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避免心力交瘁(1)(2 / 2)

有空多爬山,這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方式。

二、認識你自己

1.經常反省自己

在古希臘的德爾菲有一座阿波羅神廟,牆上鐫刻著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確實,我們應明白自己究竟是什麼?應該是什麼?能夠是什麼?

人需要經常反省自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過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過錯而不自知,下一次還會犯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的人是最愚蠢的。反省可以使人進步,經常反省,善於總結,就會發現自己的長處在哪裏,短處在哪裏,有利於揚長避短。反省有利自律,促使成熟。

當然,反省與自責是兩回事。反省是積極的,而自責是消極的。反省是向後看,目的是為了將來改好,而自責是拿過去的錯誤折磨自己的神經,這樣做,不僅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反而會影響未來,對將來失去信心和勇氣。

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有的人遇到挫折並不是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對,反而怨天尤人,這樣做,隻會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古人雲:“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意思是說,大凡一個人,每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時,自己獨坐庭院觀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現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當此真心流露之際,皓月當空,覺得精神十分舒暢,自在之機油然而生,假如這種真心能夠常在該多好,然而狂妄之想偏偏難以全消,於是心靈上會感覺羞愧不安。

反省自己需要一個獨處的環境,需要一顆敏銳善於觀察的心,這樣才能在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都市中尋找到自己一片心靈的淨土。

2.不能放縱自己

人性善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人性中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有時人性中惡的一麵會占上風,因此我們不能放縱人性。可以說世間的邪惡都是由於人不能約束自己內心的惡的一麵而造成的。

所謂“破山中之賊易,破心中之賊難”,人間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千萬不可忽略隱藏在你內心的邪念,必須先製服這種內心的邪念,才能踏上進德修業的光明坦途。《六祖壇經》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又說:“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這也是強調心是人的一切行為的主宰,可見做人必須在自我修身養性上下功夫,尤其是要控製自身的邪念,因為外力畢竟不能完全左右自己,假如自己心猿意馬陷於迷惑,那就容易受到外來邪念的幹擾。

放縱人性容易導致自身的毀滅。貪欲膨脹之日就是人生悲劇上演之時,一些原本清正廉潔的幹部,因為抑製不住內心的貪欲,觸犯了黨紀國法,淪為階下囚。貪欲好比是烈火,理智好比是涼水,隨心所欲,為非作歹,聲色犬馬盡情作樂,不但腐蝕人心危害社會,也必然會使自己走向滅亡之途。

3.自負心理要不得

自負的心理容易導致自我滿足,因為一時的成功,一丁點的成績,哪怕是一點點的才華,都會沾沾自喜,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以此來顯示自己“出類拔萃”。

世上自負的人並不少見,有的確實有一點點才,於是就瞧不起別人,但是這樣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無知。相傳古代有一個書生認為自己的才華比歐陽修還要好,要去找歐陽修比試比試,正巧那天在路上與歐陽修同一條船過河,書生在船上吹噓自己比歐陽修的才華如何如何好,全然不知自己身邊坐著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歐陽修。最後下船時,歐陽修留下一句話:“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書生,終於成為人們的笑料。

自負的人總是畫地為牢、自命不凡,同時也排斥異己,使自己失去朋友。沒有人願意與自負的人交朋友,因為自負的人總是抬高自己,貶損別人,又不願意虛心地聽別人的意見。所以人生在世,千萬不能自負,而要謙虛謹慎。因為這個世界是非常大的,總有我們不曾了解的事情,謙虛給自己留下餘地,自負會把自己前進的道路給堵死。

4.人不可太自卑

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點自卑心理,對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感到難過。自卑是與自負相反的一種心理狀態,太自卑的人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是最差的,簡直沒有一處地方是值得稱道的。所以自卑的人做事總是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去做什麼事情,害怕承擔責任,認為自己做什麼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