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奏方麵,創業企業在不同的時期會遭遇不同的風險,需要認識到在目前以及將來不同時期存在哪些風險。就拿舉辦一場演唱會來說,最開始的風險可能主要是沒人來買票,有人來買票後的風險可能是演唱會能不能如期舉行,請的大牌歌手能不能如期過來,場地器材能不能準時就緒;演唱會開始後的風險可能是會不會冷場,舞台會不會倒塌,天上會不會下雨(如果室外舉行的話),會不會出現騷亂:演出結束後的風險可能是大家如何有秩序地散場,如何讓藝人安全地離開,等等。
在認識到有哪些風險後,就需要采取一係列措施來防止風險的出現,並且製定一套方案來應對風險出現,將風險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分寸方麵,一方麵不能過緊,另一方麵也不能過鬆。過緊的話,創業公司就可能會丟失諸多的機會,快速反應的能力就發揮不出來;過鬆的話,可能無法有效控製住風險致使一些較大的風險沒控製住。創業企業本來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就比較差,所以無法控製風險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有效控製好風險,少犯錯誤。這樣才能讓自己創立的企業發展得更快、更穩,前景也更加光明。
不同創業起點的風險規避方式
創業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時尚的話題。從比爾·蓋茨、邁克爾·戴爾、謝爾蓋·布林到史玉柱、馬雲、李彥宏,這些創業前輩無不讓我們羨慕,他們的創業故事也被廣為傳頌。可是,創建大公司是一種創業,組建一個小公司甚至做一個個體戶這也是一種創業。它們從本質上來講都是創業,不同的隻是創業的起點不同而已。
創業有段位的高低,有起點的不同。是因為每個創業者所擁有的資源是不一樣的,所擁有的抱負也不同。我們根據起點的不同把創業分成三大類,並簡單介紹相對應的風險規避方式。
初級起點不一定非得做成百年基業的公司才叫創業,很多初級起點的創業者從一開始就慢慢積累自己的財富,一樣取得了不錯的創業成績。
初級起點創業的最大的特點是:創業者往往沒有資金或者隻有少量的積蓄,然而心懷一個創業的夢想,或者為生計所迫隻得做一些小本買賣。
初級起點創業也常常被稱之為“小本創業”。很多人瞧不上小本創業,覺得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或者覺得規模太小。可是,隻要勇敢邁出這一步就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再者當初肯德基的創始人就是開著他的福特老車輾轉各地賣炸雞,之後呢?肯德基餐廳開遍了全球。
小本創業的起點低,前途卻不見得就低,關鍵要看創業者的胸懷和眼光。初級起點的創業者應該如何規避風險呢?首先,應該審視自己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客觀估計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其次,還要認真考慮自己的商業模式。比如從事第三產業,例如谘詢、中介等行業就得仔細研究要怎麼收費、收誰的費、收多少費、以及消費者是否認可等等。這些都是商業模式要解決的問題。小本創業切記不可盲目擴張,要穩紮穩打,不能看到豐厚的利益後就貪圖安逸,不思進取。
還有一點要提醒小本創業者。要坦然麵對失敗。有的時候失敗不可避免。可是,就算失敗了也不是一無所成,你還擁有寶貴的創業經驗,這些經驗會對下一次的創業會有所幫助。
中級創業起點的特點就是:創業者擁有不錯的資金或者一項有前景的技術。相對於初級起點的創業者來說,中級起點的創業者擁有一定的資源能夠一開始就把事業做的大一些。可是,攤子鋪的大相對應的風險也會增多。我們應該怎麼樣回避中級起點的創業風險呢?
