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Grant曾是美國最大的商業企業之一,它於1975年宣告破產。就在它破產的前一年,它的銀行貸款達6億美元,經營活動提供營運資金2000多萬元,營業淨利潤也是近1000萬美元。在1973年,W.T.Grant公司股票的價格仍按其收益20倍的價格出售。麵對這樣一家龐大企業的破產,很多人都非常驚訝。
其實該企業破產的原因就在於,雖然有高額的利潤,但是早在五年前,該公司的現金流量淨額就已經出現了負數,由於公司的現金不能支付巨額的生產性支出和債務費用,最後導致公司成長性破產。
國外大企業的發展已經證實了熊曉鴿的說法,而國內史玉柱在20世紀90年代的失敗教訓更是讓國內的創業者認清了現金流的重要性。
巨人集團成立於1989年8月,到1993年12月就已經發展到290人,在全國各地成立了38家全資子公司。它所推出的中文手寫電腦、巨人傳真卡、巨人鑽石財務軟件、巨人加密卡、巨人防病毒卡等產品,實現年銷售額300億元,年利稅4600萬元,成為中國極具實力的計算機企業。
1993年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宣布新建巨人大廈,在沒有充分考慮資金問題的情況下,他當眾宣布將巨人大廈的樓層提升為72層,這在當時是全國最高的樓宇。1995年,巨人集團在全國又以集中轟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電腦、保健品、藥品三大係列30個產品,子公司從38個發展到228個。
但是,巨人集團內部危機四伏。1996年,巨人大廈資金告急。在貸不到款的情況下,史玉柱將保健品業務的資金調往巨人大廈。但是,保健品業務因資金“抽血”過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極而衰。1997年初,巨人大廈因資金鏈斷裂而未能按期完工,隻建了三層便停工。因為史玉柱的冒進,巨人集團終因財務狀況不良而陷入破產危機之中。
對於創業者來說,現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熊曉鴿持有相同觀點的投資者,絕不止一個。曾有傳言說,國內著名的投資商紅杉資本曾給旗下所投資公司的CEO寫過這樣一封信,文中提道:“現金比你媽媽更重要!”而在這封信的最後,更是強調:“讓我們重申一次:在用光我們提供的資金之前,你們的現金流仍沒有什麼起色的話,那就不要再伸手向我們要錢了!”
這個傳言有些極端。作為紅杉的頭號人物,沈南鵬表示雖然這封郵件是子虛烏有的,但他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意郵件中的觀點。在他看來,今天的資本市場將不再提供持續的資金。
沈南鵬的看法和熊曉鴿如出一轍,現金流已經成為每個創業者都需要理性思考的問題。作為投資者,熊曉鴿很清楚,沒有投入企業,是無法發展的。如果資金投入後,能在2~3年間取得30%的回報,投資者是很願意做的;如果回報周期是6~7年,甚至更長,這個時候投資者就會慎重考慮風險問題。
尤其是在市場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大家都不知道這樣的情況到底要持續到什麼時候,這種時候,現金流就顯得尤為重要。熊曉鴿希望創業者們明白,投資者並不會關注你有多少現金,而是看你能否把現金用好。這樣一來,投資者的回報率才會有保證,投資者也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創業者獲得成功。
第三節 熊氏鑒模式,成功的企業模式都很簡單
熊曉鴿擔任《贏在中國》評委之後,越來越認可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道理:成功的企業模式都很簡單。
《贏在中國》節目中,給選手陳述自己項目的時間隻有短短2分鍾。參賽者眾多,要想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吸引觀眾的眼光,吸引投資者的眼光,過於複雜的陳述不僅不現實,也是毫無意義的。
