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修心禪(1 / 3)

第二篇 修心禪

通達:人生失意無南北

人生就像一枚硬幣,歡笑與痛苦並存,成功與失敗同在。我們每個人都不過是從上天的手裏,借來一段流年,來走完幾十年的短暫光陰。不管多麼不舍,總有一天都會遠離紅塵。

有人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握住的是拳頭;奮鬥一生;,離開的時候,常常是伸開空空的兩手。所有的名利、權勢、財富,沒有一個人可以帶走。

想通了這些“人生苦短”的道理,在失敗與成功、財富與施舍,在世與謝世的麵前,我們也便沒有了執著的理由。不如,以通達之心,善待生活,坐看雲水飄搖。

塵世浮華如雲煙過眼

人生像一場夢,無定、,虛妄、,短促,還要承受某些無法避免的痛苦。

聖嚴法師曾在《空花水月》中提到:“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即使正在受苦,也不會覺得那麼痛苦,因為對於他來說,已沒有困難這回事。能不以苦難為苦難,這就是真正的滅苦。因此,消極的出世,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隻有積極的知苦、體會苦,從苦難中成長,才可以真正的離苦得樂。”

人生就像天氣一樣變幻莫測,有晴有雨,有風有霧。無論誰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況且,一帆風順的人生,就像是沒有顏色的畫麵,蒼白枯燥。

等人老了的時候,回過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開心的、傷心的,不都成了過眼雲煙嗎?一路走過來,難免會有許多辛酸的淚水,難免會有許多歡樂的笑聲,當一切成為過去,誰還記得曾經有多痛,曾經有多快樂。

按照這種思路想來,一切都會過去的。那麼,對於眼前的不幸,又何必過於執著?世間萬事,來不可阻擋,去也不必挽留。生生死死,哭哭笑笑,一切的幸與不幸,都隻是一個過程。

佛印正坐在船上與東坡把酒話禪,突然聽到:“有人落水了!”

佛印馬上跳入水中,把人救上岸來。被救的原來是一位少婦。

佛印問:“你年紀輕輕,為什麼尋短見呢?”

“我剛結婚三年,丈夫就拋棄了我,孩子也死了,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佛印又問:“三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少婦的眼睛一亮:

“那時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當然沒有。”

“那你不過是被命運送回到了三年前。現在你又可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了。”

少婦揉了揉眼睛,恍如一場夢。她想了想,向佛印道過謝便走了。以後,這位少婦再也沒有尋過短見。

三年前少婦是快樂的,三年中有丈夫和孩子的相伴,她也是幸福的;而三年後一旦失去,卻陷入了痛苦的泥潭,不能自拔。緣起緣滅,得到失去,都是人生中的一段經曆。世人癡迷,三年前的快活猶在心中,卻難以抵消三年後的苦惱。蘇軾曾在赤壁慨歎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既是如此,又何苦執著?因為一切都將過去。

眾生苦苦尋求,就是為了離苦得樂,然而,什麼才是快樂的真正法門?聖嚴法師憐憫眾生,為在苦海中沉浮的眾生開示:“不要討厭壞境界,也不要貪求好現象,隻有不忮不求,才能無欠無賒,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命運弄人,它總是喜歡以玩笑來捉弄世人,那麼,我們又何必太較真呢?有時候不妨也以遊戲的心態麵對,“遊戲”不是態度,而是一種心情。逆境中要勇於承擔,切不可自暴自棄;順境中要謙卑恭謹,切不可得意忘形。

緣起緣滅,得到失去,好或不好,都是生命的常態,然而這一切都將過去。所以,在順境中,不可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自暴自棄,以心靈的常態對待生命就可以了。

命運總是喜歡和人開玩笑,你又何必太認真呢?反正我們是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去,把一切不幸都看成一種難得的體驗好了。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也要為你能在有生之年體驗末日而感到幸運。

人生就如善變的天氣,有晴有雨,有風有霧。這既是莫測的苦,又是多彩的樂。從生到死,就像一場風吹過,走過春夏,卷過秋冬,走過悲歡,卷過聚散,走過紅塵遺恨,卷過世間恩情,人生如夢夢如人生。生命盡頭,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淡看世間風光,枯榮皆有驚喜

