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興趣,快樂作文
作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趙麗紅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如何才能讓老師講得輕鬆,學生學得快樂,這就需要一些技巧與策略,本文就從以下方麵加以闡述;一是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二是培養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三是培養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激發興趣 快樂作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強調的就是對於事物的興趣。許多研究證明,人的情緒對認知活動的作用很大。它可以調節人的認知加工過程和行為表現。當然,不同的情緒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如:積極的情緒可以起到協調、促進作用,而消極的情緒則會起到破壞、阻礙的作用。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做到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呢?首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自發自覺地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主要有以下途徑。
一、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親身經曆的事不但易於寫成文,而且能體現出真情實感,為了解決“難寫”的問題,最好是先獲得切身體驗。學生其實不是沒有激情寫作,可能是我們沒有開掘他們激情的泉眼。一次考試出了一篇關於母愛的作文,學生的選材很老套,沒有什麼新意,甚至模式化到幾乎千篇一律,寫的都是在暴風雨之夜母親如何抱著他到醫院看病。針對這種情況,我意識到學生沒有帶著情感寫作,相反是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於是我決心重新要他們寫一次,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在一個晚自習,我要學生每人準備一隻紅蠟燭。學生感到很新奇,不知道老師要他們做什麼,他們的好奇心空前膨脹起來,帶著這種疑惑我要他們點起紅蠟燭。眼睛聚精會神地看著燭光,耳邊響起了我為他們準備的歌曲《燭光裏的媽媽》。當舒緩的音樂響起的時候,當那感人的歌聲深入他們心靈的時候,我知道他們的心靈受到了母愛的震撼:“噢,媽媽,燭光裏的媽媽,你的雙眼是否已經失去了光華,你的兩鬢是否增添了白發——媽媽,相信我,女兒自有女兒的報答,我不願牽著您的衣襟走過春秋冬夏。”我說:“眼前這溫馨的燭光,就像媽媽的眼睛在凝視著你,你感受到了嗎?”然後我關掉音樂在安靜祥和的氣氛中用舒緩的語調為他們娓娓道來:母親如何從一位窈窕少女成長為一位母親,如何十月懷胎的辛勞,如何含辛茹苦哺育,如何不厭其煩地教育,如何在受到委屈時強忍淚水……這時的孩子有的已經淚流滿麵,有的也已泫然欲泣,這時寫作的時機已到,學生感情的閘門已經打開,我於是說:“那麼現在就用你的筆,用你的真情,用你的愛給媽媽寫一篇頌歌吧!”學生的寫作欲望噴薄而出,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在筆端凝聚成愛,主題也在愛中升華,這次寫出來的文章因為多了真情實感,佳作妙句自然就多起來了。與上次考試的作文相比,提高了很多。恰當的情境創設給學生提供了一種寫作的“磁場”,這種“磁場”氛圍感染著他們,使他們真情流露,妙筆生花。
二、培養觀察能力,積累作文素材
觀察是學生寫作的重要前提,教師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告訴他們要帶著著感情觀察。如我在教學寫“一個熟悉的人”時,先讓學生明確選定觀察的對象,布置他們貼近人物生活觀察他們肖像、衣著、舉止、言談等,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深入細致地感知,從而獲得對人物立體鮮活的印象,寫起來不至於無話可說。再如指導學生寫有關水果的習作,通過視覺觀看水果的形狀、顏色;通過嗅覺,聞到水果香;通過觸覺,摸到它的實體;通過味覺,嚐到它的滋味。學生在親自體驗的觀察過程中,獲得了對物體形象的感知,既引發了興趣,寫起來又遊刃有餘。如何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激發他們觀察的興趣。正如前文所說的那樣:當一個人心情愉快時,他對任何事都會很感興趣,這時讓他做一件自己平時不願意做或沒有做過的事情也會表現得十分認真、出色。小學生容易受個人情緒影響,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並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被關注的事物上。他們會產生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的念頭,並會通過多種方式細心觀察,如:看、聽、聞、嚐、摸、想……從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時教師最應該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讓他們產生愉悅的心情,達到學生通過細心觀察寫出有特色的作文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