熊曉鴿後來指出,《贏在中國》其實就是創業者拉風險投資的“實戰”。在熊曉鴿的投資過程中,曾遇到不少創業者講自己有一個特別好的主意,但怎麼說也說不清楚。就衝這一點,熊曉鴿已經能夠做出判斷了:一個連自己企業的企業模式都講不清楚的創業者,他的企業肯定是不能管好的。
在熊曉鴿看來,任何一樁生意都不可能隻靠一個人去做。創業者需要把他的主意告訴很多人,然後說服別人跟他一起做。這個時候,表達和溝通就顯得很重要。西方有這麼一個說法:主意隻占2%,其他的是溝通。
溝通的關鍵又體現在CEO身上,《贏在中國》的評委馬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很能說,也很會說。但熊曉鴿認為,溝通好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企業的模式要簡單。馬雲之所以能夠拉到那麼多的投資,不僅在於他的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阿裏巴巴的模式很簡單。馬雲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去解釋自己的企業模式。在熊曉鴿看來,這才是馬雲成功的根本所在。
成功的企業模式是簡單的,熊曉鴿的這個看法,在沃爾瑪公司也能得到印證。沃爾瑪的模式很簡單:熱情服務,產品價格低廉。
眾所周知,顧客服務是沃爾瑪在全球獲得成功的基石。每天,沃爾瑪全球的每家商店都從天天平價、天天低成本、商品退換、商場氣氛、食品衛生等多方麵服務顧客。沃爾瑪認為僅單純關注以上某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隻有認真做好每一點才能保證他們的成功,才能保證“老板”們滿意,他們認為顧客就是老板。
沃爾瑪公司創始人美國山姆·沃爾頓先生說過:“所有同事都是在為購買我們商品的顧客工作。事實上,顧客能夠解雇我們公司的每一個人。他們隻需到其他地方去花錢,就可以做到這一點。衡量我們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就是看我們讓顧客──‘我們的老板’滿意的程度。讓我們都來支持盛情服務的方式,每天都讓我們的顧客百分之百滿意而歸。”
迎賓員是沃爾瑪盛情服務的第一個窗口。當你第一次進入沃爾瑪商場時,她們會說“歡迎光臨沃爾瑪”;你下次再去時,她們會向你說“今天天氣真好啊”之類的話;如果第三次你帶著女兒進入商場,她們或許會說“請到我們的女童裝部門看看吧,我們有新款的Powerpuff女裝係列”等。
在沃爾瑪,是她們最先提醒你在商場內可以隨時開心地購物。全球沃爾瑪均鼓勵員工做到:當顧客步入商場後,使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受歡迎的。沃爾瑪長期堅持聘用願意向顧客微笑並看著顧客眼睛,向離自己三米之內的每個人打招呼的員工,這就是他們所說的“三米微笑原則”。
如果顧客覺得“迷失”在沃爾瑪大商場的商品海洋中時,可以隨時向任何一位正匆匆走過或正忙著補貨的員工詢問某種商品在哪裏。沃爾瑪的任何一位員工無論多忙,都會告訴顧客商品陳列在哪個部分並親自帶顧客到達。在沃爾瑪,顧客可以充分體驗一站式開心購物的生活樂趣。
沃爾瑪的營業場所總是醒目地寫著其經營信條:“第一條:顧客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有疑問,請參照第一條。”“顧客至上”是沃爾瑪成功的真諦。如果把沃爾瑪的“三米微笑服務”看做是服務顧客的軟武器,那麼,“永遠低價”則是重兵器。沃爾瑪永遠追求的低價原則充分證明了“顧客必須被假定是理性的”。
山姆·沃爾頓始終要求每位采購人員在采購貨品時態度堅決,他總是告誡員工:“你們不是在為沃爾瑪商店討價還價,而是在為顧客討價還價,我們應該為顧客爭取到最好的價錢。”
沃爾瑪的“低價原則”是有曆史的。1945年,山姆以2.5萬美元的價格(其中5000美元是他的積蓄,2萬美元是向海倫的父親借的)買下了巴特克兄弟公司所屬的位於阿肯色州一個小鎮上的一家雜貨連鎖店,主要經營廉價商品。
