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主批閱”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1 / 2)

“自主批閱”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作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培永

新課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自主批改作文”,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何讓學生自主批閱作文達到預期效果?我認為語文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自主批閱作文,要求教師了解學生作文水平。

義務教育階段實行的是均衡分班,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如果老師不了解學生的整體、個體的作文情況,就很難有針對性地讓學生“自主批閱”,從而失去“自主批閱”是為了讓學生培養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意義。在新接手一個班級的教學時,我總是把前幾次全體學生的作文拿過來自己逐個批改。課間把一些學生找來談話。我班的安冉同學,我改了她的兩次作文,發現無論是哪一方麵,水平都很高,我立刻把她叫來給予鼓勵,並讓她準備在上課的時候給同學們介紹經驗。這時候,她說了真話:是從作文選中抄的,我就要求她自己重新寫一篇來看看……通過這樣的方式,了解學生作文水平,再根據學生的作文水平,給學生劃分批改小組,確定小組組長。

二、讓學生自主批閱作文,教師要讓學生理解自主批閱的意義,安排好自主批改作文的方式。

盡管多數學生願意“自主批閱”,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不理解老師的苦心,認為是老師懶惰,從而在“自主批閱”中消極怠工,應付了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該先給他們講清“自主批閱”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明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文也不例外,通過“自主批閱”親自參與自己、同學的作文批改,可以更好地向自己的同輩群體學習,同時在發現自己作文的不足的情況下,更好地改正,並在以後不犯類似的錯誤。通過“自主批閱”,實現提高自己作文的寫作興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讓學生理解“自主批閱”的意義後,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時間和批改方式。可以利用一節或兩節連續的作文課,或者讓學生自己批改自己的,或者同位互批,或者分組批閱。這幾種方式應該根據作文的命題形式、文體要求等做出調整,並經常變換方式。如我在讓學生以“綠地”為話題寫作以後,就是讓學生按照“學講計劃”分好的六人小組進行批改。每組六人改四本,讓每個學生都讀完所需批改的四本作文後,再在組長的帶領下集體批改。因為這樣的話題作文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綠地”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校園的一角,也可以是家裏的菜地,還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曆史上的某個地方、某本書籍等。有的寫作水平較低的同學容易認為寫精神層麵的東西是偏題、跑題的,這樣批改不僅自己學不到寫作知識,還會誤導被批閱作文的那位同學。采用小組集體批閱,就可以避免類似的問題。當然,無論是哪種方式的批改,教師都應當在教室裏隨時檢查學生的批改情況,並及時予以指導。

三、讓學生自主批閱作文,教師應該先教給學生批閱作文的方法。

學生作文需要批改的內容主要是作文的結構、語言和主旨。

結構上,先看格式。有學生為了卷麵的美觀而忽略了作文的格式要求,比如有的學生標題寫在正中央,有的習慣性將標點符號占用的格式不符合作文格式規範,如沒將逗號、句號等獨立占用一格,有的甚至不知道冒號引號的格式該怎麼使用。有的沒有遵循“鳳頭豹尾豬肚,中間多分段”的結構安排的原則。有沒有合理運用題記、小標題,當然,這不能讓學生為了寫題記、小標題而給作文強加上題記、小標題。再看內部結構。主要從開篇是否扣題,中間是否點題,結尾是否化題,中間內容是否合理銜接,寫作順序是否合理等方麵進行批改。通過多次批改自己和同學的作文,能讓學生更有效地掌握作文作文格式要求,做好作文格式安排,從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