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法理念下的全球市場規製製度研究(3 / 3)

(2)國內法的完善。首先,以經濟法理念為理論基礎,借鑒根據自身因素而建立的國際區域市場規製製度及舊的國際經濟秩序規則的合理成分,完善本國的政府調控與市場機製耦合的經濟法製度,形成全球化趨勢下的本國市場規製製度,從而實現本國社會利益與市場個體利益、區域集體利益與本國國家個體利益、全球集體利益與區域個體利益博弈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其次,以經濟法理念為理論,對經濟全球化過程的新問題,從全球集體利益的高度,製度本國的國內法律製度,為參與國際市場規製製度提高本國的談判能力,從而實現與全球集體利益協調發展條件下的本國利益最大化。第三,通過完善國內適應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市場規製製度及豐富全球語境下的司法實踐經驗,積極參與國際舊秩序規則的改革,從而實現本國個體利益與全球集體利益的帕累托最優狀態。

四、結論

集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矛盾,在物質生活領域中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其在全球經濟中具體表現為:全球社會與市場個體的利益、全球社會與各國利益、各國政府間利益、政府所代表的該國整體利益與市場個體的利益博弈。

目前我國經濟全球化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是,其一是美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理念輸出導致因缺乏政府調控而引起的市場失靈;其二是美國經濟霸權導致的為了美國等個別發達國家利益而損害全球社會利益;其三是跨國企業個體利益或美國等發展國家為了其經濟利益而操控發展中國家政治及經濟從而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及全球社會整體利益。

經濟法理念是經濟社會化條件下的實質公平正義,其核心內容是在兼顧個體利益的基礎上的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實現。因此,全球市場規製製度變遷或完善就需要以經濟法理念為指導,通過分析目前全球市場製度存在的問題,從國際經濟關係及其國際規則和國內法兩個方麵進行變遷。

從國際規則及其國際經濟關係製度的變遷看,首先,各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地緣或文化傳統觀念構建國際自由貿易區域形成自己的政府聯合體,一方麵,實現國際區域經濟與其本國個體經濟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麵,通過政府聯合體形成自己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或跨國公司相抗衡的力量,從而擺脫美國等發達國家製定的國際經濟舊秩序製度的控製,提升國際形象,提高國際新秩序規則製定時的談判能力。其次,通過政府聯合體,製度國際區域政府聯合體調控與國際區域市場機製耦合的市場製度。第三,國際區域新製度,改革現有的IMF或WTO等國際組織規則,使國際雙邊或多邊規則起到維護全球社會整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的協調發展。第四,通過國際區域新製度促進或形成國際規則的權威性,防止如美國等個別發達國家為了自身利益而采用雙重標準,損害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

從國內立法的完善看,首先,以經濟法理念為理論基礎,借鑒根據自身因素而建立的國際區域市場規製製度及舊的國際經濟秩序規則的合理成分,完善本國的政府調控與市場機製耦合的經濟法製度,形成全球化趨勢下的本國市場規製製度。其次,以經濟法理念為理論,對經濟全球化過程的新問題,從全球集體利益的高度,製度本國的國內法律製度,為參與國際市場規製製度提高本國的談判能力。第三,通過完善國內適應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市場規製製度及豐富全球語境下的司法實踐經驗,積極參與國際舊秩序規則的改革。

參考文獻:

1. 史際春,鄧峰.經濟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 徐孟洲.耦合經濟法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 劉文華.中國經濟法基礎理論(校注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4. 劉詩白主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5. (法)盧梭著.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3.

6. (美)約翰·康芒斯著,趙睿譯.製度經濟學(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7. 魏建,周林彬.法經濟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8. 楊紫烜.經濟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9. 陳共.財政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0. 徐孟洲.經濟法的理念和價值範疇探討.社會科學,2011,(1).

重點項目: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項目號);全國統計科學研究計劃重大項目“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統計測度、國際比較與影響因素研究”(項目號:2013LD03)。

作者簡介:周明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博士生,高級經濟師;肖宏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

收稿日期: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