如果擁有一定的資金,就要審視自己曾經的工作經驗,是不是對創業的項目有所幫助,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
如果兩者可以有效匹配的話,以前的創業經驗和人脈關係肯定可以幫你降低創業的風險。反之就要慎重。
如果你的創業經驗和創業項目沒有交叉點,那麼你在把資金投入到創業項目前一定要多向別人請教,多做市場調研。等全部都弄清楚了再做進一步的規劃。
擁有高級創業起點的創業者無疑擁有更多的資源:有雄厚的資金又有良好的管理團隊和豐富的人脈關係。可能你會覺得,高級起點的創業者創業成功的比率要高得多。一般來說,擁有高級起點的創業者比擁有中級起點和初級起點的創業者創業成功率要高一些。可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就沒有風險了。高級起點的創業者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失敗不起。因為這個階段的創業者一般年齡都比較大,一旦失敗就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所以,我對這個階段創業者的建議是,一切以穩健為要。
創業投資一定要有風險意識
一般來說,收益是與風險是成正比的。不要隻看到收益,卻看不到風險。很多人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看到身邊的朋友因做某個生意一下子賺大錢了,看得人心裏直癢癢,心想他能做,我一樣能做。然後在不很了解的情況下急忙跟風而上,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某地有個私企小老板,看到別人因生產某種有機製品賺瘋了,不由得也心急火燎起來,趕緊籌集了資金,決定也要盡快投資上馬這一項目。就在這時,他手下的一名技術員勸告他說:“老板,你隻要將開工時間推遲半年,我們就能安裝調試好一種目前最先進的設備來生產這種產品,比現有設備生產的產品要好得多,相信也會暢銷得多。”不料,這位老板聽了卻很不高興地說:“推遲開工半年?你知道推遲開工半年意味著什麼嗎?那意味著我們將白丟掉上百萬元的利潤。”並且命令馬上開工。果不出那位技術人員所料,工廠開工沒幾個月,就因為配套技術陳舊、產品科技含量太低而使產品陷入滯銷。這位老板不得不重新投入巨資對才開工沒多久的工廠進行技術改造。結果錯過了賺取利潤的好時機。
創業者在初涉投資時,易受眼前利益驅動而忽視周圍的情況,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這樣做雖然可能使企業一時獲利,但失敗的風險也極大,就好像一個人看見一隻兔子就拚命去追,光顧盯著兔子了,全然忘了腳下的深坑……
眾所周知,投資是企業創建和發展的基礎。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許多人毫無準備地下海“試水”,結果因投資失誤而步履維艱,甚至慘遭淘汰。因此,對於白手起家的中小創業者來說,如何正確投資,回避投資誤區,就成為“試水”成功與否的關鍵,成為企業獲得成功的必修課。
創業投資是為了得到最大的回報,因此要求當事人反應足夠快。見事不好,能很快退出,轉移陣地。如果市場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原有投資決策已變得明顯不合理,就應壯士斷腕,以避免造成更大損失。當斷不斷,會反受其亂。
某燃氣熱水器廠正籌措上馬一新項目時,廠長突然從報紙中得到一條市場最新消息:市場風向將發生某種轉變。這種轉變將使該廠正在進行的燃氣熱水器項目變得不合時宜。廠長心裏十分矛盾,為自己已投入的數十萬元資金痛心不已。後又一想,現今市場風雲多變,一時的信息不利並不能代表未來,也許這一項目建成後,市場需求風向又會轉過來呢?他決定繼續對這一項目進行投資。結果,當他又投入了數十萬元建成了新項目後,因為市場風向一直並未如其所願地發生轉變,各種電熱水器擠占了傳統的燃氣熱水器市場很大的份額,給這家工廠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不能正確地分析投資的利弊得失,並以此來調整原有的投資策略,趨利除弊,而是抱持一廂情願的心態,是導致這家燃氣熱水器廠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投資者在投資項目的執行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市場趨向的變化,努力使項目與市場趨向保持一致。一旦出現新的情況,應根據變化後的情況隨時做出調整。
防患於未然
不少創業者在沒有做好創業的心理準備時,便貿然踏上這條艱險之路,結果遇到一點危機,就半途而廢。更多的情況是,創業者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具有比較強的拚搏進取精神,也能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一點成就之後,由於不願承受更多的壓力和責任,很多人便產生了小富即安、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的心理,有的甚至被小小的勝利衝昏頭腦,變得忘乎所以,從此失去了創業時期的那種敏銳和憂患意識,而真正的危機恰恰就在此時降臨。為什麼說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3年?根源就在這裏。
創業與風險常常是一對孿生兄弟。創業企業從孕育到成熟,是一段艱難的曆程,要跨越許多坎坷。企業風險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孫子兵法》指出:“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隻有在戰前對決定戰爭勝負的各種條件進行充分的“廟算”,做出正確的決策,才能在戰爭中避免失誤從而穩操勝券。同理,創業過程也是如此,隻有充分“廟算”才能趨利避害,克敵製勝。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新企業麵臨的危機通常都是經過長時間醞釀後,才爆發出來的。因此及早發現創業風險的征兆,並在風險爆發以前就加以消除,才是克服創業風險的最佳策略。
一般情況下,創業風險爆發前,新創企業會出現下列風險征兆:經營團隊成員大幅變動;會計師與專業顧問等異常變動;財務報表經常延後產生;會計師對經營報表存有保留意見;經營者出現異常行為;市場出現新競爭者的強力挑戰;研發支出比例持續降低;債信持續降低;大筆出售資產;在經營境況不佳之際仍出現大筆投資舉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