是同一個行業的兩個自媒體,都有可能在風格和受眾上相差懸殊,例如同樣是兩個IT業的自媒體達人,一個喜歡吐槽娛樂新聞,一個喜歡分享卡通動漫信息,其粉絲構成明顯不一樣,企業在選擇與誰合作時要詳細調研一番。
2.4.2 自媒體內容營銷攻略
不論從哪方麵看,通過自媒體來進行內容營銷,都是一件比傳統媒體更耗費精力的事,但相對的是,它的投資回報也很高。下麵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媒體內容營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原則。
一、堅持內容個性化
營銷學上有個說法叫“細分市場”,指的是企業經營者通過營銷調研,依據消費者的需求與欲望、購買行為和購買習慣等方麵明顯的差異性,把某一產品的市場整體劃分為若幹個消費者群的市場分類過程。自媒體營銷也需要細分自己的粉絲群體,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幽默和熱點當然要有,但自身的定位不能模糊,不能一會兒是娛樂八卦達人,一會兒又成了文藝範十足的讀書人,這種定位模糊極易造成原有粉絲的流失。
二、先給予,再索取
自媒體不是一個向粉絲“索取”人氣和支持的工具,而是一個“給予”內容和價值的平台。價值的種類很多,如資訊、經驗、樂趣等,都是價值。
以微博紅人,著名作家張嘉佳為例,他的微博就因為經常發布帶有正能量的感人話語而廣受追捧。
現在的微博數以億計,微信公眾賬號也成千上萬,隻有像這些能為用戶帶來價值的自媒體才會受到青睞,獲得人氣和粉絲。隻有了解了這個因果關係,才能調整好編纂內容時的心態,從很多細小的地方打動粉絲。
仍以張嘉佳的微博為例,他經常會發布一些感謝讀者支持的微博。
這些細節進一步增加了粉絲對張嘉佳的喜愛和支持,其書籍銷量也因此一路攀升。
三、用自黑式幽默保持熱度
要想塑造一個大家喜歡瀏覽並且持續關注的自媒體,就要持續地為粉絲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如果有時沒有找到優質的分享內容,就要學會用幽默或者輿論熱點來和粉絲互動,以保持熱度。
仍以張嘉佳微博為例,一款很“虐人”的手機遊戲Flappy Bird流行時,他就上傳了一張ps得很明顯的遊戲高分圖片,用誇張和“自黑”的方式和粉絲保持良好的關係。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熱點層出不窮,自媒體的靈活多變使得每個熱點都能成為助長人氣,保持持續關注度的優質素材,關鍵是用何種方法將其為己所用,張嘉佳的“自黑式”幽默值得借鑒。
四、用互動增強粉絲忠誠度
一群不說話,沒有反饋的粉絲是無用的,他們不說話,你就不知道他們對你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互動性是自媒體營銷的重要立足點。相比一般企業的贈送禮品和促銷活動,自媒體的互動應該走情感路線:認真回複粉絲留言,發起能引起共鳴的話題,不定期給粉絲一個驚喜,等等。這樣才能和粉絲建立一種穩固的情感連接,增加粉絲忠誠度。
微博紅人、演員劉燁的微博就是做互動的典範,他不定期會從評論他微博的粉絲裏抽出幸運粉絲加關注,並通過微博發布出來,這種做法極大地調動了粉絲評論和轉發的積極性,並且對其微博會持續關注。
除了上麵4點,自媒體營銷還要注意很多方麵,畢竟移動互聯網的發達使得很多人一夜成名,也讓很多人一夜之間身敗名裂。所以,自媒體麵向粉絲發布的每條訊息,都需要經過仔細的斟酌,千萬不要給自己留下負麵影響,尤其不能因為一些惡意粉絲的無理謾罵而動怒,在公共平台上失禮。移動互聯網會將很細小的場景無限放大,也許你長期積累的人氣就會在一次不經意的爆發當中損失殆盡。
2.5 內容營銷的極致:控製終端
2.5.1 當手機成為遙控器
如果你的企業足夠有野心,那僅僅通過別人的平台來推送內容是不夠的,你還要試圖建立自己的移動內容終端,完善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營銷布局,這樣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數字設備互聯一直是IT企業及家電企業重點研發的一個課題。2003年微軟、索尼、英特爾發起的DLNA標準,旨在解決個人PC、消費電器、移動設備在內的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的互聯互通,使得數字媒體和內容服務的無限製的共享和增長成為可能。
米聯是小米公司基於MIUI係統自主研發的一種數字設備互聯功能,它不同於現有的各種標準,不過卻可以與蘋果AirPlay、DLNA以及穀歌的安卓係統相互兼容,成了一種可以綜合各家之所長的新技術標準。
