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現實”纏繞的小說世界(2 / 3)

青年作家張悅然的中篇小說《動物形狀的煙火》寫中年畫家林沛的潦倒且無聊的生活。林沛才華橫溢,曾經風光過,被畫商捧為未來的大師,與各類瘋狂或哀怨女子有性事,樂事,婚事,離事,然後忽然就潦倒了,那些曾圍繞在他身邊嗡嗡作響的畫商,一忽然之間成為了路人。小說的結尾,林沛在“無良”畫商家裏,忽然對那個被收養的女孩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打算帶她悄悄溜走。最後,這位試圖逃離庸俗世界的畫家,卻被小女生關在了車庫裏——這很有趣,也可以解釋為一個隱語。但小說整體而言是淡淡的,我所期待的更多東西,並沒有凸現出來。

中年危機和不倫之戀,以及這種關係所透露出來的無聊和迷惘,我覺得是一種有害的小說套式。這種套式在情感上貼近所謂的現實,並被這種缺乏指向的現實所消化,成為現實的殘渣。作家無法在所謂現實中掙紮地逃出來,也同樣成了被消化的食品,與現實同歸於盡。不僅不壯烈,反而最終發出了一種排泄物特有的氣味。世界在我們這裏是扁平的、無趣的、單調的、乏味的,但在米蘭·昆德拉那裏是多元的,在馬爾克斯那裏是魔幻的,在莫迪亞諾那裏是謎語般的,在村上春樹那裏是青春迷離的。

小說家如何長出翅膀,逃離現實的陷阱,不被這遍布叢林裏的豬籠草所捕食,是一種迫切的現實。“生活現實”可能是單向度的,但我希望“文學現實”呈現多維度的活力。

三、現實一種:商業社會勢不可擋

生活現實和現實主義是兩回事,物質現實和物理現實也是兩回事。

當“生活現實”或“日常現實”被抬高,成為思考一切問題的單一手段時,這種“現實”思維的局限就成為了可怕的現實,而且變成了極度的功利主義現實。“現實”觀,可能是一種客觀存在,也可能是一種主觀意識。在文學藝術裏,現實可以有多維度,但在唯物觀裏,現實隻有一種。

但我們從哪一個角度,用何種語言來描述這種紛繁複雜的現實呢?物理學家有自己獨特的描述世界的方式,並以牛頓力學三大定律、普朗克的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用的相對論以及現當代很流行的弦論來呈現物理現實的終極認識狀態,在這些偉大物理學家的描述中,我們已經極大地擴展了自己對現實的認識,對宇宙的認識(包括更小的天文學尺度:銀河、太陽係),並且,如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教授在《大設計》裏霸氣側漏地宣稱的那樣,在當代,帶領人類進行終極思考的文明大旗,已經從哲學家手中交到了物理學家手中。現在,隻有遍布在全世界各大學、各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們,才能更好地描述世界,表達世界。當代的現實,已經充斥著宇宙大爆炸、黑洞、相對論、時間旅行、星際穿越、電子對撞機等天文學、宇宙學、物理學觀念的現實。我們原有的對世界現實的描述,已經顯得非常狹隘可笑了。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超光速的粒子,根據他的發現,法國物理學家從而把我們現在仍能初步達成共識的現實世界,描述成“投影世界”,即我們和我們所寄身的世界,隻是一種世界性的投影。美國著名科幻係列電影《黑客帝國》就描述了這樣的一個冒似“現實”和“真實”的矩陣世界,這裏的人物——如李維斯主演的電影男主角——雖然是電腦模擬的,但他們不缺乏各種現實感,包括痛感和痛苦感。

“現實”不是接近於無限的真實,就如同真空也隻是相對真空一樣,“現實”在文學中,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不同作家那裏講述出來,“現實”應該呈現不同的真實的複雜片段。最終,這些真實的材料,不一定能拚接成一個完整的、可靠的“現實”,反而應該是虛擬的現實,但符合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某些特殊的記憶和想象。在二十世紀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鐵板一塊的“現實”已經從哲學家和文學家的腦袋裏飛走了。這貌似豔麗的蝴蝶,枯死在蝴蝶泉的樹上。

經過三十年狂飆突進的經濟發展之後,物質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主控力,“物化”和“拜物教”從政治教科書中跳出來,獲得了肉身,成了現實。商業社會勢不可擋地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大塊的一部分。二十多年前我在上大學時,《政治經濟學》還是一種抽象的理論描述,讓我這樣的鄉村孩子大為頭痛。我根本無法理解什麼叫做“剩餘價值”,什麼叫做“物化”,什麼叫做“拜物教”。而現在,當我在街道上行走,目睹著各種汽車在路上狂奔亂叫,看著電視上靚男倩女們炫示他們的名貴玩物和首飾時,我恍然大悟什麼叫做“拜物教”,什麼叫做“物化”。我跟太太說,原來,用物的價值、金錢的價值來衡量一切,包括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是物化。那些把個人價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全都寄托在奢華物品上的現實,就是“拜物教”——除去這些奢華汽車、首飾,我們的主人公毫無價值。一旦裝飾、裝修著奢華的首飾,駕駛著超級跑車,即便是一個小矮人小醜人,也會在精神上和想象上成為巨人。不倫之戀也好,中年危機也好,一旦超越這種平麵,就有可能進入更好的、更高級的文學空間。

在這樣一個“物化”世界,很多小說寫到商業、商戰、欺詐的內容,是可以意料的。

湖南作家田洱的中篇小說《長壽碑》是其中一部有趣的作品。小說寫一個縣城的縣委書記為了發展地方經濟,而采用了各種特殊手段打造“長壽之鄉”概念的瘋狂故事——但在瘋狂現實中,縣委書記們都很冷靜,很有人性味道,人情味道。故事中的地方文化人老呂寫得很生動,他熱情,有理想,最後,他以發展地方經濟的名義,成了一個真心實意的造假高手。在這裏人物與故事展開得都很充分,語言上也極有特點,耐咀嚼。

作家哲貴的中篇小說《討債人》則寫經濟衰退之勢下的人與人之間的脆弱關係。眼鏡配件廠商林乃界和做放貸生意的林上水、做健身會所的蘇海嘯、做美容院的諸葛妮是一起走過三十年的老友,他們從健美愛好者出發,三十年來走到中年,穿越風風雨雨,但仍然維持著獨特的友情,其中,林乃界和諸葛妮之間,還存在著奇特的戀人關係。小工廠主林乃界懾於稅務所副所長胡可去的淫威,每次眼鏡廠老板、胡可去的老婆趙來來駕車前來白拿林乃界廠子的眼鏡架和其他配件,林乃界都忍氣吞聲,不敢跟趙來來趙總結賬。到了經濟不景氣,生意做不下去時,林乃界打算關閉廠子,討回趙來來欠下的五十多萬債款。故事就在這反反複複的折騰中展開,到了無法解決的絕境。最後,林上水想了一個高招:給胡可去所長設套,偷拍他的色情錄像,以此討回了五十多萬元的欠款。但誰也沒想到,最後做放高利貸生意的林上水卻把幾個三十年老朋友的錢都卷跑了。這個故事把當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脆弱關係寫得很生動,而且不絕望,甚至有些小的幽默——曾經一碰到諸葛妮身體就陽痿的林乃界,在全部身家都被老友騙走之後,忽然發現自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