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經濟法理念下的全球市場規製製度研究(2 / 3)

經濟法理念是一定區域或全球經濟社會化條件下的實質公平正義,其核心內容是“包含以消費者為本、平衡協調和社會責任本位三項基本要素”;在兼顧私人利益的基礎上的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實現,而全球市場規製製度就是要構建一種將使全球社會整體利益與區域或國家個體利益、國家與國家、政府與市場協調發展的製度從而實現全球各種市場博弈利益的均衡發展製度,這正是經濟法理念所追求的目的,因此,經濟法理念是全球市場規製製度構建的理論基礎。

三、全球市場規製製度構建

盡管製度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由於源於實踐中利益博弈結果的製度供給,特別是其中的國際間通過談判而形成製度,相對於製度需要來說永遠是滯後的,而當社會群體覺察到新製度有可能獲得在現行製度條件下實現不了的利潤時,才可能會引起製度變遷;而如何實現製度變遷,則依賴於利益博弈各方的力量及談判能力。因此,這就要求,在構建全球市場規製製度時,首先應當分析目前市場全球化語境下存在的問題,其次,根據問題以經濟法理念為理論基礎構建可靠的全球市場規製製度。

1. 目前全球市場製度存在的問題。全球製度是全球利益博弈的規則,從廣義上說包括正式製度和非正式製度,其中,正式製度是由國家或國家聯合體製定或認可並有強製力保證的習慣或成文規則;而非正式製度是人們自發形成且沒有強製力保障的不穩定的規則或習慣。非式製度是正式製度的來源之一,往往是市場創新的結果,除非正式製度嚴重損害正式製度所保護的利益外,一般是正式製度的有益補充,因為,製度是利益博弈的規則,是有談判能力的人或團體為了其自身或團體利益而創設的,所以,他可能會為了製度設計人的利益而損害整個全球國際社會或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利益。全球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除了因發達國家將高消耗技術和高汙染的廢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從而影響全球環境利益外,主要具體表現為:

(1)國際組織成為經濟強國謀利的工具。2007年,主要國際機構已經明顯地暴露出弱點。如:石油價格的急劇上漲使得窮國和富國都深受其害,但是國際能源機構似乎不足以對此做出反應,而其27個成員國並不包括像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甚至成員國之間其權威性也有限。在全球金融領域,貨幣基金組織似乎麵臨著重要性下降以及失去合法性的危機。MF的會費繳納國已經用腳來投票,而且它還麵臨新的批評,因為其對最近的金融危機缺乏預警。

(2)以美國為標簽的新自由主義理論下的製度輸出導致全球的資源浪費,加劇了全球經濟危機。在東南亞危機中,美國和其影響的IMF要求受危機影響的國家削減支出來減少赤字,卻全然不顧這樣必將導致下列嚴重的結果:如2008年始於美國的次貸危機並迅速蔓延到全球的危機,使上千萬的人淪為貧困人口,就是因為新自由主義的忠實信徒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為代表的美國政府監管人員放鬆市場管製並任其自由發展的惡果。因此,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感覺到了多年來自己所受到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欺淩所產生的痛苦,這些國家被要挾采用了美國的組織製度,解除了對經濟的監管;盡管美國承諾這些國家最終會得到更多的好處,結果卻是事與願違。

(3)美國經濟霸權對自己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規製采用雙重標準不利於全球權威製度的形成,增加全球市場製度交易成本,損害了全球的整體利益。從東南亞危機與2008年的美國危機對比可知,發達國家在美國危機中采用了逆經濟周期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而在發展中國家,美國及其主導下的IMF卻強迫他們采用順經濟周期的政策,如提高稅收和利率、削減支出,這導致這些發展中國家發生很大的經濟波動,而發達國家則因逆經濟周期政策而波動很小。如果這些發展中國家也采用本次美國危機的政策,自然其經濟波動也會很小。因此,這種雙重標準不利於全球經濟的協調發展,損害了全球整體的利益。

總之,從全球製度的視角來看,目前全球市場規製製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其一是美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理念輸出導致因缺乏政府調控而引起的市場失靈;其二是美國經濟霸權導致的為了美國等個別發達國家利益而損害全球社會利益;其三是跨國企業個體利益或美國等發展國家為了其經濟利益而操控發展中國家政治及經濟從而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及全球社會整體利益

2. 全球市場規製製度完善。綜上所述,全球市場規製製度完善主要是如何實現全球集體利益與個體利益的均衡發展,如何實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政府或各國政府聯合體與市場個體的均衡發展。而全球市場規製製度主要是通過國內法而體現,因此,全球市場規製製度的完善應當以耦合經濟法理念為理論基礎從國際經濟關係及其國際規則和國內法兩個方麵進行變遷。

(1)國際規則及其國際經濟關係製度的完善。首先,各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地緣或文化傳統觀念構建國際自由貿易區域形成自己的政府聯合體,一方麵,實現國際區域經濟與其本國個體經濟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麵,通過政府聯合體形成自己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或跨國公司相抗衡的力量,從而擺脫美國等發達國家製定的國際經濟舊秩序製度的控製,提升國際形象,提高國際新秩序規則製定時的談判能力。其次,通過政府聯合體,製度國際區域政府聯合體調控與國際區域市場機製耦合的市場製度,實現區域集體利益與個體成員國及其個體企業利益博弈的帕累托最優狀態。第三,國際區域新製度,改革現有的IMF或WTO等國際組織規則,使國際雙邊或多邊規則起到維護全球社會整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的協調發展。第四,通過國際區域新製度促進或形成國際規則的權威性,防止如美國等個別發達國家為了自身利益而采用雙重標準,損害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