世人皆喜日出,因為日出昭示著希望,世人喜生生不易,而不知生滅不已;聖嚴法師則喜日落,因為觀日落可以得定,可以發慧,落日柔和清涼有慈悲相,並可提醒是日已過的無常無我。

其實日出也是無常,落日卻是永恒,即生必然走向滅的歸宿,能洞察生滅現象者,才是智慧人。日出固然美麗,但其中也飽含著未脫無常的淒美。

藥山禪師在庭院中打坐,身邊有雲岩和道吾兩名弟子相伴。禪師坐禪之後,看兩名弟子仍然若有所思,便指著院中的兩顆老樹問道:“你們看這兩棵老樹,已經在寺中經曆了上百個年頭,如今,這兩棵樹一枯一榮,你們說,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呢?”

道吾回答道:“榮的好。”

雲岩答道:“枯的好!”

藥山禪師看著他們,並未講話,恰逢一位侍者從旁邊路過,於是藥山禪師便將他喊了過來,問他道:“你看院中的這兩棵樹,是枯的好呢?還是榮的好?”

侍者回答道:“枯者由他枯,榮者任他榮。”

藥山禪師麵露微笑,讚許地朝侍者點了點頭。

同一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答案,“榮的好”,這表示一個人的性格熱忱進取;“枯的好”這表示清淨淡泊;“枯者由他枯,榮者由他榮”,這是順應自然,各有因緣。所以有詩曰:“雲岩寂寂無窠臼,燦爛宗風是道吾;深信高禪知此意,閑行閑坐任榮枯。”

花草樹木的枯榮與太陽的東升西落,都像晝夜的交替、四季的轉換一樣,是自然界裏極其平常的事情,而一旦與人的個人際遇聯係,便會生發出無限感慨,大多數人都會因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感傷慨歎,但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

枯有枯的道理,榮有榮的理由,本無好壞之分,榮枯都好,不好隻是個人根據主觀感受作出的評判而已。事無好壞,唯人揀擇,就像是紅塵中的我們,每一天的起臥作息皆順其自然,饑來張口困來眠,看似平常,卻正是無限風光!

有一位老師帶學生們登山賞雪,雪在山崖樹影中交織成一幅美麗無比的畫卷,所有人的都被造物的神奇所震懾。

老師站在一棵樹下,恰好一滴融化的雪水滴在了他的頭上,於是他向學生們提了個問題:“同學們,雪融化之後,會變成什麼呢?”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水!”

老師非常欣慰,對同學們做了一個讚賞的手勢。

這時,一個老和尚從旁邊經過,他抬頭看了看滿山的雪色,若有所思地說:“雪融化了,難道不是春天嗎?”

雪化之後,變成了“春天”,一則生活中隨心而至的常識,卻綻放出了童話般的美麗。冬天過去,春天將至,日落之後,還有日出,我們又何必自討紛擾?

日出有日出的精彩,日落有日落的美麗,性格熱忱進取者與清淨淡泊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卻也都有自己的煩惱,熱忱的人有時候會疲於世俗生活中的喧囂與眾多不必要的紛擾,而寡淡者也難免會覺得寂寞無聊。

隻有真正做到“枯者由他枯,榮者由他榮”的人才能夠寵辱不驚,笑看花開花落,靜觀雲卷雲舒。

人生如海,坐看潮起潮落

“譬如空中飛鳥,不知空是家鄉;水中遊魚,忘卻水是生命。”在禪宗《五燈會元》中,白兆圭禪師曾經這樣說過,聖嚴法師則從中參悟到了人所應該擁有的生活態度。

空中飛鳥翱翔天際,本身即在天空中,它並未想過向生活索取更大的空間,因為天空夠寬了;水中遊魚,水對它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而它並未一味因其重要而操心憂慮。若能以這種積極的態度努力生活,而非處處起煩惱,生活必然愉快。

俗話說,人生失意無南北,宮殿裏也會有悲慟,茅屋裏同樣會有笑聲。隻是,平時生活中無論是別人展示的,還是我們關注的,總是風光的一麵,得意的一麵,這就像女人的臉,出門的時候個個都描眉畫眼、,塗脂抹粉、,光豔亮麗,這全是給別人看的。回家以後,一個個都素麵朝天。