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的人卻能找到一套很個性化的工作時間,比如有些名人用“貓打盹”的方式來進行休息,工作效率非常高。據研究發現,貓睡覺時間很短,白天不長時間睡,晚上更是難得睡覺,它是用短時間的打盹方式來休息。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一套最科學的時間利用法,隻要不斷地探尋,總會找到的。
5.學會科學用時
要充分利用時間,還要注意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是一項工程,光憑蠻幹是不行的,因為學習的內容有其規律,我們的大腦也有其規律,隻有順其規律,才能學得輕鬆,學得有效。如果違背規律,就隻會品味學習的苦。
假如我們隻急著想增加自己的英語詞彙,而整天拚命地背單詞,也不管如何去背,隻知道翻著單詞表一遍一遍地記,結果當然是記了後麵的忘了前麵的,而且即使開始渾身是勁,用不了多久,就感到頭腦發脹,疲憊和厭倦就自然而至。過不了幾天,你會覺得背單詞的欲望已不再這麼強烈。不能科學地安排學習內容,當然就難有效率。
所以我們在安排學習內容時要注意學科搭配,學了英語後最好能安排做幾個數學題,做完物理,不妨背一則古文,如此安排會感覺比較妥當。如果你一門心思專攻英語,那麼可以先安排背單詞,然後聽磁帶,最後做習題。
如果學習中有感覺比較單調或複雜一些的,可安排在剛開始的時候做,這時較容易調動精力先行對付。而把最感興趣的內容放到最容易疲勞的時候。晚上三個小時的學習,可以把你最討厭的科目放在第一個小時,完成以後會感覺心裏輕鬆許多,而把最喜歡的放到最後一個小時,這時即使被前兩個小時折騰得精疲力竭,但一接觸自己喜歡的內容,你往往很快就能集中精力,全神貫注。
二、分清主次,合理取舍
1.分清主次,避免耗於無聊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做事當然要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隻有細心謹慎,才能確保成功。但這並不等於不分主次而耗於無聊之事,或者不分輕重而本末倒置。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有些是無足輕重的,比如今天丟了一百元錢,你隻需告誡自己:以後小心些。你根本沒必要為此而煩心,上班後非要找個同事說一說,吃過中飯以後還要想想這事有多遺憾,這純粹是無端給自己添麻煩。
當然,有時候一些小事很容易煩人,處理不好就會影響人的情緒,影響人的工作和生活。但隻要我們分清主次,一切向前看,那麼這些不順心的事就隻會成為過去,而自己總能處於坦然。比如說,你工作很努力,但最後沒能評上先進,這好像是個不幸,但如果你再難過幾天,這就似乎更不幸,假如還要找領導申辯一下,甚至過後還要慪氣一陣,這就是個極大的不幸。生活中經常能對不順心的事采取冷處理的方法,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是很理智的。而如果采取熱處理,凡事都要追根問底,那麼隻會難為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耗於無聊會讓自己作繭自縛,自投羅網。早晨上班,碰到經理打了聲招呼,結果經理沒理睬,於是這一整天就七上八下,就似自己得罪了他一樣,總懷疑自己是否有嚴重過失而使經理不高興,所以挖空心思把所有能憶起的事想一遍。這種“套中人”永遠不可能把自己擺在主動的位置上。
如果在麵試之前過多地考慮自己的穿著打扮,從鞋到手套、從顏色到式樣,最後還要琢磨一下到時手往哪兒擺,這樣的話,最後肯定是越想越緊張,肯定影響自信心。我們做事不能太粗心,否則就會漏洞百出,但有些事又不能太細,否則就容易主次顛倒。什麼該細,什麼該粗,關鍵還是要分清主次。我們要經常跳出思維定勢,縱觀全局,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抓住了主幹,經常地反省總能發現問題,糾正失誤。
2.對無謂交際說“不”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交際上,難怪有科學家感歎:朋友和熟人是時間的賊。在當今開放協作的社會,人際交往是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某種程度上說,朋友越多,越好辦事。但朋友多的同時,必然帶來許多無謂的交際,如何對此說“不”也是一門學問。沈鈞儒在室內寫上“閑談勿過五分鍾”,柯雲路寫著“談話請短”,以此來告示來客,這當然是種簡潔明了的辦法。雨果為了逃避朋友的社交邀請,甚至把自己的半邊頭發和胡須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