米聯的主要功能就是解決安卓手機(使用MIUI係統)、iPhone、iPad,以及PC上的視頻、圖片、音樂內容傳輸問題。而這些設備想要聯通起來,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就是小米盒子。簡單點說就是,這些不同設備之間的互聯是利用小米盒子這個設備作為中間載體,通過米聯技術實現相互聯通的。
雷軍之所以在小米羽翼還未豐滿的情況下就加大研發力度推出米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提升其他終端設備的銷量。就是在現階段,米聯為小米打通了數字設備的互聯生態圈,小米也可以在終端設備市場分一杯羹。除了已發布的小米手機、小米盒子(包括小米遙控器)、小米電視之外,小米此前還發布了一款通過小米手機遙控的玩具電動車。這些產品都可以通過米聯和小米盒子相互聯係,隻用一部小米手機就可以實現終端控製。
這也是買小米手機的用戶購買小米電視,或者購買小米電視的用戶想要一台小米手機的原因。未來,隨著人們習慣了米聯便捷的無線互聯網聯通方式,那麼他們肯定不願意改用其他設備。而小米如果生產出新的移動互聯網設備,比如電紙書,或者Pad,那麼習慣米聯的用戶更容易形成購買。當然,人們使用米聯的目的,除了終端控製,就是實現資源共享。從資源共享的角度來說,其實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就有了藍牙技術,但是藍牙的傳輸速度較慢,而且作用距離有限,所以藍牙技術並不適合今天大容量文件的傳輸和設備互聯。而米聯成功地解決了資源共享的問題,而且方便快捷。
2.5.2 小米盒子與多看閱讀
所謂資源共享,共享的是內容,米聯的技術再先進,如果沒有內容支撐,沒有內容平台,那麼小米的米聯技術也好,小米的終端設備也罷,都很難真正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小米科技做了兩件看似與生產手機無關的事情,開始涉足內容生產領域,一個是收購了做精品閱讀的多看科技,一個是準備用小米盒子搶占網絡電視的灘頭陣地。
說到電視機頂盒,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我們在看有線電視時使用的設備。電視機頂盒通過接收有線電視信號並且解碼的方式,向有線電視用戶提供電視節目信息。但是小米盒子是一個真正的網絡電視機頂盒,使電視成了一個網絡終端,具備了上網的功能,而且還可通過小米盒子瀏覽網絡視頻節目內容。
雷軍在被問及小米盒子的構想時說道:“五六年前我就認為,手機會替代電腦成為最常用的終端,電視是手機的顯示器,手機是電視的播控器。小米盒子就是實現這個構想最重要的紐帶,是最重要的手機配件。”
在小米盒子發布會上,雷軍向參加發布會的媒體介紹道,小米盒子第一個功能是將手機、Pad、PC等終端通過WiFi將視頻等投射到電視屏幕上,並配置了單獨的遙控器,已支持安卓4.2等多種無線協議;第二個功能是可以在電視上免費看視頻節目,目前已與搜狐視頻、騰訊視頻、華數TV和迅雷等十多家互聯網公司達成授權協議,電影、電視連續劇等片源庫超過10萬部;第三個功能是小米盒子SDK完全開放,支持應用開發者為小米盒子開發視頻、遊戲等各種應用。
發布會上一起亮相的還有一家新公司多看科技。雷軍在會上宣布小米全資收購多看科技,原看科技創始人王川已成為小米科技第八位聯合創始人。之所以這個時候宣布收購多看,是因為多看公司才是小米盒子真正的幕後開發團隊。被收購的多看科技成為小米旗下單獨業務部門,開發小米盒子、小米電視及未來的多看電子書(不排除小米Pad的可能)等產品,而且肩負小米旗下產品內容(包括文字、音樂、視頻)運營的重任。多看科技開發的精品閱讀器是Kindle上除自帶係統外運行最好的閱讀係統,更因為其擁有大量精品中文電子書資源而廣受消費者喜愛。多看精品閱讀器作為移動APP應用在IOS、安卓等係統的中文電子閱讀器下載排名中也處於領先地位。
以雷軍一向善於布局的戰略眼光,推出小米盒子絕不是無的放矢。雷軍的小米產品戰略逐步浮出水麵:以小米手機為中心,向電視、機頂盒,未來則是閱讀器等更多硬件延伸,以小米電商為硬件銷售渠道,通過各種硬件整合視頻、圖片、音樂等互聯網服務,以及電商、遊戲等互聯網應用,構造“小米生態鏈”。
2013年3月19日,小米盒子麵向試點城市正式官網發售,首批一萬台小米盒子在幾分鍾內全部售罄。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米盒子正在逐步走進用戶的生活,並將慢慢改變人們的觀念。雷軍所預言的“手機會替代電腦成為最常用的終端,電視是手機的顯示器,手機是電視的播控器”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