山姆起初雄心勃勃,要在5年內讓這家小店成為阿肯色州經營最好、獲利最多的雜貨店。然而,缺乏經驗的山姆在經營一段時間後發現,這家店鋪是個連年虧損的爛攤子,不但房租高、生意不好,而且對門還有一家實力雄厚、營業麵積很大的綜合性商店,經營難度可想而知。
巴特克兄弟公司要求它下屬的連鎖店購進公司統一調配的商品,並規定售出的價格。如果商店做到75%的商品都向公司訂購,年末就能拿到一筆回扣。山姆一開始按照公司的規定做,但不久他就發現,直接從製造商那兒進貨,價格更便宜。以女褲為例,從巴特克兄弟那兒進貨價格是1美元,但從製造商那兒進貨隻要80美分。
山姆進行了銷售分析,他以80美分一條進貨的女式緊身褲,倘若售價定為1美元,那麼它的銷售量便是定價1.2美元的3倍。雖然每條的利潤低了,但總利潤大大增加了。
這就是後來沃爾瑪公司著名的“女褲理論”,其實也就是薄利多銷。這種理念使得他的商店生意紅火,很快就從一家虧損商店一躍而為本地區經營業績最好的商店之一,成為山姆和他的沃爾瑪最堅實的商業基礎。
在沃爾瑪中國,很多店為員工準備了免費的純淨水,但不可能準備紙杯;有的店在員工餐廳配有電話———當然是投幣電話。專供員工使用的洗手間根本沒有卷紙,更不會有香皂,很多情況下,員工們用來洗手的都是部門不能銷售的洗手液、沐浴露,甚至洗衣粉。
連沃爾瑪主席外出時都經常和別人同住一個房間,沃爾瑪的員工自然也不能例外,還要把這種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每次開新店之前,沃爾瑪總部總是派人來指導,據說這些人住的隻不過是三星級的賓館,而且開店第二天就立刻走人,因為沃爾瑪隻承擔因工作而產生的費用。
簡單、有效,這是熊曉鴿最認可的企業模式。事實上,凡是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也都很簡單。在熊曉鴿看來,如果企業讓大家搞不明白是個什麼狀況,企業的產品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話,那這個企業一定不成功,不成功的企業當然不會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第四節 熊氏看價值,客戶比投資人更重要
現在全球金融進入一個低穀期,創業者紛紛向投資人示好,希望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過冬。但是,熊曉鴿告訴創業者,對企業來說,客戶比投資人還重要。
熊曉鴿認為客戶比投資人更重要,是基於三點認識。
首先,客戶知道企業的優勢在哪裏。
在熊曉鴿看來,投資任何一家企業,首先要了解的是企業的客戶包括哪些。企業的管理要以客戶為主,因為在經濟市場上,沒有人可以判斷出未來會怎樣。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服務的好壞也完全能夠從客戶身上得知。
日本的卡西歐公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到位。注重市場調查是卡西歐公司不斷成功、聞名世界的秘訣。卡西歐公司的市場調查是通過銷售調查卡進行的,銷售調查卡隻有明信片一般大小,但設計的調查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分為7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購買者的調查,其中包括性別、年齡、職業;第二部分是對使用者的調查,包括性別、年齡、職業,以及與購買者之間的關係,對使用人的特征進行確認;第三部分是購買方法的調查,分為幾個選項:個人購買、團體購買、贈送;第四部分是調查如何知道該產品的,是看見商店櫥窗布置、報紙雜誌廣告、電視台廣告,還是朋友告知、看見他人使用等;第五部分是調查為什麼選中該產品,所擬答案有:操作方便、音色優美、功能齊全、價格便宜、商店的介紹、朋友的推薦、孩子的要求等;第六部分是調查使用後的感受,是非常滿意、一般滿意、普通,還是不滿;第七部分是調查者對公司產品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